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933  
标签:作文指导
2005年江苏作文:三位作家得低分?(教师中心稿)
【导语】 

   

     今年江苏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根据一个凤头猪肚豹尾的话题写篇文章。提供的话题说,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要求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就这样的一个作文命题,本报和电视苏州新闻栏目共同邀请了几位作家组织了一次虚拟考试。 

   

     考生1:薛亦然,苏州市文联创作研究部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考生2:荆歌,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会员。 

   

     考生3:陶文瑜,《苏州杂志》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题目发下后,三位专业作家根据要求,按时将作文写好。 

   

     1号考生薛亦然的题目名为《父母的期盼》,文章将凤头猪肚豹尾比喻为父母对孩子不同阶段的期望,出生时的完美无缺,成长中的尴尬无奈,到最后父母价值取向的统一。 

   

     2号考生荆歌,作文题为《人生一篇大文章》,描绘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壮年、晚年,都应有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彩。 

   

     3号考生陶文瑜,作文题为《别来这一套》,全篇充满反讽,对“凤头猪肚豹尾”作文考题进行了颠覆性的质疑。 

   

     

   

     作家:题目成“新八股” 

   

     【导语】 

   

     作家的作文得低分,也许这已经成了不是新闻的新闻。虽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写出锦绣文章,可作家毕竟是作家,靠写作谋生、靠写作立业,靠写作来赢得阅读市场。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想教会孩子写什么?是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感而发呢?是让孩子敞开心扉,直抒胸臆呢?还是让孩子揣摩命题者的心理,讲究技巧、曲意逢迎,为写而写,博得高分。如果今天我们的报道能够成为一个反思的开端,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别来这一套 

     陶文瑜 

   

     格言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贴在墙上,一方面是提醒和勉励自己,我要这么着的,另一方面是暗示和告诉别人,我就这么着了。 

   

     说格言的应该是个聪明人,一来是具有较高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二来格言好像是对别人说的,好像自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让别人去做苦力吧,所以不少说格言的,真不是个东西。 

   

     “凤头猪肚豹尾”,这话是古代说格言的人针对文章说的,说得对不对呢?应该是有道理的,但说这话的人自己有没有写出什么锦绣文章呢?我看未必,别人写死写活,他在一边说风凉话,真是吃了灯草灰了。 

   

     好比说巴金吧,他的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我也是写作,但我写不到这个境界,难道就不写了吗?不是,我们各人写各人的,这个世界需要凤头猪肚豹尾,这个世界也需要别的头、别的肚和别的尾。 

   

     凤头猪肚豹尾也用来说人生,这就显得片面了。比如一个人一生追求一生努力,小学里是少先队大队长,中学是团支部书记,考取名牌大学,工作没几年就提拔为副科长,之后又提拔为科长,退休前享受相当于副处待遇。这是很成功的人生,但我不欣赏,我只想初中毕业上个技校,然后进工厂车间,然后成家立业,早出晚归自给自足地劳动,这也是一种人生,也有一份美好啊。 

   

     另一点刚忙完凤头,赶紧要处理猪肚,刚打发掉猪肚,又要考虑豹尾,这样一环扣一环,累不累啊?如果起了一个别的什么头,就不能进行猪肚了吗?我想不是的,人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是一个起点,随遇而安地走着,走到哪儿,那儿就是目的地,也是不错的想法。 

   

     再回到文章上来,凤头猪肚豹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我要说说天才神童,说说风华正茂,说说中年得志,再说说老骥伏枥,然后用保尔“人的一生”什么什么来归纳一下,也是一篇鲜明的文章,或者说是一篇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但这样真的很没趣,好在阅卷的老师都是有识之士,他们会欣赏朴素的真话并且能为之感动的。 

   

     陶文瑜的话 

   

     我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呢?因为凭着人生阅历和多年文字工作的经验,我明显感到这是一个误人子弟的命题,更为严重的是,他是以正面教育的形式来误人子弟的,大而言之,我是个心忧天下的人,往小处着眼,再过几年我的儿子也要参加高考了,我应该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出来。我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是作为冠军的刘翔只有一个,另外的十几位运动员也参加比赛,也可能是亚军和铜牌获得者,也可能名落孙山,而更多的人是在看台上喊加油,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只能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有些人希望成为刘翔,而像我这样,做梦都没梦见自己参加奥运会,更不用说是世界冠军了。大家都搞得凤头猪肚似的,不是乱套了吗?这是明摆着的道理,我将这个道理说出来,是以理服人。从前科举时代,八股文章害死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再要回到老路上去,太说不过去了,等到若干年之后,再要进行一次废除新八股行动,那可是太折腾了。至于阅卷的打多少分,就不是我所关心的问题了,我在谈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来打分,那也太插科打诨了。 


