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061  
标签:教师随笔
钱塘观潮(网友来稿)(网友来稿)
皖池州市东至县 张治平

      7月2日清晨6:30,我们一行39人从浙江省嘉兴市中国电子研究所三十六部电子宾馆乘车向海宁市盐官镇出发。1个小时后,我抬头向车外望去:只见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块大牌子,上书:朋友,你已进入世界观潮胜地——中国盐官。

      “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海潮了”。大家都非常地兴奋。车行十几分钟,在观潮公园门口停了下来。我们争相下车,走过小桥,进春熙门。春熙门大门楼上“玉虹横江”四字苍劲有力,让人遐想。

      为了早一点看到潮,我们便一口气奔上几十级水泥台阶,登上了钱江大堤。

      “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年青漂亮的女导游。”汤总(九华山旅行社全配导游)自豪地告诉我们。

      “欢迎九华山的朋友们来到我们盐官。今天由我为大家导游。今天的海潮要到8:30才能到来。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钱塘潮的一些情况吧。”循着甜甜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二九少女就站在我的身后,经询问她姓陈。陈导介绍道:海宁潮又称“钱江潮”,是因地形因素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涌潮现象。海宁潮潮高、多变、惊险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景象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奇观”。一般每月农历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左右均为钱江涌潮的大潮日,今天是“小潮”。

      因离潮水到来还有一点时间,陈导又领我们观看了江堤上的两个铁牛。她说“别看这两只铁牛不大,可却重逾1000多公斤,目的是用来镇水的,名为镇海铁牛。”我近前观看,铁牛背上还刻有诗。名为铁牛铭:“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宁塘,安澜永庆报圣皇。”

      陈导说,钱江潮兴于明清时期,故当时朝庭造了两个铁牛以镇水,由于文化大革命遭到破坏,这一对铁牛是1988年新造的。

      我们的观潮点是2号台。2号台的右边,有一干塔,名曰“白石塔”。导游说是清潮为乾隆皇帝到此观潮时而建的。与白石塔相隔二十来米还有一塔,我曰“占鳌塔”。导游说,这个塔只有8月18日(农历)大潮时才开放,而且限人上塔,因为塔有些倾斜。

      “看,潮水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都急忙转头向上游望去,只见一条长长的白瑕直奔我们而来……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时间:8:45。

      我问导游,这个潮多长时间能来到我们的面前。导游说:“潮水流速约每小时20公里,约七、八分钟可到这里。”

      潮头越来越近,有人说像一艘木船,而我看来:潮水来时,远看像一条白霞,再看像翻滚的瀑布,近看像洪水绝堤,汹涌澎湃。8:53潮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潮头有1米多高,中间快,两边缓,就像一个犁头。

      潮水开始形成时叫“交叉潮”,再是“一线潮”,最后是“碰头潮”,即碰到长江大堤返回来的意思。我们一边观潮一边听着陈导游的介绍。

      潮来时,风也跟着来了,而且随着潮的逼近,风也越来越大了。潮头过去,只见江水倒流,煞为壮观。我的目光追随着潮头,真想看看碰头潮是个什么样子。陈导却说,海宁潮要到杭州的六和塔才能结束,碰头潮,你们是看不到了。

      陈导接着介绍说,孙中山先生曾三次来到海宁观潮,并这样形容道:“猛进如潮”。这也是海宁人的精神。

      为纪念孙中山观潮的情景,当地建有“天风海涛亭”后改为“三到亭”。

      潮水远去了。陈导又领我们大家向下游走了约50米,来到七里庙毛泽东同志的观潮处。只见“毛泽东观潮诗碑亭”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亭内立一高4米多的大理石碑,正面刻有毛泽东七绝观潮诗:“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碑的背面写有毛泽东观潮诗亭记:海宁为观赏钱江涌潮之胜地,乃浙江十大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也是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一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观潮之地……

      9:15导游领我们来到观潮公园的“潮文化展示馆”。馆的大门上书有:“浙江的母亲河,独特的潮文化”对联。进入馆内,四周都悬挂着有关潮文化的介绍和伟人、名人观潮的留影照片。

      “钱塘江,古称‘浙江’、‘罗刹江’、‘元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安徽省的休宁县,全长605公里(浙江境内217公里),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公里。”千百年来涛如连山喷雪来的钱江潮让无数名人游客为之倾倒,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在一睹天下奇观后,留下了千余者咏潮诗。2003年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国家领导人均来此观潮,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由于,展示馆里没有资料可买,我只好一边看一边抄着这些介绍……

      上车喽,9:30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观潮公园,前往海神庙游览……

      2005年7月2日于海宁市长安镇金陵大酒店622房间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政府 张治平

      作者邮箱: zhangzhiping45@sina.com

      
标签:教师随笔 钱塘观潮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琴俱亡》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下一篇:话题作文思维训练(一——八)(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