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13  
标签:教学论文
探析批判式思考与语文教学(网友来稿)
李效成

      调查发现:

      其一:学生特别看重能够马上应用于实际的技能,并认为这是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过程是 特别快乐的。

      其二:把思维模式机械地教给学生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将他们置身于解决现实问题,使其体验努力与坚持不懈的必要,才能真正激发他们投入思考的动力。

      批判式思考是活跃思维、使各种知识技能向更高级整合的主导方式之一。在思维过程中不强求循规蹈矩,不遵守固有模式。它注重对多种材料、甚至存在观点分歧的材料进行主题归纳,客观概括,最终形式自身的观点,但务必为此找到一定的论据。

      事例分析:1+1=2 ?

      众学者聚会,某名家设问:1+1等于几?周围一片寂静。众人沉思。一稚童闻之朗声曰:1+1=2!不容置疑。名家颔首,满座皆如醍醐灌顶。

      究其缘由:名学者启蒙伊始均明晓1+1=2,如稚童焉。随着自身知识技能日积月累,评判力改变,不同观点纷至——

      生物学家: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子=一个受精卵;物理学家:一个正电子+一个负电子

      0个电子……

      结论:批判式思考看似违背人们常规思维,透析现象看本质:正是这种非常规思维加速了知识技能的系统性 、专业性,强力推动了知识技能的积累。

      推而广之;在教学中科学调控批判式思考,师生对此有何感受?如何进行科学调控呢?

      〈一〉部分学生声音:可以预见其鲜明观点的教师不能算好教师。

      正如只懂得“杀人就得偿命”的法官不能算和称职法官一样,遇见问题立刻就阐明观点的教师亦不算是好教师。也许有人会驳斥:师者,解惑也,含糊其词哪是解惑?不过。有问必答往往是扼杀进步的帮手。授之以渔,引诱上路可能会解更多惑。语文课堂讲究开放而有活力,尽可能“少数服从多数”,众人一致的观点不妨暂且作为标准答案,此即谓 “约定俗成” 原则,可能会更“识时务”。

      在划分文章框架结构归纳段意时、依据上下文解释词语含义时、领会古诗意境时……单纯强调“我认为”的语文教师只会“克隆”一个个“小我”。很难做到:揉碎一个我,捏成若干各具情态的“我”。这就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堂的创新性,违背了语文教学“形散而神不散”原则,学生的能动性受到遏制,课堂气氛受到压抑。

      〈二〉部分教师观点:带着标准答案进课堂不能算是真诚服务。

      恪守名家们提供的“标准答案”不敢擅自改动,是否算是尊重知识尊重他人?适时适度增删就是荒谬之举?举例述之:高中课文写到一名善打猎 老人瞬间打死一豹子给他人佐饭尝鲜,过去谈及此,或许人人举手夸赞其好枪法,现在的孩子还会如此么?现实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强调这是犯法,该批判!每一个标准答案也都存在与时俱进,都存在上什么山 唱什么歌问题。

      为突显“标准出自众人”,我们理应“与学生共舞”。讲解问题时,与学生合伙完成答题后再回顾“标准答案”。本着不足补充、错误纠正原则,一方面有利于提醒师生注意答题时易失误之处,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锤炼教师进取心。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春〉〉“闹”字用得好,标准答案是:“闹”形象生动刻划出蜜蜂情态。这样传授可以么?换一种说法如何?1 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暗示春意盎然。2 农村闹喜、闹花灯,“闹”展现喜庆喜悦的含义。3 “闹”还含有“乱” “急忙”等意思。学生 乐于接受哪一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更能刺激今后的写作运用?此刻的教师还是尽力引导为上策吧。真诚的服务缘于我们的心心相通,话能谈到一块,教学也就“谈得来”。在某些领域中,教师倘若能把自己当成学生,实现视角转换,教学效果会更成功些。

      应对措施一:教师不要轻意告诉学生要思索什么,而是不遗余力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他们创造性思索,鼓励学生多提反对意见。

