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653  
标签:教学论文
写出事件波澜(网友来稿)
胡文勇

      本文是在对网上的类似文章进行综合基础之上编写而成的。谢谢相关作者。

      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个个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起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作文这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兴风作浪之必要:

      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生活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读者也喜欢引人入胜而不是平铺直叙的文章,正如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袁枚、姜夔的这两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一位前苏联诗人说:“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

      波澜与联想:

      运用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可以开阔思路,使文章有波澜可设。

      纵向联想,就是从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角度,展开联想。如《祝福》写作者听到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之后,联想其坎坷的一生。《鸿门宴》写到项羽要进攻刘邦时,大战一触即发,怎样才能出现转机?就想到过去,张良与项伯的交情――当然这是历史事实,但从行文方面也未尝不是一种借鉴。《氓》写女子与丈夫决绝,就联想到过去恋爱时的情景、婚后的生活、决绝后娘家人的看法等。

      横向联想就是把人物放在横向的人际关系中去制造矛盾,掀起波澜。例:

      工    钱

      小麦刚扬花就生了病。支书要狗儿给他打药,狗儿满口答应,当即就背着喷雾器下了地。不想狗儿上午打完药,下午竟找支书讨工钱。支书很惊讶,怔怔地望着狗儿,像不认识他似的,许久才说:“你先等等,过几天我给你。”

      当天晚上,支书把这事告诉了狗儿的父亲。哥哥、弟弟、叔叔、大伯随后都知道了。大家都很吃惊,叫过狗儿,七嘴八舌地训斥道:“帮别人点忙能要钱吗?乡里乡亲的,谁不帮谁一点忙?”狗儿说:“那为啥咱帮支书的时候多,他帮我们的时候少?”众人说:“支书是大家的支书,人家是个大忙人。”“问题是支书自己能打,偏让别人打。你们说我上午给他打药,他自己在干什么?”

      事情越争越热闹,结果连外村人也知道了。支书很生气,拿出10块钱交给狗儿说:“就为这点事闹得沸沸扬扬,值得吗?”

      狗儿的父亲听说狗儿要了支书的钱,大为震惊,拎起木棍把狗儿撵得东窜西跳。狗儿的父亲边追边骂,骂狗儿不识好歹,闯下大祸。

      狗儿哥哥超生,一听说狗儿要了支书的钱,夫妻二人大惊失色,说下次罚款肯定要成倍上升!嫂嫂大骂狗儿不识抬举,支书让你帮忙是看得起你。你小子在外打了几天工,充什么神气?你小子八辈子没见过钱咋的?连支书的钱你都屙,真是反了呐你?

      狗儿弟弟要当兵。现在看二哥把支书得罪了很恐慌,劝狗儿把钱送回去。狗儿说:“我劳动所得,凭什么送回去?”弟弟恼了,骂道:“你真是个狗!”

      狗儿坚持不送钱,狗儿的父亲知道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到了晚上,狗儿的父亲悄悄给支书送去50元,说:“已经打了狗儿一顿,小子认错了,把工钱退了回来,您千万别生气。”

      支书很大度,说:“小孩子家,我怎么会跟他一般见识?”

      狗儿的父亲刚走,狗儿的嫂嫂也来了,拿出百元大钞,放在桌子上,献媚地说:“狗儿已经认识了错误,只是不好意思来,让我把工钱送回来。”

      支书很大度:“算了算了,讲不着,讲不着……”

      狗儿的嫂嫂刚走。狗儿的弟弟又走进了支书的家门。

      狗儿的弟弟刚走。狗儿的叔叔又走进了支书的家门。

      几天以后,支书叫过狗儿,拿出一沓儿人民币,笑道:“你收了我10块钱,你的亲人却送来这么多,咋办?”

