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483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汉语知识复习(教师中心稿)
如何进行汉语知识复习

汉语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语知识的复习难度大,又比较枯燥,是复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使汉语知识的复习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呢?几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复习方法,现总结如下,以求教于大方。

这里说的汉语知识主要指标点符号、字、词、句、篇等。请允许举例加以说明。

1.课前发动  导之以趣

据说,古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许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上写的应该把他的遗产交给他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故事讲完后,可以接着说:“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意思竟这样的天差地别!可见,标点符号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由于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这种情况下再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效果当然十分理想。

2.课中讲练  训之以法

前边说过,汉语知识比较枯燥,只有讲练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讲练结合也应该讲究方法.具体有那些方法呢?

(1)歌诀法

      例如标点符号,包括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这些名称多,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在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笔者编的):

             顿、逗、分、句、问、冒、叹,

             引、括、破、省、书 两   间。

             点  号  不  能  在  句  首,

             标  号  两  格  要  占  满。

将汉语知识编成通俗易懂、言简意明、好读好记的歌诀形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以韵化的语言荷栽实用的内容,由于其语言和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句式整齐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记忆和存储,且运用范围也十分广泛。

例如,介词量大,又难记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下列歌诀进行记忆(书上有的):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再如,句子成分中,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中心语的符号,有的同学记起来容易混淆,可以编下列歌诀进行记忆(笔者编的): 

主语等于(=),谓语减(-)

宾语波浪(~~定语圆(())

状语方([])来,补语尖(〈〉)

中心语是一个圆点(•)

     (2)符号法

汉语句子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A、主语   谓语   宾语   (用符号法可以表示为 = - ~~   )

一种是   

B、主语   谓语   补语   (用符号法可以表示为 = - 〈〉    )

而修饰、限制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除倒装句外,都是固定的:主语和宾语前边是定语,谓语前边是状语, 谓语前边是补语.因此A、 B、可以补充为  

A、()=[] -() ~~

B、()= []- 〈〉

这就是汉语句子陈述句的两种类型,只要记住这个句子,也可以叫着“公式” (笔者编的),再划句子成分就不难了。

 (3)列表法

     短语是初中阶段语法教学的这样内容,教师除了讲清课本上的短语类型之外还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复习。列表法的特点是直观方便,简单易行,它比较适合具有规律性的同类或异类的对比。在此仅举名词短语为例,予以说明。

分类 举例 语法功能















3、课后作业  贵在所得

语法知识的复习,适当留些练习是必要的,这对于强化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纳入到整个语法系统中去。而达到这一步,经过笔者的多次试验,就是写“课后所得”。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每一节语法课后,让学生把课堂上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回忆记下来,力求能够全面复述。如果遗忘部分或者不能回忆,就重新复习,直到重点内容复述无误为止。然后,能用笔流畅地写下来为止。

总之,考前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概括、综合,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能力的序列化。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作文非把人人逼成假把式哲学家?
下一篇:踏胜迹寻对韵(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