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4430
标签:
教师随笔
王昌龄的送别诗(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但是他的送别诗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送别诗就占了50来首,可见比重是比较大的。这些迎来送往、依依惜别的诗篇,主要有三个特点,下面我挑选几首极富代表性的作品稍加分析。
(一)江边明月为君留
王昌龄的送别诗的特点之一,是抒情真挚朴实,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敷衍应酬,一般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送窦七》,全诗这样写道:“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千种离情,万般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伤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二)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别诗的又一特点是,多数写得慷慨旷达,气格高尚。例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是作者贬官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送别一位姓柴的朋友到武冈时写的。自古以来,人之常情都是“暗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而现在诗人却说送别朋友一点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什么原因呢?后两句借景抒情,巧妙作答。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我们虽然人分两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在为我们传递相思友情,不是吗?沅水之波,悠悠不尽,通连两地;青山隐隐,千里迢迢,触目生辉;云雨生风,晦明变幻,有目共睹;皓月朗照,清辉四射,千里可共。两乡虽远却心心相通,这种遥而不远,离而不别的心意通过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还须注意的是,诗歌以明月朗朗作结,实际上也是在赞美友谊的纯洁美好,光华灿烂。如此送别,不见凄风苦雨,反见青山明月,不见悲伤愁苦,反见高洁旷达,真可谓写得高迈群超,气度不凡!
(三)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送别诗的另一更为典型的特点是借送别以明志,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代表作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前两句绘景点题。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我想应该为王昌龄鼓掌!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标签:
教师随笔
王昌龄的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
适应课改,转变角色(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