展开全文阅读
   

     

   

     人生一篇大文章 

   

     荆歌 

   

     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想要事事如意,始终精彩,实在很难。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难并不能让我们放弃完美主义的理想。 

   

     人的一生,可以比作一篇文章,少年儿童时期是开头,青壮年是中间,老年是结尾。如果少年天才,神童一个,偏又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注意早期培养的,自不待言,人生的开头部分,一定是写得龙飞凤舞,精彩纷呈。若是出身寒门,衣食无着,你也决不可自暴自弃,让文章的开头显得黯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篇文章的关键似乎也在开头。头开不好,身体即使有大象般的粗壮,也终究不是一篇完美的文章了。因此务必自强自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求知若渴要学习高玉宝,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挨打挨骂都不要怕!为了让人生的开始看上去像个“凤头”,如果实在无法令其精彩,你也要找到孔雀作凤凰,拔下它几根毛来,插上你的脑袋。 

   

     至于青壮年,更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生难得几回搏。居庙堂之高,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处江湖之远,也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抓紧青春好年华,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始终要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见那彩虹,就一定要经历风雨。而经历过风雨,就一定能见彩虹!否则,人生这篇大文章,中间部分“猪肚”的希望可就要落空了。当不了将军,就不能有将军肚么?挺起胸,多灌点儿啤酒,你的肚子也许就此丰富饱满起来了。 

   

     你写好了文章的开头和中间,就更不应该忽略结尾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革命的路,永远都不会有终点。因此离退休之后,一定要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你也许没有见过豹尾,但想象它一定粗壮有力,鞭子般扫出去,猎猎生风,能将大树扫断。人生这篇文章的结尾,只有像豹尾一样,才算得上圆满和精彩。老年人,打起精神来,练好太极拳,多吃护肾壮阳的保健品,为了你曾经的“凤头”和“猪肚”,一定要在去见马克思之前让你的生命像豹尾一样坚挺、有力,如旗如树! 

   

     荆歌的话 

   

     今年江苏的作文考题,让我真的感到很失望。无论是文体,还是他所说的道理,都是典型的八股。这样的命题,看起来似乎容易审题,其实根本就没法写。我拿到这个命题,头都痛了!首先是愤怒,恨命题者之可恶;接着是同情,觉得现在的孩子真可怜;再接下来,是为自己而庆幸―――幸亏这样的文章,我不是非写不可,更不会与我的生计与未来挂钩,否则我就是死定了。 

   

     小事如洗一件衣服,我们根本不必按“凤头、猪肚、豹尾”这个公式去做。只要把衣服洗干净就行了。大事如人的一生,更不可能与这个狗屁道理搭上边。人家少年英雄,为国为民族血洒疆场,还没好好活,就永垂不朽了,他可以算个“凤头”,但“猪肚”“豹尾”又从何说起呢?许多人一辈子都很平凡,只要无愧于心地做人就行了,享受了生命的欢乐就行了,他平凡他就不是人了么?为什么一定要来个精彩、饱满、响亮的三部曲?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我上面的这篇作文,完全是用反讽的手法来写的。否则根本没法写。我这样写,是要让人看看,按照命题者的要求硬着头皮写,就只能说假话,说空话。你看看,文章中的我,为了要让人生符合“凤头、猪肚、豹尾”这个狗屁原则,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是不是成了一个疯子了? 

   

     我这一篇作文,只是要让人觉得钻进这个命题的可笑和可怕。我不在乎它能得多少分。多少分只是那些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评判出来的。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是一门机械死板的考试技术,与真正的文学艺术,与人文精神,根本是不搭界的。 

   

     

   

     父母的期盼 

     亦然 

   

     一个孩子出生了,他一出生,就掉在父母的期盼里,而且,他注定了走不出父母的期盼。因为即使他真的走出了,立即又会走进父母的另一个期盼里。他的人生有限,而父母的期盼是无穷无尽的。 

   

     把父母对孩子的无数期盼连缀起来,也许就是一篇绝好的妙文呢! 

   

     更有趣的是,这篇妙文也是非常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 

   

     第一声宏亮的啼哭,也许就被确认为歌唱家的材料。盯着童车上的彩球看,也许就是林风眠再世的迹象。小手长得比别人小孩大一点,哇,这大而漂亮的手,不做钢琴演奏家就太可惜了。给安徒生童话换了一个新结尾,那就更了不得了―――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大作家呀! 

