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093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春、济南的冬天、夏、三峡(教师中心稿)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春》2课时

      《三峡》1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二)小结:自我小结、评价。

      十四、春

      朱自清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展开余文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十五、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你曾去过三峡,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1、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为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初晴;旦,早晨。]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1、全班再次齐声朗读一遍;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能的话,展示今日三峡风貌图。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比较发现。)

      五、品读课文,

      体会本文“片言万语”的精炼及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  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可让学生当堂背诵。)

      七、作业:

      1、练习:二、三;

      2、《训练册》

      八、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三峡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水: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九、教后反思:

      十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展开余文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各抒己见)

      三、作业:

      1、练习:一

      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绍冬景。

      四、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故乡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③练习:二、三

      五、教后反思: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三、作业: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