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011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习策略
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里,依据学习内容和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学习方法技巧和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的过程。语文学习策略则是指学生学习语文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自我调控方法等。包括语文学习的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因素。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研究者们普遍认可的以下几点:(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选择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是相当容易的,也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有价值的;(3)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4)要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5)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能根据具体任务与情景,选用恰当的策略;(6)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使学习者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为什么使用策略比不使用策略更有效,以激发学习者自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
通过策略的训练,不仅仅在于掌握策略本身,同时也使学生通过策略的学习,能提高策略意识,能自我总结、反思,乃至生成新的策略。
研究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结构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最优化的意识。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存心理素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运用一些激励措施:目标激励(主要采取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内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机水平)。情感激励(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热爱学生的品德)。评价激励(《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注重过程的评价
四、研究的措施
1、调查研究,把握学情。要对学生现有的语文素质、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策略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有问卷、测试等,调查之后,要撰写调查报告,寻找问题与对策,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学习理论,明确方向。要组织实验老师认真学习有关学习策略的理论文章以及相关的文章,组织有关讨论,把握语文学习策略的内涵、特征等,同时,就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作出客观的分析,从而明确研究的方向。
3、整体构思,分层落实。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操作措施等,课题组将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进行整体的构思和谋划,然后,根据每一位实验老师的特点和专长,将课题分解出若干子项目,分解到每一位老师,进行分层研究。建立子课题申报制度,建立相关考评机制,使子项目的研究落到实处。
4、加强合作,注重实效。研究的方法上,将以行动研究为主,引导教师将行动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开展协作性的研究活动,要组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要综合运用观察、调查、个案等研究方法。要加强科研资料的积累,引导教师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规律,及时进行总结。
5、多管齐下,形成模式。我们将着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和“指导”两个方面组织实验老师进行研究。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将主要通过调查、测试及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力图初步把握规律;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将采用“一、二、三、四”的指导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指导与消极矫治两方面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互动及自我训练三管齐下,编写教程、自我反省、组织讲座与跟踪矫治四种方法交互使用。从而初步探索出高中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基本模型,形成目标、教材、评价等系列性资料。
6、横向联系,提升理性。在横向的联系上,将加强与教育科研部门的联系,特别是与高校科研人员的联系,借“科研脑袋”,让理论“下嫁”,使课题研究提升理论层次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探索的“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具有“三为”“四变”“五化” 等基本特征:
三为:这是本模式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四变:一是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三是教材功能由“内容”变为“例子”,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作用;四是媒体作用由“手段”变为“工具”,学生也能掌握媒体,成为使用媒体的主人,眼、耳、手、脑并用,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
五化:一是教学目标多元化。课堂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个性,做到“三个协调”即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协调、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协调、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协调;二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以班集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中增加个别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改变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使课堂教学形式由机械单一变为活泼多样;三是教学方法最优化。做到着眼于诱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竭力引导,使学生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使学生变“难会”为“易学”,着手于指导,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四是信息传递主体化。畅通信息传递的各种通道,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双向教学信息的传递的同时,学生之间也进行信息的传递,形成主体化信息传递网;五是教学手段多媒化。把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起来,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把“四机一幕”(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幻灯机、投影幕)协同组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课堂教学的手段的多媒化。
展开全文阅读
四、模式的基本结构
我们的“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问题——思维——探究”为主线,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三阶段六环节”:
当然,这只是基本的结构,各个学科、每一学科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老师还创设了许多变式。
五、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诱思探究”为主的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就模式的教学策略这一重点进行了探索,初步提炼出了“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培养主体意识,激发主动学习的心向
尽管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相对初中生来说已比较强烈,但是这种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而且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自我意识的发展又相对滞后。而缺乏主体意识,显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从高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发扬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举手坐着回答问题。
2、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养成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
3、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高中的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认识价值和特有的魅力,语文学科中的情感力量和语言艺术,数学学科中的严谨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学科中的探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无穷奥秘,音乐、美术的宣泄情感、陶冶情操的艺术魅力,这些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和最强大的诱因。我们注意抓住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从学习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在教学中,各科老师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于从教材、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
教师认真备问,首先立足于教材,围绕教学任务设问。一是适度,设置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做到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 “跳一跳,摘桃子”;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地进行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有梯度,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其次,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广度和密度。广度上,面向全体,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密度上,问题设置疏密相间,使学生既能积极参与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再次,教师根据课的结构要求准备形式多样的问题。一是问题设置形式的多样化,有激发式提问、发展式提问、聚合式提问、辨析式提问等等形式;二是问题设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或语言表述,或投影展示,或录象播放,等等。
2、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一是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疑问,及时质疑;二是“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拨开迷雾,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三是引导学生“于核心处质疑”,就是让学生在教学的关键处寻找疑问。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让学生从某一现象分析产生原因是什么的因果法;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法;改变原因,结果如何,已知与未知对换,结果又会如何的变化法;正确的问题,反过来是否成立——反问法等,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活思维。
3、善于变化问的形式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变化问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一是运用聚合式问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二是运用变通式问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三是运用拓展式问答,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四是运用辨证式回答,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五是运用快捷性问答,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三)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条件。
1、改变座位排列方式。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有其可取之处,即学生之间的干扰较少,听课注意力集中,教师也便于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但是这种排列方式,在感情上隔开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讲台上的位置相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高在上,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适当改变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排列形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多种空间形态,如马蹄形的排列、前后座位组成“蜂窝组”、全班围圈坐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指导式讨论,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教师则不时地参与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有自主式讨论,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分组讨论后,还应该让各组进行交流,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展开余文
3、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指导。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们还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探究的钥匙。
我们引导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提出明确的目标。我们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特别是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能够”:能够明确、恰当地确定各科的学习目标,能够了解各科学习的特点、规律,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能够掌握各科学习的通用及学科学习方法,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整。
2、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探究,并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使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内化。
3、指导学生自我反省。在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的老师让学生记“错题集”,有的老师让学生写学习日记。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4、组织专题性讲座。我们利用周六,开设各种讲座,其中就有学习方法方面的讲座。就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怎样消除考试中过度的焦虑、议论文如何学会多角度地立论,等等。
此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行为中的成功之处,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两年多来,我们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这一课题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作深入的研究,我们将继续探究。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习策略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用美引导心灵的飞翔——对职高学生阅读现状的一点思考(网友来稿)
下一篇:
形成新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