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85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张东浩

      宗 璞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人生应该是乐观,奋发进取地,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心态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生命 生命》一文中我们懂得生命是应该倍加珍惜的,但如果说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磨难,我们应该如何从心灵上去寻求解脱呢,下面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或许对我们会有帮助地。

      板书: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

      2.写作背景:

      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并在这一年的10月份病逝。

      师问:可以想象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思考并回答,师明确:

      痛苦

      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作者有一天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目释怀,她的心情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师提名几个学生朗读,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阅读。

      问: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紫藤萝有过怎样的遭?生思考回答,师板书:

      紫 藤 萝

      十多年前: 被冷落

      被杀刈

      现 在: 繁 盛

      问:作者看到如此繁盛的紫藤萝原本痛苦的心情发生了怎样得变化?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生答后明确: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师板书:

      看 花 前 看 花 后

      作者的心情: 痛 苦 宁静、生的喜悦

      师:这时作者很自然地把花和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对生命有了更深地认识,从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最后一句意味着作者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求用第三课里面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三:作业:解决课后“读写”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检查生字词握掌握

      二.体会作者写花的技巧

      三.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默写本课的字词

      二.完成第二个目标

      师 拿一支花让学生观察(最好是成串的花如一串红之类,学这一课时一串红正开放,很适用)

      问:如果让同学们写这枝花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

      生:可各抒己见,师作板书:

      花色: 光

      花的形态: 整穗

      一朵

      成片

      花香

      师:如何去描写花的这些部分呢?每个学生对花的一个部分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生写后在班上交流。

      师:看课文中写紫藤萝是不是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来。

      生找出后回答。

      明确(略)

      师:把我们描写的一串红和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紫藤萝比较一下,看谁描写的更形像,更生动?

      生议后师明确:

      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用了什么方法使之形像生动起来的呢?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这些修辞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师:把刚才你对一串红的描写也用上这些方法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描写生动起来了。


展开全文阅读
      三.作者写花写的得很美,但是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地是作者写花时写出了自己的的情感体验——借物抒情,

      看看下面写紫藤萝花的用词:欢笑、挑逗、在笑、嚷嚷、忍俊不禁、笑容。这些词表现了花的什么?明确:

      生 命 力

      再看看第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花的描写是怎样和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

      作者抓住藤萝花的生理特征通过想像很好的把自己要表达对生命赞美的情感融汇在了一起,可以说借物抒情水到渠成。

      四:作业

      课后仔细观察一种花,并写出一篇小文章,要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写出的花生动可感。

      :

      作者邮箱: dongqing362009695@yahoo.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的不同理解(网友来稿)
下一篇:哀莫大于心死:师德的沦落(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