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80  
标签: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网友来稿)
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 封义珑

      摘要:面对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语文教学将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应该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定位 感知 质疑 思考 咀嚼

      语文新“课标”把能否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理念。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处理的课堂定位很重要。

      一、定位语文文字的感知和运用

      当今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是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分析理解,忽视了或者轻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储备极度贫乏。写作时,表达能力十分差,不是语句不通,就是词不达意。如“这样的景色要快乐地度过”语句,犹如梦中人的呓语,让读者无法领会其意。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直接制约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素质要提高,必将掌握丰富的语言。学生有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思路才能畅通活跃,思考问题才能深入透彻。为了让学生驾驭语言文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点。为体现这一重点,我对课文的第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理解其含义(从语境中指导理解)。2、朗读课文,在熟读中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布局及写法等。3、摘录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个别语段。这样的安排强化了词汇的积累和朗读在语文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并且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朗读要教给学生方法,如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总之要领会作者的喜忧。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多读熟读课文,课文的理解才能“其义自见”。心通其情,意会其理,这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读得少,即使老师眉飞色舞的精辟船长的分析讲解,学生得到的只是“死”的知识,无法给学生带来审美情感的愉悦,也无法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口而诵,心而惟”、“反复玩味课文”是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领悟风格特点,最终驾驭语言能力的唯一途径。

      二、定位问题的质疑和反思

      当今语文教学另一令人悲哀的是:学生的思维惰情乃至僵化。造成这一原因,一是我们语文教师日久天长,一节课一节课越俎代疱,主宰语文课堂;二是我们语文教师尽信教参,扼杀了学生个性化、多元解读的思维,磨蚀了学生的创造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解除我们语文教师的“训导”,摆正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定位在探求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把问题让给学生去思考、去体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自我阐释、自我解读,承认学生的每一种无错误理解的合理,教师在课堂中起个舵手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只有这样,我认为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反思,在语文课堂中作个导航人。如:我在《故乡》的教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昔日的杨二嫂是怎样一个人?如按我们的教参,昔日的杨二嫂是充当招徕生意的活“广告”,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按这种理解强训导学生,他们只能是一脸的茫然。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指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从“豆腐西施”来看,杨二嫂是个非常美丽的妇女,整日卖豆腐,可见她是个勤快能干的人,所以昔日的杨二嫂是个非常美丽既勤快又能干的妇女。我从中问:“‘豆腐西施’是褒义还是贬义?”很多同学回答是褒义,因为鲁迅先生一向对中国广大农民和生活在下层的人们有强烈的热爱之情。学生的理解合情合理,我当场给予充分的鼓励,让他们享受到创造发现的喜悦,并且指出创新并不高深莫测,只要敢于探索,就能把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能力。我在课堂中时常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如:对一些古诗词名句的反思、一些名家名篇主题的怀疑等。教师敢于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使学生少了依赖,多了独立,少了盲从,多了自信。我们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要使学生敢怀疑、须有敢怀疑、善怀疑的教师。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反对“伪圣化”的训导熏染,培养学生怀疑、反思的能力,走出定势思维的死胡同,回到广阔的语文情趣和审美的天地,从而使学生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长期的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喷涌而出。

      三、定位于艺术形象的多元思考和文章亮点的咀嚼品味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伤口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可能过于粗率。小说中的“我”不谙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维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他避如瘟神是不是可以谅解呢?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蹒跚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

      钱梦龙说: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得到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若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注重以上三项定位目标,就能很好地体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语)。

      作者邮箱: fy_gd8691@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网友来稿)
下一篇:秋天的情怀——用生命培育生命(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