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07
标签:
教学论文
试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教师中心稿)
湖北省秭归县第一中学 、邮编 443600 电话13872577298
[内容提要]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探究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业务素养。所以老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研究式学习课堂最根本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将占据主课堂。为了确保课堂的正确实施,师生采用怎样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问题中心”“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个性化学习”都将是最有效的学习行为,应该得到广泛应用。“教无定法”最适应于研究式学习课堂,所以,未来的教育课堂将是专业化教师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有效教学 探究能力 学习方式 交往 互动 发现 发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课改浪潮席卷而来,新课改经历了理论探索、区域实验,目前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进入课堂,老师们在“洗脑”、“再洗脑”之后,终于对新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课改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实施中,老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教师围着教材、教参转,学生围着教师黑板转的现象正不断改变。而且,研究性学习课程得到开发,在各类学校广泛实施,这种全新的课程及全新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了空前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老师形成巨大挑战。
新课改对老师是全新的,长期从事传统教学,习惯了传授,虽一路教学,一路教改,也有很多“探路者”,他们沤心沥血,为教改尽智尽忠,贡献不凡。然而更多的老师可能只是把教改落实在教研文章中,他们一手高举素质和创新的大旗,一手却在为分数、应试操劳,这不是真正的教改,而今,新课改来了,我们再也不能只摇旗呐喊,我们需要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给了我们科学的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具体操作实施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关于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正是顺应新课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能力,为新课改作出一点实际意义的探索。
当前,各类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得轰轰烈烈,然而,这种“热闹”的背后却不乏研究的困难,很多师生感到无从着手,举步艰难,学生缺乏独立思维能力,起码的创新能力,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但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依然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方式把持的课堂,依然讲风很盛,学生学的被动、死扳、沉闷、乏味,缺乏主动探究、自主求知的学习风气,在这种课堂上,研究性思维的培养是很难见到实效的,所以,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提出,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研究思维能力,从而改变研究性学习出现的盲动局面。
研究性学习课堂的提出,也是顺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新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语文,语文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承文明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改革的重点,所以,研究式课堂正式顺应这一改革需要提出的,真正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量呈现出急骤增长的态势,面对这样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21世纪,传统的知识观、教育观已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如此多的知识量,依靠老师又能传授积累多少,又凭什么去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如果只充当装知识的容器,又靠谁去开发未知,诸多问题呈现眼前,强烈挑战传统教学,而研究式学习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如何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
研究式课堂的构建依赖于老师、学生及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老师以什么样的角色走进课堂
1、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中曾赋予老师各种崇高伟大的形象:老师是一支蜡烛,去教室普洒光明;老师是园丁,去教室修剪树枝;老师是工程师,去教室研发产品;老师是一桶水,去教室倒给学生知识。诸多形象显示,老师是授业者,是知识的化身,然而,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这些称号却不能再合法存在,应该成为历史书中的名词,取而代之的应是全新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学习者 这种提法显然与传统意义的老师形象大为相背,授业的老师与求知的学生相对而存在,老师何故能成为学习者?然而,新的课程改革实实在在对老师提出了如此要求,我想,这大概有两层涵义,一是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走进课堂,另一层是老师必须和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学习,老师所面对的新课程已不仅仅是一本教材,仅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已很难再走进课堂。新课程学习中,学生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创新中学,学生接触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准备一点去讲一点如何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成长,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没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没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教研能力,终将为教育所弃。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如果教师本身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缺乏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又如何能指导学生学习呢?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具有学习的本领,和学生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共同开发未知,求取新知,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是组织者 新课改对老师作用的定位既不是主体,也不是主导,而是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组织教学,而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老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生不再以教为中心,学不再围绕教转,老师也不再支配学,而是服务于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协助学生获取新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教师是促进者 新课程一个突出的观念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师生关系上,不再是学生适应老师,而是老师适应学生。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为了服务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构建研究式的学习课堂,教师的促进显得尤其明显,比如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并转换目标,促进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策略或最佳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研究中不断地把研究推向深入,促进学生向更高处发展。