      狗儿笑笑:“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这钱是这钱,那钱是那钱,不一样的!”说毕,扬长而去。

      支书觉得很憋气,狠狠地摔了摔手中那沓儿钞票,像受了极大的污辱。

      生波澜的常用方法

      1、悬念法。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对"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一节一定不会忘怀,就是因为作者叙事时设下了一个个悬念: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峰回路转,变化莫测,不能不叫人产生悬念和期待。假若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我们读来就索然无味了。


展开全文阅读
      《祝福》将结局放在开头,引起读者注意。《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又如古龙的小说,其《绝代双娇》开篇为:“江湖中有耳朵的人,绝无一人没有听见过玉郎江枫和燕南天这两人的名字;江湖中有眼睛的人,也绝无一人不想瞧瞧江枫的绝世风采和燕南天的绝代神功”。排比、对偶、双重否定及略带夸张的叙述语气吸引着读者去探究书的主角江枫和燕南天以及围绕此二人展开的故事情节,古龙作品大多如此。

      运用悬念法要注意有“悬”有“释”。在“结”与“解”之间要恰当运用延宕,让读者百般猜测,历经紧张期待,再解开扣子。

      轻轻说声对不起

      “妈!我们班今天出了件大事!”我的一只脚踏进家门,就开始了“新闻汇报”。“瞧你咋呼的,怎么了?”妈妈不满地询问道,“前天跟我说你丢了块橡皮,估摸着是让人偷去了;昨天又说你们老师新买了块钻石手表,怎么着,今儿个你们老师的手表也被人偷了?”我刚入口的水一下子全喷了出去,眼睛瞪得像乒乓球那么大,声音打颤地说:“难道母亲大人未卜先知,钻石手表确实不翼而飞了!”听罢此言,该轮到我妈作诧异状了。

      的确,我们郭老师的那块手表的确很漂亮,也的确不见了。手表最后一次亮相是在历史课上。郭老师习惯性地把手表摘下放在桌子上,这一幕有五十双眼睛作证。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做这一动作时正在说,“九•一八”是1931年发生的事……等到下课时,郭老师忘了戴上手表。再等到她从办公室返回时手表已经不见了。

      手表丢失之迷,人人心中各有定论。王晴说是刘叶拿的,刘叶说是赵成偷了,赵成又说是王晴干的。不过我就觉得是程茜拿了,因为我怀疑是她偷走了我的半块橡皮……混乱,一个案件若没人证、物证、侦探,尤其是缺少像柯南这样的天才时,就会显得混乱—-讨厌!

      也许我动画片看多了!晚上睡觉时我做了一个奇怪又真实的梦。梦见我身穿着警服对程茜说:“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作为呈堂供证!——”确实,我确实想得太多了,不过,昨晚全班同学应该都没睡好吧!

      太阳又照常且准点地起床了——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看不到阳光。该死的上课铃又响了,郭老师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教室,沉默,可怕的沉默……

      我们看到郭老师欲言又止。正当此时,班长豪壮地起立,一脸犯错地说:“对不起,是我拿走了手表……”傻子也知道他是自我牺牲一把,没人搭理他,可人家又说了:“真的是我拿了……”紧接着,只见我班“财子”把手高高举起,手中正是郭老师的那块手表!——不会吧?他为了当回“舍生取义”的“英雄”,居然“大出血”,自己去商店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班上,陷入一片混乱中……

      郭老师拍手示意让大家安静下来。之后她在大家的注目下开口了:“对不起,同学们,我的手表并没丢,只是昨天我忘记已经把它放进包里了……”

      班上又一片哗然,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被郭老师的坦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有人说她是为了掩护那个偷了表的同学……只有一个人安静地低下了头……

      是的,我在此刻感到了惭愧,我的内心荡起了波澜,我被我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感动,即使我们班真是有小偷,我也不应该拼命去猜想小偷是谁,更不应该要弄个水落石出,因为我们都知道那对一个还不懂事的少年,将是怎样的摧残。关爱一个人远比揭发一个人有意义。想到这里,我特别地想对程茜轻轻地说一声:对不起……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2、对比法。例《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我的叔叔于勒》“我”一家人前后对于勒的态度。

      迟来的忏悔

      天色渐渐黑了,昏黄的灯光在抖动着。

      方明拿着烟杆默默地瞪了瞪儿子,又看了看供桌上的父亲的灵位,无可奈何地叹息着。

      儿子越吵越激动:“别人的衣服裤子都是名牌,而我,我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你叫我在学校里怎么坐,怎么抬得起头。”他一脸激动,一脚就将旁边破旧的竹椅踹烂。妻子只在一旁啜泣着。

