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81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网友来稿)
王小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
2.学习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3.学习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联想。
4.学会多方面搜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重点
1.学会尊重客观,全面考虑,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中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4: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难点
1.学习多角度、全方位、辩证的思维方式。
2.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
。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所学的议论文及议论文的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然后,从介绍大科学家牛顿人手,导人新课。
3.结合学生的回答,向学生介绍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然后,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们讲述关于牛顿给两只猫在门上开两个洞的故事,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4.给学生3--4分钟时间,品读本文,细细体会。
1.回忆以前所学的议论文的知识,回答教师的提问。
2.交流自己了解的牛顿,如有的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3.自由展开讨论,积极进行思考,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真假的认识以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比如说:“牛顿想法不灵活,开一个洞就可以了,不然我们是不是也要给不同高矮的人都开不同的门吗?”。
4.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结合课文,说明本文作者对牛顿的看法,指出牛顿“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
1.根据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牛顿不是从人的一面观,考虑事情全面”的思维方式,并与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
2.转人中国有关门洞的名人故事。可以先介绍一下晏子的机智多谋,提出问题:晏子是如何挫败楚国人的?引导学生比较楚人和晏子的思维方式和出发点。
3.讲解:作者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请学生思考什么是楚国式,什么是齐国式,并结合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评述。
4.作者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同时又举了“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
请思考作者想说明什么。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 不同。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楚人认为门以人准,晏子认为门以国为准,这是从两个不同的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3.思考并回答:“楚国式”是指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齐国式”是指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学生应结合起来进行评述。
4.进行讨论,进行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回答:中国历来的“楚国式”有了改变,人们不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
三、组织讨论,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得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可以说是本文的落脚点,表达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应在流传的故事中挖掘新的道理。请学生结合自己知道的故事,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
分组展开讨论,把自己熟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思考其中的道理,并比较大家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四、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作者邮箱: sml671208@126.com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大小猫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开国大典(网友来稿)
下一篇:
项脊轩志(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