这里的“促进者”绝不是“主宰者”,可以是旁观者,维护者,支持者,但绝不能包办代替,通过教师的促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老师的观念更新 没有全新的教学观念,老师是无法走进研究式学习课堂的。研究式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研究能力为目标,学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对象,老师必将由“专制”走向民主,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和学生都是研究课堂的主体,都是研发者,在这里,不是我讲你听,我给你收,而是师生交往、互动、沟通、相互启发、补充、丰富、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没有结果,不会产生答案,一节两节课可能“一无所获”,但是,这里一定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一定会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比较,学生在经历了实在的质疑判断、比较、鉴别、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过程后,研究性思维得到培养,研究性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对象得到空前的关注,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他们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位老师都应记住一句话,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3、老师的备课充分 研究式学习课堂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新要求。相对传统讲授课来说,备课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这种课堂的备课不是预先设置教学步骤然后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去实施,它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准备。对于这种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的课堂,备课中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和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在这里,不是备知识,而是备问题,不是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是各种教学行为的设置,不仅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老师可能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准备更多的材料,对可能涉及的观念、思维方法要有所准备,对各种学习方式要了然于胸,如果不备好课,目标陈述不清,行为设置不明,就可能在课堂上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作盲乱,简单问题复杂化。这里也讲究“详尽”,但不是指教学过程,而是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问题等,老师备好课以后,也不是去机械照搬,而是时时关注学生动态,随时应变,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主体研究地位。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备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关乎教学起点的确定,起点太高,可能使课堂脱离学生的实际,起点太低,研讨流于游戏,备课中要充分关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思维习惯)、学习方式、成熟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及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切合学生的特点,对与课堂探究所需的相关技能要做好分析了解,对各类学生、各级目标要调控得当,应预先设置好教学反馈策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以怎样的学习方式主宰课堂
这里,我想单从学生的角度论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已不只是一年两年,教学观念也已根深蒂固,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师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惰性,老师看教参,钻教材,然后传授,学生则已经习惯了坐着听,被传授。长期以来,老师追求简单,很多老师甚至连双边活动都不愿进行,而学生则懒得动脑,一问三不知,大多习惯了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所以,要能够实施研究式学习课堂,必须改变学生学习过程的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局面,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在学习方式上,从注重接受转向注重发现和探究,不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凭借。每个学生要真正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内涵,敢于向书本质疑,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大胆新奇的见解,敢于异想天开,一切的个性化表达都应被珍视。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应被广大受教育者所接受,尤其对于研究式课堂而言,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能自己发现,自己求知,老师只能是“学步”的拐杖。同时,也只有自主,才能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获得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求知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而合作学习应成为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现代社会群众,少有独立,多为合作,小到问题的探究大到课题的攻关,都离不开彼此合作,这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了资料,所以分工协作,交流心得成果也成为研究式学习课堂必需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互信,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成为终生受用的财富。“探究学习”是研究式学习课堂的灵魂,它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所以,学生要能够完成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否具有与研究式学习课堂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教和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
(三)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是研究式学习课堂成功的保障。
在这里,我想先阐述两个问题,一是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研究式学习课堂的重要性,二是与课堂相适应的师生交往方式。
传统教学只重认知过程,忽略情感过程,常常是课堂上气氛沉沉,课下相互埋怨,教学自然是事倍功半。老师和学生作为有思维情感的统一体,应该互尊、互信、互爱、互动,充分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师生感情的共鸣。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都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能够激活双方的思维,是落实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放下师道尊严,不受束缚,畅所欲言,学生则可以随时发表意见,可以相互质疑,也不用担心同伴的嘲笑和师长的指责,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的努力,老师从外表衣着,面部表情到精神面貌都应该适合于课堂,要给学生充满活力的形象,要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表示自己对教材、对课堂教学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克服负面心理,语言表达要能够服务于师生感情的交流,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应多用“我认为……”“真不错……”“有见识”“有创意”等语言,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在课堂上,老师更象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这里,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发现,共享成功的喜悦,师生之间建立了这种温暖的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不难形成。
