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914  
标签: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作者邮箱: ycf@txt.cn

      鲁 迅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感悟、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

      3. 多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感悟、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有放风筝的经历吗?能说说放风筝的感受吗?

      (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放风筝的快乐。可是,你知道吗,著名的作家鲁迅一见到北方的冬季天空上有风筝浮动时,是惊异又悲哀。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风筝》。(板书:风筝 鲁迅)

      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生谈,师补充)

      二、教学新课

      (一) 整体感知

      1.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个标记。

      2.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疑难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二)深入阅读:

      1.汇总学生疑问。

      2.依课文段落顺序师生一起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师生共同解决好下列问题——

      a.为什么在北京冬季放风筝于我是一种惊异与悲哀?(板书:惊异 悲哀)

      点拨:联系上文可知,在“我”的记忆里,放风筝是温和的春日,可北京此时是肃杀的严冬,地上还有积雪,所以是“惊异”,联系后文,原来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来。

      由此,我们得到的经验是: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可以通过阅读这句话所在文字的上文,同时联系后文来理解。

      b.为什么要极写弟弟的可怜,哥哥的凶暴?

      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因为它已经从探究文章内容上升到探究写法上,而且这个问题颇有难度。教师点拨——

      同学们请思考,解答这个问题,要研读哪一个或几个自然段?

      3、4自然段是课文泼墨般至美的文字,抒写得情真意切,是本文的精彩语段。我们一起来品读它,同时,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从哪儿能读出弟弟可怜来?(生谈)

      同学们请看课本22页的插图,你能认出哪一个是弟弟吗?

      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吗?

      “喜形于色”,“欢呼雀跃”都可以形容他的心情,弟弟执着地仰头观望,即使“项为之强”也在所不惜。所以,同学们说,读的时候你应该怎样读?

      明确:陶醉地读,语速较慢。你能读读吗?生(读)

      你知道此时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仰望苍穹,似乎连白云也在对他微笑。可爱又可怜的弟弟慧心发现,要自己用枯竹做风筝。兄弟二人就有了误解与冲突。还有哪些地方能读出弟弟的可怜呢?

      “我”的凶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这一次同学们说应如何读?你读一读。

      对,读出愤怒,语速要快。(读)

      作者说,后来怎样不知道。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弟弟的心灵深处,想一想当时他做何感想?(生谈)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心理揣测?

      (后文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同学们想一想,弟弟那么可怜,哥哥为什么还那么粗暴地对待他?

      归纳:“我”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了这么大的圈子,你知道作者极力描写弟弟的可怜与哥哥的凶暴,原因何在吗?

      明确:为了形成对比,进一步表现我的后悔与自责;为了突出主旨→批判作者精神的虐杀与封建思想。(板书:对比,突出主旨)

      •后来,为什么“我”读了一本书,明白了事理,还称不幸?


展开全文阅读
      归纳:明白了事理,“我”的良心受到惩罚,所以不幸。

      •为什么弟弟忘了,我的心反而沉重着?

      归纳:被虐杀者不抗争,作为精神虐杀者的我永无补过的机会。

      其他小组的问题我们课后将之张贴在学习园地的“百家争鸣”栏目里,还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上我们就探究到这里。

      三、总结提高: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事理?(生谈)

      归纳:要敢于自省;误解、冲突中也有亲情;要追求科学思想;明白游戏是正当的。

      一篇文章有时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阅读。(板书:自省 亲情 科学 游戏 多角度)

      鲁迅先生用真情与巧思将文章写得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蝴蝶风筝,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希望今后大家能反复品读,进一步感悟。课后,请大家欣赏两篇有关风筝的美文。

      作者邮箱: ycf@txt.cn

      
标签: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忆读书(语文版七上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下一篇:小巷深处(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