      终于,方明爆发出吼声:“不要吵了。”说完走到供桌前,拿开灵位,打开供桌上的一块木板,拿出来一个发黑的尼龙布袋,掏出皱巴巴的一团钱——那是卖了自家的耕牛为儿子交学费剩下的一点钱,交给了儿子,重重地“唉”了一声,然后喘着粗气一声不吭的回了自己的房间,妻子边走边泣,跟着进了房间。


展开余文
      短暂的不安后,儿子开始数钱,一共是一百三十四块四,够买一件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了。于是他把钱展平,随手插进裤兜,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打开房中的彩电。

      一切归于寂静,只有儿子房间的电视机声音隐约可闻。

      方明躺在床上,瞪着眼睛,怎么也睡不着。

      三十年了,同样的时候,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

      房间里有个少年在吵:“别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名牌,而我,我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你叫我在学校里怎么坐,怎么抬得起头。”他一脸激动,一脚就将旁边破旧的竹椅踹烂。

      终于,父亲满是皱纹的脸上涨得通红,暴喝一声:“别吵了。”然后走到那张供桌前,拿开祖父的灵位,打开一块木板,拿出一个发黑的尼龙布袋,掏出一团皱巴巴的钱来——那是父亲卖掉寿木给自己交学费剩下的,交到了自己的手中,重重地地“唉”了一声,然后喘着粗气一声不吭的回了的房间。自己拿过钱,把它展平,随手插进裤兜,然后也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唉……”这声音粗粗地响起在在自己的耳边,于是他踉踉跄跄地爬起来,抱住父亲的灵位欲哭无泪。

      3、巧合法。

      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多次巧合。生活中巧合处处皆是,因为巧合,生活变得不再单调,因为巧合,生活便见丰富,便见精彩,精彩的叙事作品便是精彩生活的写真。“无巧不成书”,自古以来,大凡文章大家和说书大家,都善于运用巧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算准司马懿会进入峡谷,落入圈套,一把火就可以使司马父子命归西天。这把火烧得望,烧得司马父子几尽绝望,但巧合的是,天突降倾盆大雨,司马父子保命落荒而逃,诸葛神算不如天算,只能仰天长叹。当然罗贯中老先生写到此处,我猜想其一定在为自己的得意之笔陶醉,他似乎看到他的读者一步步走进他所设计的“陷阱”中。火烧司马时读者已经预感到司马在劫难逃,而且也在为诸葛亮叫好时,“巧合”这盘大餐上了。这一上,妙不可言啊,司马诸葛还有恶战啊。读者你愿意继续往下读吗,当然的!诸葛孔明巧借东风,是罗贯中老先生的向读者上的又一“巧合大餐”。诸葛精通天文,深知冬季也有气候反常规现象,这一借,一巧合,免除了周郎火攻忧患;一巧合诸葛更神通,三国鼎立之势如同诸葛运于股掌之中,茅庐三分天下计得以实现矣。

      又如《求职始末》故事大概: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当他在又一个公司的应聘测试上力挫群雄,可公布结果他榜上无名时,他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恰到此时,那家公司通知他说由于操作失误,他本是测试第一名,他被录用了,星期一就去上班。这个迟到的消息,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孺 子 牛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这些年别人也送了他不少名画,这“孺子牛”虽非传神之笔,却意外的博得了他的好感。他点了一支烟,悠闲的抽着。当年升为市委书记的他在发言时信誓坦坦地说“做人民的老黄牛”。可如今想起来自己那时是不明世事啊,这些年他不是也帮了许多人的忙,捞了不少油水么。这些年做得滴水不漏也够难为他的了。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牛书记盯着画,未免遗憾地想。

      突然,只听外面一声“晚报到了!”牛书记一怔,便放下了“孺子牛”,摇摆着身子去取报纸,不,应该说是蹒跚着,腆着啤酒肚好不容易起了身。蹒跚地向门走去,去取报纸。马上就是“7.1”党的生日了,报上歌颂党的文章可真不少,牛书记扫了一眼,翻过页去,又扫了一眼,再翻,正想扔在一边,目光却一下子锁在了一则消息上:《上周破获特大贪污受贿案》,看完之后,心中一震。“那行贿的不就是那天一起吃饭的‘黑子’么,他既然被抓了,不会什么都供出来吧……”他已经感到自己的手脚发凉了,而那张报纸也忽然沉重起来。

