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9619
标签:
备课资料
《青玉案》《江南春》诗歌鉴赏(五)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张加进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来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写自己的愁思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风絮,若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繁多、纷乱而绵长,又是那般迷茫,集中于眼前而不能排遣。词人巧借三个具体的富于感染力的形象,反复加以形容,不着痕迹地将“闲愁”这种不可触摸、辨识的情绪状态化为三个有声有色的景物,创造出极其优美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像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是一首负有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样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使诗歌的主题同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深化了全诗反战的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这首诗的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明月”和“关”两个词,本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但诗人在“明月”和“关”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就妙趣无穷。诗人用“秦”、“汉”这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使诗歌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让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这样,看似很平凡的两个字就使全诗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
命题人: 张加进
地址: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
邮编:262300
标签:
备课资料
青玉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感悟时间(网友来稿)
下一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