随着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是师生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和以谈话法(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不适合研究式学习课堂的需要,而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讨,把学生个体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普遍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独立思考,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从而,课堂的主体性活动、体验性学习落到了实处。
下面,就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谈谈构建研究式学习课堂的一些具体方法。
展开余文
1、发现式学习
善于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成为语文研究式课堂的灵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鲁四老爷的家中,当读到“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一句时,有学生发问了,“为什么要用‘剩’呢?我组织学生很快展开了研讨,这时,我相机点拨了方法,可以横向用词比较,如“呆”“留”等,也可以体验“我”当时的心境,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很快便有了答案,从意义的发掘到意韵的探究,真可谓“涵咏功夫韵味长”。同例,在学习《项链》时,有学生读到“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句时,总觉费解,在阅读空隙,我把同样费解的同学组织起来,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很快便形成了共识。从字面意义的挖掘到人文情理的推断,处处都有探究,仍以《祝福》为例,学生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意见纷纭,有“饿死的”、“冻死的”、“恐惧而死的”、“被礼教杀死的”,各种观点争执不休,我激励学生深层探讨,很快便都有阴了充足的理由,在接下来的小组交流中,学生侃侃而谈,想象新奇,异彩纷呈,最后学生问我“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我说:“不知道,兴许是饿死的吧!”学生轰堂大笑。
当然,人文性作为语文的重要特性,课堂探究中离不开熏陶、感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发现美、感受美、探究美应该成为课堂探究的重要内容。仍以《祝福》为例,从小说表现的内容看,学生更多地看到了社会的愚昧、黑暗,看到了人性的虚伪,这都属于“丑“的范畴,但是,换一个审视角度,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里有没有可鉴赏的内容呢?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文学审美知识,并提供了各种范例,组织学生超越作品,完成审美跨越,很快,就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有几篇文章格外引人注目,如《没有花朵的春天》、《小鲁镇,大社会》、《祥林嫂不属于鲁镇》、《生命的韧性》等,这些文章的出现,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指师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体验中学习,就是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求知。体验式学习最经典教例是美国的一节“蚯蚓”课,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在情境中体验,这里的“情境”一指具体的生活情境,二是指设置情境,三是想象中的情境。具体在哪种情境中体验,应视学习内容而定,这里可以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学习诗歌时,我经常把学生带到教室外校园的草坪上,或郊区野外,让学生充分放松身心。学习藏克家的《青鸟》,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爱这土地》、《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孤独的收割人》等诗歌时,学生在自然中大声朗诵,渲泄情感,这里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述,是在情境中自然产生对诗歌的生发,学生分小组交流读诗的感受,对诗的形象把握,探究个性化的朗诵技艺,收到了很好的鉴赏效果。在学习戏剧时,我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先再现影视材料,把剧中的场景展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学习小组均把剧中人的感情作为研发重点,通过情境的设置,角色的扮演,剧中台词的解读(强调个性化理解),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中,在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发人所未发,不断升华了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当然,老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情境,有时,情境的设置也有随机性,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检验,老师或者一段激情的表达,一首抒情的歌曲,几个简单的动作,都可能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也应善于在想象中构置情境,进行体验性学习。
3、“空白”的效用
空白,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在诗歌、小说、戏剧
等文体教学中,老师如能善留空白、善用空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益处。如在《项链》的教学中,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续写结局。小说的结局无疑是一个巨大悬念,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续写出各种结局,不可强求一律。《祝福》中,关于祥林嫂如何沦为乞丐,在风雪夜中怎样死的,这都是一些可以利用的空白,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探究补足这些空白。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较为常用,不再赘述
4、个性化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堂中,激励求异,提倡个性化学习。从事教学十多年,不曾培养过一个作家,一个诗人,是老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所以研究式学习课堂中,老师应该更多观注那些显得不群的同学,对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应过多关照,多激励,多引导,对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应予以保护,要善于发掘那些有特殊爱好的同学,爱好写诗,就应帮助他成为诗人,爱好散文,就应鼓励他成为散文家,对那些思维活跃的同学,应给他们提供更宽阔的空间,对“天才”的保护应成为老师重要的职责,在这里,老师的眼光要敏锐,思想要解放。
研究式学习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更多地依赖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业务素养与传统课堂相比,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所以老师的专业化会越来越突出,当然,研究式课堂并不是一律不要讲授,和传统课堂比,老师与学生更近,老师更多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老师的教学更切合教育对象,所以,从传统课堂迈进研究式学习课堂,并非隔着“鸿沟”,只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必将很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作者简介:王学勇,男,现年32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秭归县第一中学。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在德育工作方面,多年来一直致力德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有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在语文教学工作方面,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学习方法的革命,努力探讨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标签:
教学论文
试论研究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做主人——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