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说课稿
阅读:1451  
标签:说课稿
说课在中学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马振生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也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得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转换管理机制。近年来,“说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已在小学普遍应用。它是教师的政治思想、文化知识、理论水平、教学活动的综合实践,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说课”,能够熟练掌握所讲教材的教师比例明显上升,参与“说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能否将“说课”作为中学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新乡市三中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巩固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将“说课”引进来,以此充实、完善教研组业务活动内容,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可行性研究

      首先是科学性。设计“说课”内容要全面、严谨、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科学性。

      1、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知识技能的要求;说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2、说教法:说出所选教法及其理论根据;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方法。

      3、说学法:说出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说教学程序:说出各环节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教态、语言、板书设计以及教具的使用。

      其次是实用性,借鉴别人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以实用为原则。如“说课”范围,小学根据职称级别将范围分别定为小学全部教材、单科六本或四本教材。根据中学教材知识面广而深、信息量大的特点和部分教师教课的单一性,学校将范围定为教什么课,说什么课。说出一学期学科内容任意章、节中的一课。

      第三可操作性。一些学科实验复杂、教具多,可以要求“说课”所用教具少而精,简单明了。为适应备课组集体备课要求,将“说课”时间定为25分钟左右,以易于操作。

      第四对比性。

      1、教学目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确定; 2、教学内容:概念的形成与深化; 3、教学过程:教学层次的安排;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4、教学技能:应变能力的体现;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由业务校长、教务处正、副主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师组成,在学科业务活动时间集中对说课者进行评价。评价组对说课者的水平在认定的等级栏内划“y”,总评分将各小项相加,再将总分换算成等级,即:优、良、中、差。最后要写出对说课者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书面评定,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二、实验效果

      开始“说课”时,部分教师不理解,有这样那样的反映。对此,学校一不采取行政手段,二不急于下结论。通过实践,一步一总结,一步一座谈,修改、完善“说课”内容,稳步推开,步步深入,让教师自己教育自己。现在,中、老年教师认为“说课”是一种好形式,丰富了备课活动内容;青年教师通过“说课”活动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说课”是“教”和“研”的最佳结合点。新乡市三中以“说课”为突破口,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深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实现了从“只教不研”、“说课”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有组织地开展“说课”活动,一方面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机会”。只要长期坚持下去,纳入正常轨道,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说课”给教学研究活动注入了活力。为了说好课,教师加强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的研究,主动翻资料、查依据、寻教法、制教具,与同行商讨,向老教师学习。这样,由被动的教到主动的教。

      2、“说”与评相结合,共同提高。它是说课者与听课者的双边活动。说课者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述说课堂教学的材料处理,教法选择和教学理论,努力说出高水平。听课者一方面目睹了述说者的现身说法,从中受到启发,另一方面又要给还说者作出恰当的评价。

      3、“说课”丰富了备课内容,促进了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凭借自己巳有的经验或直觉去思考,这种思考是隐性的。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基本形式。而“说课”则要求教师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的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述说出来,使这些隐性的东西外现出来。同时,也暴露出备课中不易发现的问题。经过同行补充、修改、加工,“说课”源于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熟练掌握教材的教师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以去年中招成绩为例,新乡三中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职高人数超过全市平均70%的比例。

      5、“说课”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形式,人们一致认为它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好形式。

      
标签:说课稿 说课在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愉快教育”的探微与感悟
下一篇:“差异教学”的协调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