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804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用心灵触摸言语
——第8册《一次特殊的实验》课堂教学实录
重庆特级教师 刘云生执教 刘华军点评
一、谈话沟通——让心走到一起来
师:孩子们,大家好!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我姓刘,大家应该叫我——
生:刘老师!
师:对,是刘老师,不是“牛”老师!(众笑)来,再叫一次,亲切一点。
生:刘老师!
师:听大家这一叫,我心里真舒服!看到你们这么可爱,我忍不住要用一连串词语来形容大家。不过,你也能用一串词语来形容我吗?
生:能!
师:那好,我说一个,你们说一个,不许重复。孩子们活泼可爱!
生:刘老师活泼可爱。
师:(一边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一边说)我活泼可爱吗?(众笑)记住,一要恰当,二不能重复说过的词语。孩子们聚精会神!
生:刘老师知识渊博!
师:孩子们聪明能干!
生:刘老师幽默风趣!
师:孩子们学习认真!
生:刘老师教书科学!(众笑)
师:孩子们出类拔萃!
生:刘老师能力超群!
师:孩子们喜笑颜开!
生:刘老师眉飞色舞!(鼓掌)
师:孩子们真有精神!
生:刘老师真有风度!(鼓掌)
师:孩子们真酷!
生:刘老师真帅!(众笑)
师:我帅吗?蟋蟀的“蟀”吧?不过,你一言,我一语,你夸我,我夸你,把大家都夸了,好!(伸出大拇指称赞)说实在话,大家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希望待会儿上课时表现得更出色。好吗?
生:好!
师:静息一会儿,等打钟再上课!
【刘老师以特有的幽默风趣,通过类似游戏的“词语大形容”,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而且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智集中在一起了,为师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搭建了一个心理平台。】
二、进入情境——让心沉浸文本中
师:(播放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凶猛。
师:并不温柔。(众笑)
生:恐惧。
师:并不安逸。(众笑)
生:害怕。
师:并不喜欢。
生:毒性很大。
生:紧张。
师:并不轻松。
生:胆战心惊。
生:毛骨悚然。
师:是啊,这是一种足以让人害怕透顶的蛇。请打开书,看看《一次特殊的实验》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生:(读)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师: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多么可怕的南美洲毒蛇!在非洲,不少人和动物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这种毒蛇,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企图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用心,很投入,非常好!谁来说说,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然后开始写实验报告。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忍受着痛苦,记下了自己被蛇咬后的感受。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做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师:(板书课题)能具体地描述实验室的情形吗?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觉得伤口疼痛难忍,抓起身旁的电话机。电话机却出了故障,身边又没有人,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决定用自己来做实验。于是,他一边忍受着痛苦,一边记录实验报告。汗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伤口、鼻子和嘴都流血了,他还是坚持写实验报告,直到死去。
展开全文阅读
师:你真不简单,把实验室的情景生动地描述了下来。你不但是一个用心读书的孩子,而且是一个善于读书的孩子。(转身面对全班同学)那么,课文是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的情景?
生:(学生默看课文后,一生回答)第3、4、5自然段。
【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这个环节,从具体可感、可知的“蛇”入手,把学生带到课文中,然后通过想象,让学生自由在头脑中勾画出实验室的景象,为深入阅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整体感悟——让心涂抹情韵色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这样吧,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来朗读,好吗?
生:我推荐朗读冠军邓艳丽同学来读。
师:好!请邓艳丽同学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实验室,去看看那精心动魄的一幕吧。大家可以一边听,一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课文里。
生:(配乐朗读)
师:邓艳丽同学不愧是朗读冠军,把我们“带进”了卡尔.施密特博士一生最后一个工作的实验室。“看”了实验室发生的一切,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来,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感到难受,因为卡尔.施密特博士在被蛇咬伤后,还坚持做了5个小时的实验,多么痛苦啊。
师:你不但说了自己的感受,还简单地说明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把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好!大家就像他这样说。
生:我很感动,卡尔.施密特博士被毒蛇咬伤了,还坚持做实验。
生:我觉得卡尔.施密特博士很伟大,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验记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科学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
生:我也觉得卡尔.施密特博士很了不起,能忍受那么大的痛苦。
生:我觉得卡尔.施密特博士……
师:别急,慢慢说。
生:我觉得卡尔.施密特博士工作认真、仔细。
师:很好,你终于把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走过去拍了拍这位学生的肩膀)
生:我感到恐惧,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了流了那么多的血,最后还死了。
生:我感到惋惜,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科学家,却被毒蛇咬死了。
生:我很佩服卡尔.施密特博士,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他还像往常一样写实验报告。
师:孩子们说得言真意切,听读了课文就有这么多鲜活的、独特的感受,真了不起!
【按照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的观点,作品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形式”,他们都以自己的模式与人的生命形式相对应。这里,让学生以自己的积累去自由解读文本,并且,这种解读和观察的视角都是个人化的,实质上是强化学生个性化体验,是在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建立个人化的精神联系,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四、重点研读——让心变得更丰盈
师:在同学们的回答时,还提到“像往常一样”,这个短语抓得很好!(板书:像往常一样)来,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个句子——
生:(读)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
师:读到这里,你能抓住“像往常一样”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为什么要“像往常一样”做实验?
