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1300  
标签:教师随笔
猫捉老鼠的权力游戏──孟尝献佩
 

   

 张远山

    孟尝君田文在齐国任相国,齐威王的正妻死了。孟尝君想,我要

在威王正式宣布决定之前,投其所好地劝威王把众多姬妾中的一个扶

正。这个姬妾,应该是齐威王将要立为王储的那个王子的生母。那样

的话,如果这个姬妾正合齐威王心意,那么不仅得到威王的欢心,而

且威王死后,继位的新王将会因为孟尝君有恩于其母而继续宠幸他。

万一齐威王偏偏不喜欢他打算立为王储的那个王子的生母,那样虽然

没能迎合威王的心思,但将来的齐王还是会感激孟尝君曾经建议把他

的生母扶为父王正妻──两相比较,所得也远远大于所失。这一精妙

周到的算计,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有十个不同

姬妾所生的王子都很得威王欢心,如何准确揣测威王最宠爱的究竟是

哪个王子呢?为了弄明白这一点,孟尝君献了十块玉佩给齐威王,其

中有一块成色特别好。第二天,孟尝君仔细观察了十个王子戴着的玉

佩,认准了戴着美玉的那个王子,于是他就向齐威王建议,把这个王

子的生母扶为正妻。

    这个故事是我说得最累的一个,我相信读者也会读得很累。当然,

最累的是孟尝君。但寓言作者韩非,既不觉得孟尝君有什么累,更不

觉得他讲这个寓言有什么累,他倒是颇为津津乐道。

    中国人有极具本国特色的“做人难”一说,似乎为其他民族所无。

其中最难的,恐怕就是这种“先意承志”的揣摩功夫。此语出自儒家

重要经典《礼记》:“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孝要先意承志,

忠更要先意承志。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都要

有这种水磨功夫。臣要先君之意,揣摩君之志;子要先父之意,揣摩

父之志;妻要先夫之意,揣摩夫之志。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有时

也会颠倒过来,有气管炎的丈夫要先妻之意,揣摩妻之志。至少初恋

的少男少女之间,确实常常是男卑女尊的。因此每一个痴心不改的情

郎,对意中人都会先意承志。否则少女就会说,还说你爱我呢,连我

的心思都不明白!看看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先意承志,就知道中国人的

爱情有多么困难──难于上青天。但这却怪不得林黛玉。少女们从小

都是对父母长辈先意承志惯了的,出嫁后又将要对丈夫公婆和所有的

长辈先意承志,她们的生命中只有这一段极短暂的青春妙龄能够颐指

气使,成为暂时的优势者,当然非恶补不可。所以说,中国的少女美

妇为他国妇女所无的作天作地,也是这种先意承志文化的始料不及的

副产品。至不济,已非少女又不是美妇的平常女人,可以在妊娠期间

和做月子(尤其是生了儿子)期间成为暂时的优势者,要求所有的人

对她先意承志。她要吃什么,一定不说出来,你特地花大钱为她做了

的菜,她有权一口不吃,让你再买再做。

    总之,在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那个在权力或心理上占优势的一

方,一定不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要百般忸怩万般作

态地等承志者费尽心思地胡猜。承志者的建议不合他的心意,他当然

是坚决不同意(这是第一种),但也可能假装十分乐意(这是第二种);

这已经够难办了。更难办的是承志者的建议即便非常合他的心意,他

还是会坚决不同意(这是第三种)。不妨先撇开不合其心意而假装同

意的第二种情形,那么当在上者“坚决不同意”的时候,承志者如何

来分辨在上者的真实想法,究竟是第一种还是第三种?

