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037
标签:
教学论文
智慧的花朵——歇后语(网友来稿)
湖北汉川实验中学王健龙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现成语”,是人民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体。好的歇后语,往往形象生动,语意双关,风趣诙谐,引人深思,,而且富有感情色彩,增添了文学语言的韵味,因而大受群众欢迎。
我国的歇后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关它的记载和专论。唐代李义山在《杂纂》一书中,就收集精辟谐趣的歇后语七百多例。到了宋代,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和王君玉两人在《杂纂》的基础上又作了大量的修订补充,到了明、清时代,歇后语在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它成为文艺作品一支小小的彩翼,焕发着它的光华。
它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有其深厚的生活的基础,它的最大特点,是用巧妙的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多种综合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抽象的思想,给人予鲜明的印象。它所运用的,所借喻的事物、典故,都是人们平常所见,所闻,所做,所熟悉的,又是人们常说的口头语,简练、通俗、诙谐,又富于节奏感,因而显得清新、明快、幽默、含蓄,读起来琅琅上口,听了令人捧腹。
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喻意、谐音和借物隐语三大类。譬如喻意类,是借日常生活中某一生动的事和物,比喻一件事的真相,实质。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等。谐音类,一般是用一个通俗的事件,用谐音来传情达其本意。这些句子很多又是双关语的。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四两的棉花——谈(弹)不上”等。借物隐语类,就是出头隐尾藏半句,它借记一件大家熟悉的事物现象,隐喻一个事理。上半句是前提,后半句是隐语。让大家细细去体会。这类隐语有借动、植物的,有借自然现象的,也有借生理特点的。如“灯草打串——心连心”,“哑子吃黄莲——有苦难言”等。
值得注意的是,歇后语虽为群众喜闻乐见,但有些歇后语带有封建意识,或者低级庸俗,应当摒弃不用。
作者邮箱: wjl_510@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智慧的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记承天寺夜游》(网友来稿)
下一篇:
活用练习优化教学提高效能(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