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36  
标签:教学论文
情感领悟说明文读写的灵魂(网友来稿)
四川达州市高级中学 张春平

      说明文的教学,在在以应试教育为重点的模式中多是注重对学生进行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一般的语言形式分析;这往往仅是对学生训练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商的开发培养,也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力。所以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除了构建起一套对说明文教学思路的一般结构体系外,还着重在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时从其情感的领悟上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一定的收效。以下作一浅解,就教于各位同行。

      为什么要在对说明文的教学中来提出对学生情感领悟的培养呢?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从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来看。作为学习个体因素的人(即学生)的种种活动都是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不会是孤立的一个因素而已。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说明了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必然是要有丰富的情感的存在,也就是当今教育创新思潮中以人为本、以情为先的理念;如果忽略了这点,我们的教学将会偏离方向。

      其次,从情感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关系来看。文学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综合体现,即是作为语文教材的说明文也是属于这一范畴。所以,我们应将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为纳入其中。

      中国古代的各个名家多有对情感与文学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如《文心雕龙•知音》中就说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此处的“缀文者”与“观文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和阅读的两方面,而“情动而辞发”和“披文以入情”更是点明了情感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关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情动”和“入情”是至为重要的。

      再次,从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角度来看。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多是强调对学生较单一的定向或机械线性思维训练,即是仅对文章从其篇章结构作一些分析,这种方式本也是无可厚非的,它对学生树立起较严慎的思维方式有所作用,但若长此而来,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学形式的单一乏味;所以,我们只有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更新,从多层面来培养学生多向的形象或扩展性思维,让学生能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情感领悟呢?以下又作分叙之:

      一、政治史地类:

      很多的科学性说明文中,不仅是传输了科学的知识,而且在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政治和历史方面的情感,甚至是深邃的人文哲理。

      1.政治思想性方面:我们现行教材所选的说明文中多是贯穿着明显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比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对赵州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名字的点明和全文最后一段内容,就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强调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颂扬。

      2.历史地理方面:还是以《中国石拱桥》一文为例,作者在对卢沟桥的说明中,提到了两点史地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此桥的赞誉和“卢沟晓月”的胜景,二是抗战时期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前一点写出了此处的地理角度的人文景观(当然也有历史的),特别是一种乡土风情的景观,后一点则写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强调了其历史意义。

      3.人文哲理方面:在一些科普性说明文不但介绍了科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人文哲理。例如叶至善的科学小品文《卧看牵牛织女星》就是如此的,此文在其结尾段中首先引用了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再写到:“那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都不能逃出自然法则的支配,我们人研究各种自然科学,能够发现那些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高明处。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藐小了。”这一小段文字起码有两层以上的哲理性,一是强调了作为自然世界中的主体——人,对于广阔无边的天宇时空,是能够探索研究的,这也是文中所说的“高明处”;二是最后一句处的内容,我们“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藐小”,也与苏轼文中的意义是反其意而行之的,但此处又比苏轼的思想境界更为高远矣!

      二、科学探索类:

      作为说明文的学习,还重于对学生在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能志存高远,对深邃奥秘的自然世界充满探求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们可从一些名人轶事中来体会,比如法国的法布尔为了他的《昆虫记》写作,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进行昆虫的观察,甚至有时为了观察到昆虫活动的细节动态,是手握放大镜长时间地趴在地上去找寻昆虫的踪迹,以至达尔文也称誉他是一个“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也正是法布尔的这一番不懈的努力,才有《昆虫记》这一不朽之作的问世。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大量的作品是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比如,叶至善的《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中对星宇世界由近及远的空间说明顺序的安排,就是一个人类对自然世界由微观到宏观的观察过程,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人类对环宇世界的探索中是充满了多么艰辛而奥远的情趣啊!

      三、文学描写类:

      作为说明文是多重于对科学事理或知识的解说,人们好像认为这类文体总是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玄理,并且似乎其中也缺少丰富的文采;其实不然,作为说明文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只不过它是一种介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和介绍科学事理之间的特殊文体,但也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科学论文。一篇优秀的科学说明文实际上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小品文,其中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学描写,充满了灵性和情趣的。笔者通过研读一些名作名篇后,就深有感触地认为一篇优秀的科学说明文必须应是一种充满了故事情节性的“散文化”的作品!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咀之若怡,否则就会味同嚼蜡,令人生厌。对此,笔者也从几点加以分析 。


展开全文阅读
      1.文章的构思上要充满奇特的想像。即是在把握住科学事理准确严密的基础上,要善于把这一事理加以合理而神奇的构思,善于将此事理与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事物或人物“嫁接”在一起,来编演出一个情节性极强的故事,这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拟人化”。比如,笔者在《读者》杂志2003年第20期上就读到一篇这样的妙文,乔叶所作的《两个字的婚姻》。这篇文章乍一初看似乎是不知所云,但一细读才知此文是将现代汉语语法中词的构成方式作说明。文中说“有两个字相爱了”,最初只是各自在一边,这就是汉字的单音节词阶段,后来两字组合在一起,就是双音节词了,但最先又有连绵词的阶段,是两字“只为彼此而活,谁离开了另一方都无法存在,”“只有在一起时才会具有意义”。后来两字闹起矛盾,它们就成了“和对方在一起时是有意义的,但是和别的字在一起时又有别的意义”,这就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一般双音节词。此文之妙就在于作者将汉字的构词方式用了人类的恋爱、婚姻过程来“拟人化”地写出,充满了情趣,耐人寻味。

      2.对事物的说明需用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语言。在说明事物时不但要求事理的准确,还需注意文笔的生动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充满丰富的文采。具体的就是需在文中运用恰当的各种说明方法(或修辞方法),或者是运用一些生动变化的句式来对事物作描写。比如在布封的《松鼠》和周建人的《蜘蛛》的两篇文章中就是运用了一系列的连贯性动词来描写出松鼠或蜘蛛做窝或觅食各种情态的。

      总之,我们在教学具体过程中只有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既要“披文”时“入情”,又能“缀文”时“情动而辞发”,才能得到美的情感陶冶。

      作者通讯地址:四川省达州市柴市街达州市高级中学

      邮 编:635000

      E-mail: zhangchunping_12@163.com

      QQ: 350455044

      作者邮箱: zhangchunping_122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情感领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词阅读的深度开掘(网友来稿)
下一篇:认知根本:学会观察(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