    假如承志者的建议不合在上者的心意,那么他的失宠得咎就难以

避免。这已经不在话下,复杂的是在上者的反应:对不合心意的建议,

在上者有时是第一种的坚决不同意,有时却是第二种的假装同意。假

如是第一种,即在上者坚决不同意,这还不要紧,自有其他承志者看

出他的“坚决不同意”是真的,于是新的建议会一再提出,直到所有

的承志者都看出在上者的不同意是假的为止──于是齐刷刷地跪下,

叩头如捣蒜地哀恳。假如是第二种,即在上者对不合心意的建议假装

同意,就比较难办。或者更聪明的承志者看出这是假同意,于是坚决

反对加上提出新建议,回到上述的过程。或者承志者没有看出这是假

同意,但在落实建议的过程中,发现在上者处处刁难作梗,于是承志

者总算明白这是假同意,不得不退回到重新提出新建议的游戏轨道上

来。

    假如承志者的建议合乎在上者的心意,在上者只有一种态度:坚

决不同意。那么难题就来了。如果承志者吃准了自己的建议非常合乎

在上者的心意,还比较好办,他只要反复坚持,“冒死进言”,做大

义凛然的忠臣孝子就行了,直到在上者终于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表

示“坚辞不获”,只好不得已“顺从民意”而接受。如果承志者对自

己的建议是否合乎在上者的心意稍微有一点点吃不准,建议受阻一次

两次,就知难而退地换上一个新建议,那么这个承志者就会失宠得咎。

    不过在上者却有恃无恐,他并不担心合乎心意的美事会被自己的

假装不同意而搅掉,因为他知道一定有再接再厉者──所以做帝王要

有百官,做父亲要有众多的儿子,做丈夫要有三妻四妾,以便众多的

承志者互相竞争谁的揣摩水平更高──争宠是中国的尊贵者最乐意看

到的局面。因此当第一个承志者受挫以后,一定会有第二个更能察言

观色的承志者已经摸准了在上者的心意──所以他才配称为“心腹”。


展开全文阅读
其实第二个承志者一开始很可能也吃不准,是第一个承志者的建议为

他投了石问了路,第一个承志者的失败,成了第二个承志者的成功之

母。于是第二个承志者开始扮演“强人所难”的角色,用一大套冠冕

堂皇的大道理,要求在上者为了仁义,为了天下万民之福,以天下为

己任,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接受这个建议……经过在上者心花

怒放却偏偏不肯,在下者一心献媚却假装诤臣的无数个回合,一场权

力游戏的闹剧才会尘埃落定。

    第一个承志者事后终于明白,在上者是喜欢自己那个最初建议的,

只是对自己的没有坚持到底很不满意。他也许觉得委屈:明明是在上

者自己坚决不同意,却来怪我没有坚持到底。我的首倡之功不但不算,

反而把功劳全算在乖巧的第二个承志者头上了。如果第一个承志者这

样想,那么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来说,他还远远没有成熟,对人情

世故还远远没有练达。也就是说,他还远远没有达到第二个承志者的

境界。如果他一旦练达和成熟了,他就不会有这样的委屈了,因为第

一,他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冒冒失失地第一个提出建议,替别人

做投石问路者乃至踩地雷者;第二,他一旦吃准了在上者的心意,不

管在上者如何“坚决不同意”,不管这种假装的“坚决不同意”在不

练达不成熟者看来多么逼真,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认为,在上者与承志者的关系,正是被搔痒者与搔痒者之间的

关系。有一个关于挠痒痒的传统谜语:“不对不对,上面上面,过了

过了,下面下面,不对不对,左面左面,过了过了,右面右面,正是

正是。”作为对这一关系的形象说明,被搔痒者一开始总是说“不对”,

搔痒者只有锲而不舍地反复尝试,最后才有希望搔到痒处。但不同之

处在于,真正的被搔痒者为了过瘾,一定说实话。而享受精神搔痒的

在上者为了过瘾,一定不肯说实话。因此,一开始搔到痒处而中途放

弃的承志者,因为没有让被搔者过瘾而失宠得咎,也就算不得奇事了。

试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智慧,怎么可能摸得到痒处?然而,如果你

有足够的智慧,为什么要替他搔痒?

    要摸准在上者的心思,真是谈何容易!孟尝君想出了妙法,总算

蒙对了一回,没蒙对的时候肯定更多。孟尝君养士三千,其中一大半

的任务恐怕就是帮助他揣摩君王的心思,摸到他的痒处。而另一方面,

在上者往往喜怒无常、好恶日变,你的哥德巴赫猜想即便昨天是对的,

今天也有可能不对。而且在上者的乐意与否,是真是假,究竟又有谁

能完全吃得准呢?老百姓说得明白,真是天晓得,我又不是你肚子里

的蛔虫!

