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029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教师中心稿)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总给人平淡乏味的感觉,细细挑一挑, 毛病还真不少:写人无血无肉像个影子,记事简略概括,写景也是三言两语。总之,既不具体也不生动。究其原因,学生作文中缺乏描写。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描写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要求作者用形象地渗透着情感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作具体的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缺乏描写的文章像白开水。笔者曾经留意过,一片四百字的习作中,因为有两人对话的情节,竟出现了二十多个“他说”“我说”。像“他走了”“太阳出来了”之类的句子在学生作文中更是不胜枚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让学生认识描写学会描写。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描写的具体形象性。
第一步,从学生作文中抽出一个极为平常的句子,如:一个人进来了。
第二步,在课堂上出示上述句子时,将其写成“一个 人 进来了”的格式,要求学生填空,可根据所填内容将人换成其他表示人的词语。此时,先帮学生分析人这一概念。人有性别、年龄、职业之分,人的外貌特征、神情、举止各不相同,表情有喜、怒、哀、乐之分,动作更是多得数不胜数,都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装扮和语言也可以反映其修养性格等。这些对人物刻画起到重要作用。
练习时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大脑,把所看到的或尽可能想到的形象在脑子里重现,填出恰当的内容,使这个平淡的句子生动起来。经过提示,无需教师举例,一些学生就可顺利完成,其他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所填内容相当丰富。举例如下:
1.一个带着眼镜挟着一叠书的人慢条斯理的进来了。
2.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进来了。
3.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进来了。
第三步,比较原句和改句,明确记叙和描写的区别。两者都是对人、事地再现。不同的是,记叙仅展现一个过程,显得粗略;描写再现的是具体的细节,不仅显示了过程,而且表达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年龄、行走时的形态等细致的信息。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描写就是精心而详细的刻画,就是绘声绘色的描绘出具体的形态。
第四步,在明确了何谓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描写性语句,看谁改的生动巧妙。
1.他说
2.天气晴朗
通过初步训练,学生认识了描写的具体生动性,也掌握了描写的方法:在名
词、动词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化抽象为具体等。
其次,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训练。观察是描写基础,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学生尽管对身边的人和事最熟悉、最了解,但他熟视无睹,写作时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因而就会出现:毕业于不同的小学,笔下的老师却是一个样;再写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又是一样。为此,笔者刻意引导有目的观察。布置的题目也注意调动积极性。比如曾布置过“猜猜他是谁”,让学生选择班级某位同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作文课上将其描写出来。学生热情高涨,写后选出几篇范文当堂朗读,有的还未读完,同学们就能异口同声地说出人物的姓名;再抽出几篇有缺陷的,集体评议修改,如是几次,学生就学会了多角度观察一个人,抓住特点描写。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观察某一类人,学习描写群体形象。
再次,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课文既是范文,从课文中学写作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与课文相似的人物、场面或景物描写片断,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领悟到作者的独具匠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类似的描写。他们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方法用于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教朱自清的《春》时,之前,要求学生写春景。尽管时值冬日,可学生凭借经验印象都能写出片断。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景相似,作者却写的生动形象亲切自然,采用了什么方法。学完之后,再让学生描写。此时,学生就会将作者采用的诸如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由远及近、使用修辞等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出现了不少描写佳句,现摘录几段:
描写春雨:淅淅沥沥的小雨奏起了春天的乐章,细雨随着微风快乐的飞舞,像天使无忧无虑的奔向大地。
描写雨中的白杨:操场南面那一排白杨,在雨水的沐浴中伸开了他那绿莹莹的小手,仿佛是对上天恩赐的答谢。
描写花草:迎春花开了,那一簇簇,一丛丛,黄的逼你的眼;那一丝丝,一缕缕,香的诱你的鼻。
那草一棵棵从酣梦中醒来,伸直懒腰破土而出。
描写湖:远看,像翡翠的镜子,静静的;近看,微微的水波在阳光下跳动,闪着无数的光点。
实践证明,写读写这种方法使学生写景作文有了明显提高。
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可以有效地克服作文的平淡乏味,同时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形象思维的水平提高了,描写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标签:
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2005年高考作文话题集(共16套)(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