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77
标签:
教学论文
品课文妙笔学会外貌描写(教师中心稿)
许多同学在作文时不善于描写人物外貌,要么避而不写,要么不顾文章的实际需要在开头部分来一番笼统的外貌描写,什么“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头发不长不短,眼睛不大不小”,什么“圆圆的脸蛋,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白白的牙齿”等等。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人物外貌描写的要求和作用,没有掌握外貌描写的技巧。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非常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妨存一份心思,将这些典型的描写范例挑出来,反复琢磨,细心品味,这样自然能摸到外貌描写的门道儿。《第二次考试》一文中便有三处人物外貌描写的妙笔,且让我们来品读一番,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
我们先将这三处外貌描写的文字挑出来,再连起来读上几遍,就能得到一个认识:外貌描写即人物的外表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服饰、形体与神态。这样,我们作文时就知道人物外貌应该往哪些方面去写了。
陈伊玲初试时“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才有“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这第一处外貌描写。复试时,陈伊玲“声音发涩,毫无光彩”,让人好生奇怪,于是又有了“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她”这第二处外貌描写。苏林教授决定亲自去调查陈伊玲复试失利的原因,为了得到陈伊玲的地址从秘书处要来了报名表,便顺理成章地有了“他端详着表上姑娘的照片”这第三处外貌描写。由这三处外貌描写出现的时间与位置,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物外貌描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应融于故事情节之中。外貌描写的出现应顺理成章,自然恰当,而不能给人以生硬、突兀之感。
细读这三处文字,我们会悟出外貌描写应突出特点,确定合理的描写顺序。如第一处外貌描写突出陈伊玲的整体外形特征,描写服饰自上至下,先上衣后西裤。第二处突出陈伊玲疲惫至极的特点,不仅由脸到眼睛到写其肖像,还写其神态。第三处则特写镜头式地突出陈伊玲富有朝气与活力的特点,这时由脸而嘴而眼睛到鼻子,写得更全面细致了。
联系上下文,再进一步品读这三处文字,可悟出外貌描写的作用大体有三。一是能够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外貌描写要服从于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如第一处外貌描写能显示出陈伊玲稚气、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二是能够联结情节,推动故事的展开。如第三处描写促使苏林教授更是负责地尽快展开调查,推动了后面的调查情节。三是能够制造悬念,增强情节的曲折性。如第二处的外貌描写便是造疑团、卖关子,故意引发读者的疑虑,使得情节波澜迭起,曲折引人。
品读课文中的典型范例,我们了解了外貌描写的要求、作用与技巧,再经过反复的写作训练,就能学会生动准确地描写人物的外貌。
〖本文刊于1997年6月20日湖南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总第151、152期,一年级版1997年7-8月号。〗
标签:
教学论文
品课文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蔡芸芝,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以理解促背诵(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