生:“像往常一样”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像往常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生:就是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师: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生:这次实验有哪些和往常不一样,有哪些一样?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把孩子们的问题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最值得研究:一是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卡尔.施密特博士在哪些方面“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在不“像往常一样”的实验里,卡尔.施密特博士会“像往常一样”做实验?(板书三个“?”)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自己找找问题的答案。
生:(默读探究)
师:就这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
师: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实验。
生:这次实验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来做实验。
生:这是一次死亡的实验。
生:这是一次十分痛苦的实验。
师:谁痛苦?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
生:(读)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生:(读)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脑开始充血了……
师:(课件呈现这三个句子)先看看第一个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现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自己试一试。
生:(练习读)
生:(抽读)
师:评一评,她读得怎么样?
展开余文
生:她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师: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她强调了“淌”,因为“淌”说明了卡尔.施密特博士脸上的汗水很多,他很痛苦。
师:你的评价很具体,也很精彩,是个会倾听得孩子。
生:她把“想喝口水”读得很轻,很缓慢,表现了卡尔.施密特博士很痛苦。
师:你的评价也很有水平,注意了朗读的语气喝速度,了不起!那,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下面两句,自己练习读读,看谁最好地表现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
生:(练习读)
生;(配乐朗读以上三个句子,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是一次痛苦的实验,是一次——
生:(齐)特殊的实验。和往常不一样。
师:这次实验中,卡尔.施密特博士也和往常不一样吗?
生:(齐)一样。
师:在哪些方面一样?
生:(读)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虽然被毒蛇咬伤,还是和往常一样坚持做实验。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还是和往常一样把自己的感觉详尽地记录了下来,和过去一样认真仔细。
生:血滴在了实验报告上,卡尔.施密特博士还是和往常一样记录实验报告,一直坚持了5个小时。
师:多少分?
生:300分。
师:多少秒?
生:18000秒。
师:卡尔.施密特博士像往常一样把300分,18000秒的感觉都详尽地写下来,经历了多大的痛苦,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来,让我们满含深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
师:孩子们真会读书,发现了这么多和往常一样的方面。为什么在不“像往常一样”的实验里,卡尔.施密特博士会“像往常一样”做实验?
生:因为卡尔.施密特博士一心想为人类留下珍贵的资料。
生:因为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要把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献给科学事业。
生:因为卡尔.施密特博士想留下这份资料,去救更多的被毒蛇咬了的人。
【课文中的“像往常一样”极具表现力,既与题目和文章的整体情景形成对比,又与文章主题和内心形成呼应。以“像往常一样”为重点切入点,进行研读,在正反问题的导引下,达到了深入阅读的目的。并且研读与激情和谐共振,情感陶冶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五、激情提升——让心随文本飞扬
师: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做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呀!(板书:生命代价、珍贵记录)难怪课文作者这样深情地呼唤到:
生:(深情齐声朗读)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师:读到这里,你发现了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一会儿说时间快些,一会儿说时间慢些?
师:是呀,同样是时间,为什么既希望时间慢些,又希望时间慢些,矛盾吗?
生:不矛盾,因为希望时间慢些走,是为了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希望时间快些走,是为了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矛盾,因为时间既不能快,也不能慢。
师:到底矛不矛盾?请小组讨论,待会儿推举一个代表发言。
生:(小组讨论)
师:来,请各小组交流。
生:我们觉得不矛盾,这里只是希望时间快和慢,并不是时间真的就快了、慢了。
师:时间本身并没有变,但作者深情地希望——
生:(深情齐声朗读)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生:不矛盾,希望时间快,是为了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希望时间慢些走,是为了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都表示了,我们对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关心。
师:是啊,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无论是希望时间快,还是慢,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可敬的老人的爱。让我们再一次包含深情地呼唤吧——
生:(深情朗读)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师:可是,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卡尔.施密特博士在和往常不一样的特殊实验中像往常一样做着实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把全部生命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科学事业。
【激情朗读,融情会意;分析矛盾,深刻体验。在此,学生情感达到了颠峰,情真真,意切切,心灵与文字共舞。】
六、延伸表达——让心借言语宣泄
师:(呈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墓碑图片,并播放低沉的音乐)如今,当我们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坟墓,如果要你在他的墓碑上写一句话,你会怎样写?先写,再交流。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你为人类献出了全部生命,真了不起!
师:你是从卡尔.施密特博士的事迹来写的,很好。
生:我爱您,卡尔.施密特博士!
师:你直抒胸臆,是一位有情有意的孩子。
生:这里埋的是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
师:“最伟大”三个字,你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最高的荣誉。
生:虽然毒蛇夺走了您的生命,但是我们永远怀念您!
师:你这是很深情的表达,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生:这里埋葬着一位用自己生命做实验的科学家!
师:你突出了卡尔.施密特博士最伟大之处。
生:卡尔.施密特博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您——
生:(齐说)卡尔.施密特博士!
师: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
生:一次特殊的实验(回扣课题)!
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造福于后代,不惜一切,甚至生命,美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只是其中的一个。还有许许多多为人类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课外读读他们的故事,并讲给周围的人听。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借在墓碑上写话,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点评】
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触摸语言文字,是阅读应有之义。刘老师这堂阅读课,处处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如,开课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初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搭建了一个平台,然后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这种体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思想,通过抓“像往常一样”的重点研读,以及为墓碑写一句话等,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卡尔.施密特博士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如此一来,文本就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摘录于《中国小学语文论坛》2005年第3期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用心灵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核舟记》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下一篇:
《核舟记》教案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