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484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龙强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2002年《陋室铭》、

      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重点复习文章为(1-8篇)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展开全文阅读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8.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20.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展开余文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马说----韩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8、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上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词赏析指导要点
下一篇:诗歌鉴赏题举隅(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