   

     超凡脱俗,辉煌得令人目眩,凤头的每一种造型都是完美无缺、激动人心的。 

   

     入学了,然后依次是中考、高考、就业或者读研,一步又一步,一步又一步从幻想走上现实,一步步从凤头走进猪肚―――凤头的花样再多也是单纯的,猪肚里的货色那才真的称得上丰富呢。 

   

     有一天许多父母们发现,孩子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一点点调低的过程:读不了哈佛剑桥就读清华北大,然后是名牌大学不行的话读重点大学也挺好的,然后是能读上本科就谢天谢啦,然后是管它什么学校,有个文凭就行,然后是孩子有一门手艺能养活自己就好了,然后是……强大的人才竞争形势,越来越清晰的就业压力,各行各业的需求和各式各样的青年相互打量着、思忖着、取舍着、决定着。父母们艰难地不断调整对孩子的设计,在社会的浪潮里左冲右撞。每家都有本独特的经要念,来自现实的丰富才是真正的丰富啊。猪肚,包容了这个社会太多的尴尬和无奈。 

   

     好了,不管如何,孩子终于真正踏上这个充满了各种欲望的社会了,父母们对他们的期盼却怪异地统一起来:不管在哪儿干、干什么样的职业,只要能挣到足够的钱就好。钱,成了许多妙文有力的豹尾――这条柔长而充满力量感的警棍,把许多父母期盼的目光指向同一个方向。 


展开余文
   

     多累啊,照着同样的模子作文或做人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何必呢?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食其力,平淡而温馨地生活,这不挺好的吗?把虚幻的光环还给彼岸的佛吧,孩子们毕竟生活在此处。如果父母们不能免俗地走过凤头、猪肚,那就另换一条朴实些的豹尾―――儿孙自有儿孙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亦然的话 

   

     现在的作文教育真是奇怪,能把爱好写作的人弄成惧怕写作的人,我的儿子就是例证:他七八岁时就热衷于写童话,并且在《中国儿童报》发表过。四年级开始写作文,小家伙踌躇满志想露一手,没想遭到老师的当头棒喝,因为他老是不理睬老师布置的模式另搞一套,结果老是低分,还得被老师揶揄。这得怪我,我曾经告诉他写作就得与众不同,现在想想,这不是挑唆他和老师作对吗?老师是厉害的,儿子终于见作文就怕了。但他得参加小考中、中考、高考呀,他得像个良民哈着腰从日本宪兵刺刀下过城门呀。再说,也不能让一个小孩和那个体制对抗呀。于是我送给儿子四个字的作文真言―――与众相同。果然,儿子拿一个及格分是绰绰有余了,但从此对作文敬而远之。 

   

     在这种考试体制里,我们还能对命题、评卷抱什么希望吗?不过今年这个作文题也实在臭了点,真的要倒退到晚清去了。 

   

     我曾经在招生办工作过四五年,对这种体制有所思考,这篇作文我是以考生心态写的。我知道这种考试只是选人而已,但现在连这一目的也落空了,扩招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上学,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没选上,人才市场傻眼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的教育还在傻乎乎地照老样子玩,把一代代小孩子玩成考试机器,玩成小老头儿。大家都有孩子或者都将会有孩子,于心何忍啊?我说的大家,不仅包括部长、厅长、局长、校长,也包括所有靠这个教育体制活得有滋有味的人。 

   

     

   

     考官: 

   

     不符合应试要求 

   

     

     三篇专业作家写出的作文没有署名,被记者送到苏州中学阅卷老师手中。黄厚江、闵文、余洁三位是苏州中学的资深语文老师,都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 

   

     在不知道作者的前提下,三位老师对这三篇作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点评。 

   

     闵文:总的印象是他们语言功底雄厚,写作基本功不错。但从高考应试角度、中学作文角度来看,很多不符合要求,这三篇共同缺点是结构单调、平庸,没有灵感、才气、没有激情。 

   

     黄厚江:《父母的期盼》语言干净,构思有一定才气,但他从父母对孩子期盼角度写,这样的切入视角恐怕和命题有距离。 

   

     余洁:《人生一篇大文章》每个部分后半部分语言口号似的,流于空洞、肤浅,看了要笑出来。 

   

     争议最多的是陶文瑜的《别来这一套》,余洁老师打了20分的低分,而黄厚江老师觉得及格分还应该有。 

   

     余洁:看到就捏把汗,通篇对这句话进行反驳置疑。 

   

     闵文:高考作文要求第一点考什么写什么,对题目不允许批评说长道短,他有权威性,考试以服从为前提。 

   

     黄厚江:《别来这一套》是反过来写的,危险,如遇到我打分,可能稍微高一点。我认同他对题目材料的理解,是你命题的人本身造成的问题。 

   

     综合三位老师的评分,薛亦然的《父母的期盼》平均得分43分, 

   

     荆歌的《人生一篇大文章》得39分,陶文瑜的《别来这一套》得29分。

标签:作文指导 2005年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愉快写作”初探(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班主任随笔(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