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39  
标签:教学论文
把握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教师中心稿)
摘  要:新课改中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把握阅读和写作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写作教学  培养  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改革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总体目标。

一、把握阅读教学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改革阅读教学就是要把握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的思考。“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徊的诵,文要周回的默读,小说要耐心的看”。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有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那么,在新课标下,我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呢?

  (一)倡导质疑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倡导学生质疑,对学生的质疑及时点拔。学生的质疑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最后一课》有些学生提出“小弗朗士多大了?”“ 小弗朗士成绩好吗?”这些偏离语文的问题,但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予以关注,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如《桃花源记》中有“问今是何世”一语,教参均译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一学生对此不赞同:“桃源人已与外界隔绝,他们又怎知秦已灭亡,早已改朝换代了呢?他们应问现在是秦几世了”。的确,这样理解更好。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质疑技巧,质疑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对文章的体验也随之加深。质疑不是终结,学生的思维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诱导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要使学生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诱导情感因素的激发。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诱导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置身于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随着擂鼓那股冲劲和节奏鲜明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于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不言而明。又如《背影》,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辛勤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父母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

(三)指导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阅读,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章,因为文章源自生活的。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章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章结合,才能真正读懂文章所反映的深层内涵。

(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善处个性,引导阅读。“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雪融化后是什么”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引导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章得到融合。

二、把握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也是人文表达最直接的方式,相对于阅读来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把握作文教学,我立足于“开放”。

(一)开放学生思维   

   “文者,明道也;文者,表情也”。文章的目的不同,其风格、体裁也会相应的不同,现在写作的目的却背离了作文的原意,让孩子为文而文,使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他们丢之不去的包袱,这种心情下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应付差事,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语文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写作的目的,开放学生作文思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只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发乎情止乎礼,就没有什么不可说、不可写的。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块明镜,映照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只要他们把这块镜子摆出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文章。教学中我有意淡化针对题目的具体指导,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开放思维,不拘一格地选择恰当的体裁,去反映生活,阐发议论,抒发情感。

当然,淡化对具体文题的“指导”,并不是要放弃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盲目的从感性到感性。每次作文训练,我都根据写作目的命一组(至少两题)题目,供学生选择写作,以求开放学生作文思维,或以某一事物为话题,用半命题或自拟题目的方式作文。如:

①当我受到(    )的时候 (表扬、批评、误解、挫折、歧视)   

②走过(    )的岁月 (童年、初中三年、令人难忘、不堪回首……)

③以“责任”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④以“习惯”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开放思维,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素材,运用最恰当的体裁,各扬其长。    

    (二)开放教师讲评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抒情,有的侧重叙事,有的擅长写景,有的擅长状物,有的以幽默为主,有的却满含深情, 有的通篇俱佳偶有瑕疵,有的满目狼籍一点闪光……我们常常习惯把那种有情的文章看成真实的好文章,对那种胡编一通的文章不屑一顾,其实这本身就是作文评价的误区,而正是这种误区扼杀一代代创作天才。   

     作文完成后,开放讲评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我采取了以下步骤:

①老师通览习作,并摘记习作中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典型(特色及问题),取得讲评的发言权。了解此次训练目的是否达到。

②分发习作,让学生自行修改并互批互评。(老师对学生有修改作文的专项练习,有评价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本次写作要求,对照“作文评分标准”(人手一份),对作文进行认真的批改评分。在总批后签名以示负责。

③在初评的基础上,在全班广泛交流阅读(要求每人读5篇以上)。在文后写下“读者留言”,以讨论的方式交流阅读心得,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④推荐优秀作品(或分数并不很高,但对照“发展等级”在某一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在教室内的“习作园地”张贴,供大家学习、交流。

    老师对以上环节跟踪指导,对修改、评价中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参与讨论、交流的全过程。最后由老师对本次训练作出讲评。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在作文修改与讲评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优劣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博采众长,确实有效的提高了写作能力。

    开放讲评,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不同的中心;或者同一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主的选择内容、真实的反映内心。教师评价时要看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并且加以引导,真正做到学生的文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写朋友:让孩子们可以写同龄人,可以写长辈;可以写景物,可以写动物。只要能带给朋友般的温情,分享失意与得意的都应该算朋友。教师在讲评时要从其优势入手,以赞扬为主,点燃星星之火。   

    (三)开放师生交流    

    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讲评之后,难免会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时还可能使一些学生的文章定型化,没有了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必须有所发展,让写作变成心灵与心灵的交汇,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以前,我们是学生写,教师讲,而现在我们应该教师讲学生也讲;学生写,教师也写,真正使文章变成师生间的交流渠道。   

    文章来自学生就必须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不能用老师的观点取而代之,教师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理解学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添枝加叶;再次,学生基础有限,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合作完成文章。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教师在理解了学生的观念,读懂了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引发下有所感触,并与学生交流,再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知,改进作文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决定者出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完成一篇作文,讲的是他一件有趣的事,教师可以先让他谈谈趣事的经过,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然后教师再让他根据文章说说,哪儿最有趣,接着教师可以简单讲一讲自己的一件趣事,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明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不必写。最后学生根据所得自行修改,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把自己的趣事写出来,两者做个比较。 

总之,“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得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把握读写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潘国超,男,生于1969年3月,1990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专业(专科);2001年6 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曾从教初中语文、数学等学科;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付主任、教研员、教导主任等职;《实验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1999年度安庆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二等奖;《浅谈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获2001年度安庆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创新能力》获2004年度安庆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二等奖;2005年获语文出版教师基本功素质大赛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征文中获国家、省、县奖;

标签:教学论文 把握读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考作文的拟题技巧(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故都的秋》瑕疵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