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29  
标签:教学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哈三中 韩冰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结构原则”,其核心是“按照最佳的方式”组织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知识点、训练点),同样水平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不同,教学效果往往大不一样。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是教的主导性。如何恰当地运用教的主导功能,选择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科学、和谐、有效,始终是我们研究探索的课题。通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作法:

      一、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培养听说读写四项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的广博性表现在各个方面,而听说读写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最实用的几项。

      培养“听”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各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针对这个差别,讲述时也应有所表现——或详或略。对于较简单的篇目,可以不提前组织学生预习,上课后教师读课文,让学生听,之后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问题时注意难度的层次性,不可太过简单,让学生觉得无趣;也不能过分深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难简适度,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提问时可以采取分组记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竞争心理。在实施此办法时应注意根据班级学生情况不同而确定朗读的速度和小节的长度,不能急于求成,要读得循序渐进。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被激发起来,注意力集中了,所得的效率也明显地提高了。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的能力。

      培养“说”的能力。

      说话,每个健全的人都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说”把自己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提高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的好习惯,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校正其发音及用词,力求准确。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先明确任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发言的方式。如课文中某一段内容不是太艰深,教师在适当的引导之后,即可放手将这一段交给学生,让学生几人一组讨论,讲述重点后,责成一人发言,准备时间在1-3分钟为宜。这样学生们就要根据教师引导的内容考虑本段文字的重点,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在发言时力求流畅、自如,中心突出。

      这种方式最直接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说话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培养“读”的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能力。除了在一些阅读题的练习和讲解过程中讲授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文章,自己设计一些题目,当堂阅读并提问考查,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由于文章具有时代感,与现实联系紧密,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课文学习进度编选。我们曾在第二册散文单元后加入余秋雨的散文《阳关雪》作为阅读习题,学生们通过这个练习更深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对文人作品的影响,许多同学在课后又自己阅读了余秋雨的其他文章,并在后来的周记中写下了很有深度的评论文章。

      提高阅读能力的另一方法是写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安排题目,也可放手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写读书笔记,教师通过评语去指导并帮助学生加深认识。这样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的能力包括写字和写作文,这两项的操作方法较多,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二、扩大知识含量,补充必要信息。

      每一篇课文的知识含量都是极其丰富的,只要你去发掘。举个例子,在学习第四册小说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们需要对出场的人物进行必要的介绍和分析,除了结合课文中的对话和动作之外,我们可以拿出《红楼梦》原著中每个人物的诗词作为依据,通过其中的意象透视人物性格和命运。如林黛玉的性格命运可以通过她的词句知晓,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圆,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想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清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听到她对菊花的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似乎窥见她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的“如意郎君”,而且是茫茫尘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到这里,我们再回头去理解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时时留心,处处在意”以及与宝玉见面时两人之间那“熟悉”的感觉,就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另外,补充信息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习题中。在学习第一册课本中文言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重视声律和谐及辞藻华丽等特点,补充一些对偶修辞的知识,并在之后的练习中扩充一些对偶练习,选择练习题时应注意选取一些有典故的古人名联,并结合有关故事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当时我们选择了四幅题园林的对联,打乱顺序,让学生组合:

      1、水清石出鱼可数

      2、竹带半天风雨声

      3、竹里登楼人不见

      4、桃花含露柳含烟


展开全文阅读
      5、阑干摇红人摇绿

      6、花间觅路鸟先知

      7、石含太古水云气

      8、闲看秋水心无事

      9、竹密花深鸟自鸣

      答案:1-9 7-2 5-4 3-6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看来难懂的问题变得简单而充满趣味,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头脑中了。

      三、结合课本剧的编排和演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说单元和戏剧单元的课文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现实有很大距离,学生不易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学习这两种文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在编剧本之前,应有一课时的时间,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时代背景,并给出一些有指导性的介绍材料,然后,让学生自行编剧和组织演出。演出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在学年范围内进行课本剧演出比赛。

      在高一两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已经十分熟悉课本剧的编演方法,他们还自己推选对课文了解较深的同学担任艺术指导、舞台监督、导演,甚至还有灯光、道具。每一次演出都有不同的形式,“演员们”利用课间讨论作品,或请教老师和家长,兴趣越来越浓厚,对作品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演出水平也越来越高。在高二下学期学校的艺术节上,就有两部课本剧在艺术节上演出,博得一致好评。

      四、充分利用单元知识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知识训练一直被学生看作枯燥无味的东西,许多学生不愿学习。其实,单元知识训练是一个单元的总结,许多知识点浓缩于简短的文字中,把握了单元知识训练,就把握了整个单元。

      学习单元知识不可以照本宣科,应注意启发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来解读单元知识。

      学习第五册诗歌单元知识和训练时,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安排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的——学习阅读方法与技巧,尤其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安排学生们以“桌”为单位,每一“桌”对应一段,一人朗读,一人解说,在解释文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填充必要信息,适当举例,举例应包括课内课外两方面。

      经过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时每一桌的同学都讲述得非常精彩。有一位同学在讲述诗歌两大传统时,先概括全段主旨,后举例说明,列举了李白、杜甫两大诗人的一些名著,其中包括《梦游天姥吟留别》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课内学过的诗歌,也包括学生们不熟悉的名篇《行路难》、《春望》等。这样的讲述贴近学生们的实际,开阔了学生们视野,每一桌的同学讲完后,其他同学都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出对他们的感谢和赞许。在每桌同学讲述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加以点评或引导。

      整个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和全面,单元知识训练真正使学生获得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灵活地把握课堂,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中。对于一些值得扩展或深究的问题,遇到学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与其教师直接讲解,不如发动学生进行小型辩论。当堂分组,3-5分钟的准备后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双方参赛同学及其他作“评委”的同学都会随着辩论的深入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正确的认识也就慢慢形成了。辩论中教师应该注意随时调整辩论的方向和深度,以免出现跑题现象。

      这样,问题解决了。同时,同学们也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习题课的课堂是容易沉闷的,不少同学对习题没兴趣,这个兴趣需要教师加进去。现在的习题重在考查学生驾驭的语言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把习题与实际相联系,增强时代感。如诗歌鉴赏题令不少同学头疼,教师在讲述时,可以把这古老的文学样式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对照,讲述古代诗词中体现的含蓄美,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歌词中一些仿古的继承性句子,指出古典诗歌中的美好意象对后世作品的影响及文学作品的继承性。如现代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中引用了元好问的原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传灯》一歌中又挪用了刘禹锡“长恨人生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句子,而《涛声依旧》中则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和一些词句……

      这些与学生们生活切近的引导语言会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的渴望。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这几点方法,希望能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素质尽一份微薄之力,并将在今后以之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求做得更好。

      
标签:教学论文 优化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左右逢源看歧义
下一篇:寻找语言文字的美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尝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