      他仿佛看到黑子对一切供认不讳,把自己与牛书记的那些事儿全都抖落出来,仿佛看到了检察院的人在敲他家的门…… “叮咚!”门铃响了,他不由得哆嗦了一下,颤抖着去开门。“牛书记,您一人在家呢!”“老王呀,快请进,请进!好久没来了,咱哥俩好好聊聊!”牛书记尽一切努力忘掉刚才的事,一直在岔开话题,可脑海一直浮现着检察官的身影,“牛大廉(是牛书记的名字,其实是镰刀的“镰”,自从当乡长时就改为清廉的廉,以明其志),你受贿是挺牛的,现在怎么熊成鼠样了!“他偷偷瞄了一眼画轴,觉得里面有一只大老鼠。他望着正在侃侃而谈的老王,开始怀疑他是被派来套他的话的。“对了,”老王话锋一转,“明天市里开反腐倡廉会议,我来接你。”牛书记更怀疑他了。此时,门“砰”地一下敞开,“莫非检察院来抓我了……”牛书记脸色变得惨白。“爷爷我回来了!”小孙子蹦蹦跳跳地跑进来。“王爷爷好!”“真乖,都是小学生了,长大准有出息!”“我现在才一年级,但长大我一定要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呢?”老王笑咪咪地问孩子。牛书记也轻轻地嘘了一口气,拭去了额上的冷汗。“毕了业我就入党!”“有志气!”“然后我深入党内,吃香的喝辣的!”

      孩子的声音在牛书记听来是那么的刺耳,他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

      考卷发回以后

      卷子,整齐地堆在讲台上,同学们的眼睛都注视着,似乎都希望有些穿透的本领,能看见自己的卷面上有个好分数。

      这次考试,关系到分班,谁都想进A班,虽说A班还是排在实验班之下,但也够诱人的。至于那个D班,问津者自然寥寥无几。但在这紧张时刻,还是有轻松的人。谁?本班班长,白悠远。当初他就是因为成绩好,自然当选为一班之长的。课间休息时,就有传闻说别班的同学在办公室里听到老师提及他白悠远的名字与A班;再有上课时捧着卷子进来的班主任对他似乎别有深意的一瞥,更使他自信了。虽说刚考完之后的感觉并不像以往那么好,但是现在不同了,刚听到的传闻与教师那意味深长的一眼已使他镇定了许多--是啊,第一把交椅怎么会在这关键时刻移交他人呢?

      卷子到了他的手中,83分。应该不算太差吧,他瞥了一下周围:哈,好多的60分、70分。他得意地把椅子前后晃了起来,像坐在摇椅上做起了他的A班梦。

      突然,白悠远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亮光,与此同时开始整张地翻卷子,算分数,但很遗憾,不多不少的确是83分。他不甘心,又仔细地查看了每一道错题,最终他把目光停在最后的那错题上,那是一道3分题。偷偷瞄见了同桌的正确答案,正巧,只要把“6”改成“8”就行了。抬起头,看看四周,没人注意,下意识地举起了后中的笔。但奇怪的是手中的笔有些不听使唤,抖得厉害。他觉得自己又成了众目睽睽的聚集点,要聚出火光来了。但是卷子上的“6”还是颤巍巍地变成了“8”。

      闭上眼,深呼吸,A班又现在眼前。他告诉自己不能太激动。做好了准备,他“腾”地站了起来,像是要把前面的紧张都吼出来似的,他叫道:“老师,这道题批错了。”接下来,当然是老师与他皆大欢喜,一片包含着各种意味的称赞洒向他。他,白悠远,又前后摇起了椅子。

