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584  
标签:作文指导
从体裁不限到文体自选——兼谈考试作文的改革


      江苏 泰州实验学校 唐宗洋

      多年来,作文考试始终没有停止它改革的脚步。自1998年起,话题作文取代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成了高考、中考作文的主流。这种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为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才能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话题作文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不少在实践中已经或正在得到改善。如在话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中,原先的“体裁不限”被“文体自选”所取代。这一改进是必要的,有利于及时纠正“文体不限”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关于“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走上高考、中考作文的舞台,立即受到众多学生、老师的欢迎,引起巨大轰动。在具体的作文要求中“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后来连诗歌也不限制了)这一点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生活感受、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文章的体裁、题材,自由选择表达方式,自由组织安排材料,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理想的考场作文来,也体现了选拔考试的公平合理性。事实证明,“体裁不限”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显著的,涌现了不少考场佳作,其体裁可谓是丰富多彩。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真是反响空前,佳作如云。体裁上有散文、古白话故事(如《赤兔之死》),有就诊报告(如《患者吴诚信就诊报告》),还有广告词(如《“诚信牌”纯天然口服液》)、影片评审记录(如《诚信,安身立命之本》)、数学证明题、分镜头剧本、童话故事等不一而足,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然而,事物总是辨证的,关于“体裁不限”,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误解和混乱。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师生的文体意识淡化,“淡化文体”甚至被作为一种口号提了出来。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许多泛泛而谈的“四不像”的文章,使学生作文没有了明确的体裁定位。

      一方面许多人误以为“体裁不限”便无所谓体裁形式了。为此,笔者曾撰文指出,事物总是内容、形式的辩正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内容借形式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文章的内容总是以一定的体裁形式来表现的。就实用文体而言,或记叙类(如《藤野先生》、《我的老师》),或议论类(如《谈骨气》、《友邦惊诧论》),或说明类(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或描写抒情类(如《春》、《荷塘月色》);就文学体裁而言,或小说、散文,或诗歌、戏剧;就应用文体而言,或日记、书信,或演讲稿、调查报告,或广告、说明书等等。作为考场作文,考查的本就是学生运用某种文体形式准确表达一定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的。所谓“文体不限”,应该只是可以自由选择任一表达形式而已,绝不可以不论写作方式、特点,泛泛而谈;否则写出的文章,记叙不充分,描写不具体,议论不深刻,说明不清楚,成了真正的“四不像”。

      另一方面以为“文体”已不作要求,评价作文时也就不予考虑。于是作文教学中,便不再重视各种文体的专项训练。结果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叙事、描写、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都掌握不好,只能肤浅地泛泛而谈,空洞地东拉西扯。要么就学生个体而言,出现了只偏重某一种文体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其它文体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对此,笔者以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话题,然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考试时,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扬长避短,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形式,合乎规范地尽情地表达。

      二、关于“文体自选”

      从2003年起,一些地区的中考作文“要求”中,把“体裁不限”改成了“文体自选”。去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作文“要求”都采用了“文体自选”的说法。这不仅是用词和说法上的变化,更是对这一要求给学生作文和平时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的一个反思和改进。其中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首先,从“体裁不限”到“文体自选”体现了对作文体裁要求的进一步明确。“体裁不限”从用语上来看容易产生误解。这一要求的本意是学生作文时可以自由选择文章体裁的种类,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作文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所写作文合不合体格已经无所谓了,因而客观上误导了平时的作文教学,出现了如前文所言的一些现象。而“文体自选”消除了歧义,把“要求”的初衷表现得更加明确而单一。

      其二,“文体自选”至少还体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命题思想:文章必须有一定的体裁形式,不可随意而为,写成“四不像”;采用何种体裁,运用哪些方法,文章的篇章结构如何安排,可以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选”这一要求告诉学生,动笔之前必须自己先选定一种体裁然后作文,而不是不考虑体裁,不受体裁的约束,信马由缰。

      从“不限”到“自选”的改换,使作文命题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这更有利于师生把握,特别是对多种体裁的理解与把握,因而更有利于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切实有序的训练。实践证明,这一变化其效果是明显的。据初步统计与分析,最近两年中考、高考作文因体裁失误的情况渐少,作文的整体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愿这样的变化能引起我们大家足够的注意,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关于“话题”的话题。

      事物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同样,作文考试的改革也是无止境的。连续多年采用的话题作文形式,因其写作范围宽泛,表达方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等特点被世人所钟爱,并至今在高、中考作文命题中保持主流地位。但是,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已经日益显露出它的不足,并因此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


展开全文阅读
      一方面,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过于开放的写作要求,给相当一部分考生进行仿作、套作(即按现成的范文写作),甚至严重抄袭带来可乘之机,使文风败落。如2001年《赤兔之死》之后,各地竞相仿作的古白话故事纷纷出笼,编汤姆和杰西的故事,编猫和老鼠的故事,编项羽与刘邦的故事,编三国和水浒的故事……通过类比联想,编造出一个个与材料、话题相似的故事,胡编乱造成了时尚。文章中材料、形式雷同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文风败落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受考试作文的影响,中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文体的训练,对于拟题、审题、选材、谋篇等具体的基本功训练,已越来越不够重视;而对于甲乙对话式、镜头组合式、多幕剧本式、日记体、书信体等等“创新”手法、技巧的传授,却表现得情有独衷。笔者无意反对这种形式的创新和训练,也承认并欣喜地看到不少这类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佳作。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内容空洞只注重形式上的别具一格的文章。如果抛开了文章内容,只在形式上作秀,无疑,只能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引入歧途。

      再一方面,由于媒体对形式新颖的所谓考场“满分作文”的过度渲染,加之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鼓励,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游离于生活、超出于现实。学生对表现现实生活的作文日益不感兴趣,不愿细心地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受深切的人和事,进行形象而动情地表达。在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已很难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实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真情的流失更令人担忧的。

      话题作文的形式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何使作文考试更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体现选拔考试的公平性?如何使作文考试更利于促进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健康开展?已有许多老师在大声疾呼:话题作文的形式亟待改革。看来现行的作文考试改革已势在必行。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鼓楼南路332号 泰州实验学校

      邮编:225300 E-mail:tzy2003_tz@sohu.com

      该文发表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初中教学研究》2005年第10期上(总30期)

      
标签:作文指导 从体裁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游褒禅山记》“古书”新解(网友来稿)
下一篇:中考作文复习“八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