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00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认识(网友来稿)
黄小莺

目前全国教育界对新课程目标的 讨论探索实验进行的如火如荼,有人称新课标为暴风骤雨,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无论怎么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都必须别无选择的投入到这一场国家级的教改大潮中去。据报道:从进今年到2007年,全国的小学中学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据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所有教师将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得教新课程,经培训后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将被淘汰,此类报道乍看似乎对我们形势严峻。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必须认真的研究了解新课标,只有真正的明白他的要义,我们才有可能适应它。

本次的新课标的产生完全是顺应时代潮流而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对于这中现状的最早发现者无疑是我们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在漫长的时间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埋头研究的正是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来跟着我们学习这些“难、繁、偏、旧”的学习内容,然后应付更加“难、繁、偏、旧”的考试。长期以来教语文的都沉迷于斟字酌句、咬文嚼字,似乎只为培养出文学家;教数学的则公式定理抽丝驳茧、奥林匹克越刁越钻;似乎要学生都成为华罗庚、童第周。孰不知我们的学子日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是数学家、文学家,而是工人、商人、医生、护士、服务员、小贩、销售员、企业的的管理者……他们将来最需要的不是鉴赏分析一篇美文,也不是七拐八弯地解一道数学题,而是需要一种不断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新课标正是顺应这种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它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课程内容选择的决定因素来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的具体目标,也正体现了这些要求。 以此来看,新课标不但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反而是解放教师生产的的大救星;是广大莘莘学子的大救星!

二、为适应新课标我们必须勤于探索、大胆尝试,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提出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个目标的提出将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这个桎梏中彻底解脱出来。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当然这里的“研究”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事实方式,可以是涉足于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究,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的个性化的再认识,不一定要具有前沿性或是前所未有。研究结果也不一定要造福人类,或具有创造性,甚至不一定要有结果或正确的结果。因此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注重学生的意识、精神、创造性的培养,而不注重现成的结论。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根据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比如可以采取比较异同、评价鉴赏、观点争鸣、焦点争论、质问疑难、“专家”研讨(当然这里的专家就是指搜集了丰富资料的学生)实验操作、社会调查、学科融合…….只要我们大胆尝试,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与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再也不是闭门造车,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学生或中学生能写出二三十页的论文也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

三、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的优秀课例,从中吸取营养,总结经验,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再也不必拘泥于各种名目繁多的知识点,竭尽全力的追求面面俱到,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认真研究一些实践新课标的优秀课例就可以发现。如在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介绍纪念碑的说明文时可以不急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而是用激情澎湃的歌曲把他们带回烽烟滚滚的战争岁月,先认识纪念碑里记载的英雄,再去认识纪念他们的碑。又如讲《三峡》时可以先抛开艰涩的文言实词、虚词而是领他们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三峡的雄奇瑰丽的风光,让他们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或图书馆去搜集关于三峡的图片、新闻、游记等并带到课堂来与同学共同分享,甚至可以让他们探讨三峡工程的来龙去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可以不拘泥于是语文,它是历史、是地理、是政治、是美术,它是学生了解时事,关心社会的桥梁。它是让学生学会思索学会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学者和教者来说最重要的以不单是读懂这篇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做了什么、搜集了哪些资料、获取了多少信息。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尝试,就一定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套不够合理的教程我们尚且能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面队的是一套更合理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新课标?现在对于新课标一切都在探索中,在新事物面前没有专家只有探索者,它需要我们去补充去完善,也许我们未来佼佼者的就是我们!
作者邮箱: ann11huang@hotmail.com

标签:教学论文 关于对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从龟兔赛跑说开去(网友来稿)
下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