      师生在课堂上机械的对答是虚伪繁荣,远看是搞活了气氛,近观则让人吃惊——为配合学生思维,教师“努力”点拨,几欲捅破窗户纸,或干脆尽出选择题,答案已全盘托出。学生的思索不得不走向机械呆板。完成教学任务后,师生均心满意足——教师认为学生已掌握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学生则对能顺利完成教师教学要求而沾沾自喜。冷眼看,这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挪个窝儿换个形式,难免就觉得面目全非。

      尽量引诱学生创造性思索如何?指个圈子随你游走,只要不走出圈子就行。以《食物从何处来》中“虎吃狼、狼吃兔、 兔吃草、 草生于土 、细菌分解死老虎”文段为例,教学中要求运用此文段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表说明方法能力。教师可拓宽一下:从文段中可提炼出哪些生活道理呢?

      A地球是大家的,缺少了其中任一个,地球都不能算是完整的“家”。“家”不和怎能万事兴?

      B 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渺小的细菌,价值亦是无穷的。

      C万物均是相生相克,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

      观点纷纭,有创新。亦有片面之处,自然有争论,思维空间被打开。

      因此说,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使用一些提问转化成小话题。学生们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找出一些理论依据,养成说话做事有理有据之习性。此所谓话题式教学,兼容性较强,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展开全文阅读
      应对措施二::鼓励将课堂讨论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将生活中亲身经历与抽象阅读材料联合起来,把不同观点、 经验、 解释带到讨论中,在观点交锋中确立思维坐标,完善思维模式。

      不断感知世界是人类发展的需求。将已感知的成份上升为自身的理论意识,符合唯物主义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同时,个性的差异又决定了感知成份、理论意识的差异性。为求同存异形成共识,讨论是必要的,惟将不同观点经验解释公诸于众,通过众口评判方能取得一致。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评判过程都是兼收并蓄广纳博取的好机会。思维定式的确立或修正均可从中获益。周国平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从尝试合成创造力到博纳百川后的爆发力。语文课程就难免“开放而有活力”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

      应对措施三:煽动学生放胆作文,允许学生亲手给作文写评语。

      “形散而神不散”不应属于散文的专利,个性化写作理应提倡此点。单纯标榜主题的作文是苍白娇弱的。不妙的是,不善作文的学生偏偏喜欢就事写事——捂紧了中心主题,捞几件紧密联系证明的材料,配上“一次” “一天”等等链条,一篇文章就问世了。待到教师评判后,早已弃置一旁,

      如此作文双方收获多少,实难高估,所谓公有公论婆有婆理。学生未必苟同教师观点。让他们如同谈论生活般写作,让他们据理力争般给自己的文章写评语,让他们怀揣陪审团的心态审视教师的评语,再给教师的评语写评语。我们导引作文时,不妨诱导学生探索此法。可以凭某一文章为蓝本,融汇可链接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成则大幸,不成亦可推动学生深入研习该文章,何弊之有?

      以揣度李白《将进酒》构思立意进行写作为例。

      教师强调了文眼“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也批出:全诗以景抒情叙事含情,此乃常规。但就“钱”的看法而言,立意不俗:“千金散尽还复来”。“散”比孔乙已的“排”、 胡屠户的“攥”更耐人寻味。有学生建议:“散”读作“撒”更隹,一撒了之,何等洒脱无拘豪气冲天,有必要寻根论据。后来。在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中,该学生就以“散”“排”“攥”为主题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自有一翻感悟。倒把教师苦口婆心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束之高阁,不可不为创新。

      知识源于故事。让我们把每一堂课定格为一首诗文、一曲乐章、一场场辩论会……让我们所有参与者不再沉默,知识、能力、修养缓缓植根于学生心中,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目的。

      来,让我们创新教学吧!

      作者邮箱: WITTY562384@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探析批判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二声“论lún”字特殊用(网友来稿)
下一篇: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中飞翔——浅谈语文教学中主体意识的回归(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