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80  
标签:教学论文
生活——语文教学的引领者(网友来稿)
宁夏银川市二十五中 王晓静

      生活不能涵盖全部语文,而语文注定是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反映。语文即生活这话并不夸张,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辨清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澄清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几十年的标准化考试,把语文教学引上了格式化轨道,语文与生活的血肉关系,被强行剥离,把语文从生活实践中分离为纯粹的理论学科,割断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新课程改革,也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改革,给语文教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打开了缺口,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探索这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生活——语文教学的引领者。

      一、生活即语文——内容引领

      作家徐迟在作品《黄山记》中,开篇没有开门见山,直奔“黄山”主题,而是从“开辟鸿蒙, 盘古羽化山川”着笔,越过千年的历史沟壑,才缓步来到了风景名胜——黄山脚下,要说生活与语文的相生关系,大概生活就是“开辟鸿蒙”至今,语文就是“黄山”至今,这种比法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语文是伴随生活而产生的毫无疑问,因为语文的内容是生活内容多侧面、多棱、多角的折射。

      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作“一种文化选择,构建一种理想文化”,选择一种美好生活。而教材无非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载体,即把生活内容转换成学习内容,教材所选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都是生活的结晶,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沉淀、过滤、加工,最后以笔管为通道沽沽而出,如“胡麻滴出香油”,如“肤皮”酿成香醋,这就是生活的内容经作者的提炼,升华为文学作品,再现人类文明的精华。在语文教学中,把这些作品再放进生活的水里浸泡,让学生品尝原汁的生活味,又感悟情境的精致味。生活是冰山,语文教学仅是其中的一角,生活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可以划分,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又把学习内容还原为生活内容,“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断继承着人类文化的传统,填充着绵延的精髓。

      典范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精美集合,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化石”,那么语文教学中关于作者背景的相关补充,就是考证“化石”的钥匙。它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思想感情的复杂与微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生命现象。这些前人的生活与今人的生活一脉相承,如《春江花月夜》里的概括:“人生代代无穷已,花月年年只相似”。生活引领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小戏曲,生活是语文的大舞台。

      二、语文即生活——方法引领

      学习已经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古人说“道是一桩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讲求。”古人早已认识到学习就是日常衣食住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祖孔子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诗人陶潜说:“读书不求甚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说“术业有专攻”;鲁迅说:读书要三到“手到、口到、心到”,这些关于学习方法的直接或间接经验,都给学习的人不同程度的启迪,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能用得上,并且随之受益的那一种。新课程提出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点,对方法明确指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这三者如果从溶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自主即“师傅领进门,个人去修行”。新课程把学生和教师从“听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引导者、督促者、检查者的角色,不再是教与讲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合作者身份,与学生处在同一民主平等的地位上,这种改革才真正改出了教学相长的实质——师生互动,激活思维,体悟方法;合作——“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一个班级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从合作入手,学会合作,这是学会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倡导学生与同伴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乐于彼此分享经验,从而为踏入社会,成为团队合作的最佳选手打下基础。

      探索——板凳一坐十年冷。探究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后劲的深远目标,让课堂呈现了另一种风貌: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再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多地成为了探究知识的场所。探究让学生把学习集中于下面的六项关键要素上:1、生理上的安全感2、情感上的安全感,3、自我认同感4、归属感5、胜任感 6、使命感。由这六方面做铺垫,我们将会看到十二生肖的灵动画面: 羊踏上小道, 牛耕于田野;马走在大路上,猴子倒挂在枝丫上,老鼠在洞口左顾右盼,老虎高谈阔论……。属相与学习方法也有某种奇妙的联系。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感慨:“万类霜天竟自由”,“自主、合作、探究”解除了刻板的束缚之后,“自由”竟成为学习的最佳状态,万物自由、自主、自然的生长过程,就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状态。

      新课程“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教师抬头仰望高考指挥棒,低头俯视学生的时候,新课程的实施无非是浮在中间的一片云,语文教学读着生活的”朦胧诗“琢磨着”雾里看花“的意境,仍然不能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经验,这将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缺憾。

      生活与语文——引领境界

      新课程以全方位的视点,到倡导大语文观,走大语文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精神底子”。奠定一种读书的境界,这境界就是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王国维把读书分为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诗词的境界,是读书的境界,又是生活的境界。宋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精神的凝结;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长啸“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是一种天人合一的顿悟;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怅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是一种放眼宇宙,辨识有穷与无穷之间哲理的伟大胸怀和气魄;苏轼在《赤壁赋》中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彻悟了生命的本源。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一种宏伟志向,又是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的情状,这境界又让人联想到语文教学“问渠那得清如 惟有源头活水来”,对语文的追寻,对生活的追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语文是生活精髓的提炼,生活是语文的反光镜。


展开全文阅读
      新课程改革让教学与生活相统一,练习与应用相统一,让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引路者,让学生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学习语文,不是为学好语文而感受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反思,不断体悟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激发对教学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感悟,转变其职业生活方式,挖掘学习主体丰富的成长内涵,不断倾听内在的声音,把语文的学习与应用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中细腻地体现浸润式学习的理念,适时地达成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与时俱进,共同探讨多元价值观而切合自身的选择,正是新课程尚需探讨的新课题。

      “学贵在悟,守旧无功“新课程从激发学习主体意识的深层动机出发,着眼于主体意识的觉悟。学生如果有一颗草心,那么就会长成一颗随风摇摆的小草,如果有一颗树心,将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种主动成长的意识,不是父母和教师点拔和督促出来的,而是主体意识在不断修正思维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主导思想,恰巧涉入了学习的核心——创新 ,不断创新才是推进人类前行脚步的根本动力。

      语文教学在不断与生活的撞击中,又令人品味一句淡淡的谚语:人生最重要着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作者邮箱: 163.comwxiaojing12

      
标签:教学论文 生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与微之书》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人间有情——走进亲情(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