      下课不一会,老师又匆匆进来了,报告了一个消息:最后一题只是实验班做的,其他班不算分,扣分的可补加3分。

      白悠远有些懊悔--自己的心白折腾了。但不管怎样,总算进了A班,这样想来便又松了口气。

      下午放学前,年级组办公室又传来消息:基于前面的扣分又加分,最终A班的分数线是:88分。

      消息传来,正在整理书包的白悠远一下子愣住了,摇晃的椅子再次定格,可手中的卷子却飘到地上,卷面上醒目的83分变成刺眼的86分,又慢慢地化成了88分……

      经典示例:《麦琪的礼物》《我的叔叔于勒》《陈涣生上城》《药》

      4、误会法。

      两个笑话型的误会:

      背不动就滚吧

      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

      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

      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

      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展开余文
      督学疑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抱歉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难看。这时,校长赶紧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通过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学无术。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思想情感、人生百态,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因穷困及神经衰弱,经常夜深人静要出去走走,后又因获得稿费而“阔”了一回,出手大方地请同居一室的落难女工陈小妹的客,引起陈小妹误会。小说通过误会写出了陈小妹那不被贫困和苦痛所泯灭的人性之光,让人沉醉于人性的春风之中:

      她默默的坐在我的半高的由书叠成的桌上,吃了几颗巧格力,对我看了几眼,好像是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我就催她说:她默默的坐在我的半高的由书叠成的桌上,吃了几颗巧格力,对我看了几眼,好像是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我就催她说:“你有什么话说?”

      她又沉默了一会,便断断续续的问我说:“我……我……早想问你了,这几天晚上,你每晚在外边,可在与坏人作伙友么?”我听了她这话,倒吃了一惊,她好像在怀疑我天天晚上在外面与小窃恶棍混在一块。她看我呆了不答,便以为我的行为真的被她看破了,所以就柔柔和和的连续着说:

      “你何苦要吃这样好的东西,要穿这样好的衣服。你可知道这事情是靠不住的。万一被人家捉了去,你还有什么面目做人。过去的事情不必去说它,以后我请你改过了罢。……”我尽是张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呆呆的在看她,因为她的思想太奇怪了,使我无从辩解起。她沉默了数秒钟,又接着说:“就以你吸的烟而论,每天若戒绝了不吸,岂不可省几个铜子。我早就劝你不要吸烟,尤其是不要吸那我所痛恨的N工厂的烟,你总是不听。”

      她讲到了这里,又忽而落了几滴眼泪。我知道这是她为怨恨N工厂而滴的眼泪,但我的心里,怎么也不许我这样的想,我总要把它们当作因规劝我而洒的。我静静的想了一回,等她的神经镇静下去之后,就把昨天的那封挂号信的来由说给她听,又把今天的取钱买物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更将我的神经衰弱症和每晚何以必要出去散步的原因说了。她听了我这一番辩解,就信用了我,等我说完之后,她颊上忽而起了两点红晕,把眼睛低下去看看桌上,好像是怕羞似的说:

      “噢,我错怪你了,我错怪你了。请你不要多心,我本来是没有歹意的。因为你的行为太奇怪了,所以我想到了邪路里去。你若能好好儿的用功,岂不是很好么?你刚才说的那——叫什么的——东西,能够卖五块钱,要是每天能做一个,多么好呢?”

      5、抑扬法。

      铺陈反衬是作文常用的手法之一。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墨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杨朔的散文用抑扬法的很多,《荔枝蜜》就是经典例子。作者先从小时候自己被蜂螫,对蜜蜂的感情总是疙疙瘩瘩的入手,展示自己与描写对象之间的情感矛盾。然后,再由甜香的荔枝蜜过渡,转入对蜜蜂精神的赞美。文章一起一伏,让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了蜜蜂的精神和品质,进而赞扬了具有蜜蜂精神的勤劳的劳动人民。这种欲扬先抑的方法,很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情感体验,让人们在情感的起伏变化中走完了阅读历程。

      又如:

      最佳讲演—坚守岗位

      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演讲者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突然

      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礼堂。

      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观众急了,“哪去了?”“怎么还不回来?”“真不像话!”