    这种猜谜还可以从中国人的送礼行为中看出来。中国人送礼物,

是挑对方喜欢的东西,但由于吃不准对方喜欢什么,所以往往送了不

仅受礼者不喜欢,而且连送礼者自己也不喜欢的东西。但双方满足于

这种送与受的仪式,而不在乎实质。受礼者不喜欢这件礼物,可以再

转送别人。没准转了一大圈回到最初送出的人手里,于是他就得到了

一件自己挑选的却丝毫不喜欢的东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礼品,

根本没人喜欢,只是每个人都误以为别人喜欢,于是始终在大量生产

和大量赠送。这种没人喜欢的愚蠢礼物,就是从来没人替自己买的那

些东西。虽然从来不替自己买,但是如果别人送了,为了摆谱,表示

有许多人给我送礼,所以尽管自己不喜欢,也要摆出来让别人看。于

是越没人喜欢的东西,越要摆出来给别人看。摆出来的人越多,以为

别人都喜欢的误会就越深,这样就积重难返了。但这也有一个“好处”,

到最后即便人人明白这种礼物没人喜欢,还是要大量生产和大量赠送。

因为,既然人人知道没人喜欢这种东西,决没有人傻到会自己去买,

那么凡是家里摆着这种东西的,就一定是别人送的。有人送礼总是有

面子的事,不用自己夸耀,客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那不是太好了吗?于是这种没人喜欢的东西,就反而最讨人喜欢了。

不过,说这些没人真心喜欢的东西没人会傻到自己去买,是常例。世

事会愈出愈奇,有常例就必有破例,而且破例者恰恰是深知常例者,

比如某些有钱无势的暴发户,就会自己花钱悄悄买来这种东西,摆在

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客人进屋正在假装欣赏,啧啧称美,他就会不问

自说地解释道:“嗳!是别人送的。我不要,人家偏要送,我也不好

不给人家面子。”于是这位有钱无势的暴发户花钱买了面子,上了当

的客人以为他已经成了大人物,也许不久以后就会真的给他送这种没

人喜欢但却人人想要的东西,于是这位有钱无势者,就变成了有钱有

势者。──我的天!这一番充满中国式狡智的奥妙道理,说得比韩非

的那个寓言还要累。

    我比较赞成西方人的态度,挑自己喜欢的东西送,至少自己是吃

得准自己的。由于过于注重形式,中国人送了礼物,接受者决不当场

看,他虽然一定会在你告辞时,极为逼真地一再让你把礼物带回去,

但实际上并不在乎你送的东西他是否喜欢,他喜欢给他送礼这种形式。

西方人送礼,一定要受礼者当场打开看看,因为我喜欢,希望你也能

喜欢,他们非常注重礼物本身的价值。中国人挑选礼物,是以受礼者

的好恶为标准,因为送礼者的地位比受礼者的地位低。而西方人挑选

礼物,是以送礼者的好恶为标准,而且送礼者与受礼者在地位上是平

等的。中国人的送礼是不平等的权力的游戏,西方人的送礼是平等的

友谊的游戏。

    我认为,给在上者提建议,应该服从自己的信仰好恶,遵从客观

的是非标准。而在上者应该亮出自己的信仰好恶,同意就同意,不同

意就不同意,并且让自己的好恶服从客观真理。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

个性好恶亮在明处,人与人就比较容易相处。小而言之,友情与爱情

比较容易缔结和保持,不会在互相猜测和折磨中使有情人劳燕分飞;

大而言之,政治和人际关系有足够的透明度,是什么就是什么,谁也

不必猜什么谜语。中国人有如此聪明和如许精力,为什么要莫明其妙

地浪费在这种愚蠢的猫捉老鼠式的权力游戏上呢?

标签:教师随笔 猫捉老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牢骚的社会学
下一篇:高行健离诺贝尔理想标准差多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