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32
标签:
教学论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后进生的三种不良习惯和对策
经常与家长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也经常听到家长诉说孩子的“罪状”。甚至有的家长说:我简直被他逼疯了。
静下心来想,我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想法。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更加能够了解和体会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并且认为这些不良习惯是导致孩子难以进步的主要原因。
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不良的习惯也可以毁掉人的一生。刚送别来访的家长,平心静气地思考,我认为后进生最为突出的不良习惯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撒谎
二、有豪情壮志、无实际行动
三、自以为是、极端自私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良习惯呢?如何应对?
关于“撒谎”
家长经常关心孩子的分数。比如考试了,孩子被问到的第一句话是“考了多少分”,第二句是“第几名”,第三句就不是问了,而是责骂“为什么只考了这么点分、为什么只考了这么个名次”“跪下”等等。孩子挨骂了、跪下了。他们事后总结经验:以后不能说真话,瞎编自己分数恐怕也不行,还不如说不知道。
很多谎言能够一时逃避或摆脱面临的困境,孩子们是很善于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的。
我曾经对自己的孩子期待较高。我也是在孩子考完试之后,首先问多少分。分数还过得去,不便于发火;又问多少名,名次过得去,不便于动怒;又问超过旁边同学没有,超过了,不便于指责……周而复始,孩子哪能全部顺利过关?最终,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张扬家长的威风:非打即骂。我胜利了,我却也真正的失败了。……后来难以听到孩子的实话了。
我以为,人的撒谎行为是人处于劣势时的一种保护行为。
当孩子对你撒谎时,你更多的是要考虑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让孩子产生了一种保护自身的需要。如果说实话被批评、遭打骂,谁不去说假话呢?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必责备孩子呢?
我认为,改变孩子撒谎的不良习惯,就必须对孩子的言语和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再做出理智的评判和行动。
当孩子向你说实话而导致你不满意他的成绩或表现时,你可以肯定和表扬他诚实的态度,没有对策的时候也可以不发表意见。冷静下来,再就事论事,指导和帮助孩子该如何去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实话面临暴风雨的来临:既然如此,何必当初,还不如说谎话。
大凡撒谎者,是被人逼迫的。
关于“有豪情壮志、无实际行动”
似乎人类在造字时就很懒惰:高级动物偏偏用两笔的“人”字来代表。但是做人难哪!
谁不希望自己万事如意?比如学生想高分、老师想高薪、领导想高位、父母想高兴。我们都有豪情壮志。不过,因为每个人的自制力、努力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从而每个人的结果不同。
后进学生的自制力的确差些,他们“以物喜、以己悲”。受到表扬了就高兴,高兴了就大言不惭。遇到困难了,再也不想当什么“家”、什么“长”了。还美其名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此别人的话最多只能让他感动,更不足以让他行动。
确实,人是有惰性的。
老师靠学校的纪律来约束、靠领导的检查来规范。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必须靠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教导和倾注关爱的言行来约束和规范。家长、老师与学生经常地沟通,从而产生理解、同化,让老师、家长积极的一面得到学生的效仿,是激励学生行动的有效途径。
关于“自以为是、极端自私”
面对初中学生,老师说“你们长大了”,家长说“你不再是小孩子了”。从此,他们结束了童年:这也不要他们做了,那也不要他们干了。我们还苦口婆心的劝诱“你的唯一任务是学习”。
如果这里的学习是指“学而时习之”,全中国人该兴慰。只可惜:只学课本,不得习之。美其名曰:习(很多人理解为“玩”)耽误了“学习”。既然只“学”不“习”,学生们犹如进入了仙人布道、僧人念经的境界。最高级别的考核官由家长担任,传统的考核指标是分数。如是乎,“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过着衣食无忧、神仙般日子的学子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自己“捞”分数。本来很多劳动没有做过,很多事情由家长代劳,如何让他们能无私奉献呢?
从此,我在班级规定:家务劳动也是家庭作业,公益劳动也是课堂作业,一个人可以做的事安排几个人合作做,几个人才能做的事安排一个人牵头做。
我又想:成年人不也有这些不良习惯吗?
比如说:玩牌输了,说赢了;输了一百,说五十;立志当科长,又不脚踏实地;立志成为文学家,又嫌文章发表的速度太慢;喝多了,说尽兴;喝少了,说克制;当官了,说干出来的;提升不了,说命运不公……
事实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矣!
(作者姓名:严军 通讯地址:湖北省鄂州市程潮铁矿子弟学校 邮政编码:436051 E-mail:yanjun54@sina.com个人页面:http://www.ruiwen.com/friend/list.php?id=21811)
标签:
教学论文
花儿为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关注细节
下一篇:
一桩冤案 ——浅议“委曲求全”与“委屈求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