      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走上了讲台,再次响起了她甜润的嗓音:“像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又说:“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果子酱。”

      “果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果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果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到足够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1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传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一块面包而已。”

      6、夸张法。

      谁烧“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

      “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

      “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课文《范进中举》主人公范进向丈人借钱去参加乡试,不仅被拒绝,还遭到奚落。如果范进因此不去乡试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矛盾冲突,而范进偏偏要去,他觉得不去试一试对不起老师的教诲;范进去乡试如果不中也就罢了,他偏偏中了;中了之后如果从此一帆风顺也就万事大吉,而他偏偏又狂喜得疯了;他如果从此疯癫一生,也就没有续写的必要了,而胡屠户一巴掌下去,他又清醒过来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往往是平淡的,经过这么一夸张,就妙趣横生。

      再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例,张飞喝断长板桥,一人独退几十万曹兵。按一般情节发展,张飞命休矣。但情节并没有按我们的预料发展,先是张飞喝破曹将胆,接着曹兵玩命逃窜相践踏,死伤无数。情节因夸张而出现突转,让读者悬着的心得以舒缓,一张一弛,套住了读者的心。

      又如泰国作家克立巴莫的微型小说《独臂村》:一位医生在森林里发现一个古怪的村庄——村民皆无右臂。这个奇异的开头既吸引了医生又吸引了我们。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才明白:原来村民们曾参加过几次这里的选举,那些政客们来拉选票时,都许愿让普天下的人民共享幸福,而一旦当上议员便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村民对这些政客深恶痛绝,决定不论谁家生了孩子都要砍掉右臂,“免得他们成人之后去举手投票,出卖灵魂……”

      还如《新到的小梁老师》,写小梁老师为第一次上讲台背稿子:“同学们好!我姓梁,从现在开始我教你们化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问我。当然啦,课余时间也可以踢点球上上网……”结果上台一紧张,背成了:“同学们好!从现在开始我姓梁,你们教我化学课,希望同学们好好踢球,天天上网。当然啦,课余时间也可以学点习,有不懂的问题我会随时问你们……”

      还有《变色龙》《钦差大臣》《连升三级》等等经典例子。

      7、伏笔法。

      什么是伏笔,文章的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或者理解为写作者在前文有意识的为后文提供的一个让读者注意并引起兴趣的某个信息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幕景致,一个眼神,一个物件等,在后文对这个信息点有所照应的一种技法。

      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寻兄不得,暂时求取栖身之所,屈居曹丞相帐下,曹丞相赏识其才,也赏识其忠义,百般礼遇,以知己相待,赐金送官,而云长去意已决,身在曹营心在汉,拳拳桃圆结义情,封金挂银,过五关,慨然而去。这个情节可以说是一大伏笔,没有曹丞相之恩,就没有华容道上的义释曹操。伏笔设得巧,照应做得妙。如果没有前面的曹丞相的恩遇这个伏笔,云长放走曹操,绝对不符合情节逻辑和其身份,云长在读者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的。莫泊桑也是善使伏笔的大家,在《项链》中,马蒂尔德的虚荣在故事的开篇就已经明确点示出来,为参加舞会作精心打扮也在情理之中,向好友借金项链为在舞会中出尽风头埋下了伏笔,也为丢失项链埋下了伏笔,因为虚荣可能会迷醉,因为迷醉可能会忘我,在忘我的时候,丢失项链就合情合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在归还真项链时,朋友并没有丝毫在意,这又为后面再次朋友相见埋下伏笔,也为最后道破项链是假埋下了伏笔。伏笔在文中接连出现,给读者提供了极好的二度创作空间,加深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我们在感叹马蒂尔德命运的同时,也为作者的匠心独运拍案叫绝。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只有伏笔,没有照应,也是行文大忌。

      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的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训练:

      1、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讨论,续说情节,使其有波澜。

      情景:①.上自习时,我们看到老师都去开会去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正在兴头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

      ②晚自习后,我和李明同学一起回家,走到小巷深处,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朝我们逼过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

      ③上课铃响了,班上某同学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

      2、根据下列感情起伏的安排,分别写一段话:

      ①满怀信心,努力拼搏→万念俱灰,自暴自弃→振作奋发,努力进取

      ②闲适→惊喜→失望→悲观

      ③欢愉→悲观→平静→快乐→伤心→愉快

      作者邮箱: SANREN123456@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写出事件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新文》课题联想、想象能力训练例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百合花》教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