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1234
标签:
作文指导
浅谈后话题作文时代的作文应对(教师中心稿)
1999年话题作文一登场,就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一个几乎可以囊括一切的话题显示了它与此前作文命题的迥然之别。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常常是新奇的,可是,新奇之后,人们越来越感到,作为高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的典型优点也正是它的典型不足。它是充分开放的,这就容易被有些人钻空子,比如套作、宿构;还有,它的自由性也为有的同学不遵守写作规则提供了可能。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大家又都认为理想的考场作文命题应该严格写作规则,题目内涵开放中有限制。从某种意义上看,2003年的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已经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也可以说,从2003年开始,高考作文命题已在向后话题作文阶段过渡。
据此,我们预测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将会体现以下特点:(一)在开放的前提下适度限制,(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思想认识实际,(三)凸现理性的思考和辨证的力量,(四)注重文化积淀和人文关怀。
(一)、强化审题意识
“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大量事实证明,有没有袖手思考的过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作文时应该审慎以待之,不可有半点疏漏,因为审题直接决定着“立意”的正确与否、高下之别。话题是由材料引出来的,对话题和材料的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今年高考卷中所提供的寓言中明明白白地交代邻人是亲而非疏,对事物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同时提示语中也明确告诉我们“以感情新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个话题作文,如果认真审题,这类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实,把命题的引语解说与话题及其提示综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中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各有侧重点);四维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可能有人认为第四维度不妥当,命题几次都是把感情放在前面,把认知放在后面。其实作为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命题并没有规定“情”是逻辑前件,“知”是逻辑后件;有考生已经写到“认知”决定“感情”的作文。如浙江满分作文《石碑上的历史》。综合这四个维度可以得到如下16个“分支”;
1、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
2、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肤浅;
3、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
4、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
5、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
6、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7、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亲近;
8、认识事物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9、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亲疏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
10、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亲疏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
11、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
12、处理问题时,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
13、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
14、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15、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亲近;
16、处理问题时,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情上的疏远。
像这种把一个基本话题分解为若干个话题再分别阐述的过程及方法,我们称之为“话题分解”。以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为例。其基本话题是“故都的秋”,为了表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就把基本话题分解为五个子话题:故都的秋花、故都的秋槐、故都的秋蝉、故都的秋雨、故都的秋果,再分别进行描述。两相对照,不难发现,子话题比话题显得新颖、深刻、丰富、细致,自然就能极大提升文章的品位,写出鹤立鸡群的优秀作文。当然,为了尽量扩展话题分解的思路,分解子话题时不妨“多多益善”,而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只需精选三四个子话题即可。
(二)、提高思维品质
大量的事实证明,中学生往往感性认识有余,理性认识不足。其实对事物的认知,感生认识和理性认识同等重要,正如高尔基说:“艺术家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作文缺乏感性思维,则显得枯瘦、呆板,缺乏理性思维,则显得无力。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辩证思维、灵感思维、侧向思维等。发散思维的实质是求异,与辐射型联想密切相连。它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时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以获得对这一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聚敛思维,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把思维指向这个中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聚敛思维的实质是求同,它是把我们想到的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思考,围绕中心加以选择。辩证思维,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学会从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从客观事物的矛盾转化中去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和表达的简洁度;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但反对无原则的标新立异,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哲学素养。
展开全文阅读
(三)、注重生活积累
生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无论从日月星辰还是花鸟虫鱼,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国际热点,都会给我们以不同的思考与启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有没有这种意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做人与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悟自然、关注社会、体会人生,让学生去感悟生活的多样性、关联性、发展性、本质性,从而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有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提高学生搜集素材、整理素材、运用素材的能力。只有这样,临到写作时,大脑仓库中才有足够多的可供取舍的材料,才能自圆其说,得心应手。
其中,生活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促写,读写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作文教学长期走不出费时低效的泥潭时,却陡然发现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家。一方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完整的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血肉模糊,让学生捡到芝麻却丢了西瓜,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套用所谓的写作知识,做拼词游戏。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为了让写作不再是件苦差事,不再是搜肠刮肚的“挤芽膏”,作文的“求诚”必须强调“读”,以读为写之起点,以读为写的铺垫。
广泛阅读。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之物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中的都可以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甚至兵器烹饪,不求什么深刻理解,只求有些印象、有些感悟。正因为是泛读,所以没有压力,没有功利,一目十行可以,随手翻翻也行,求的就是大范围的涉猎,增长见识,于潜移默化之中开阔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角,提升写作功力。
(四)、增强文体意识
文体是文章表情达意的最基本的载体,不同的文体在表达上有着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文体形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近年来,话题作文坚持“三自” 原则,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设了巨大的空间,可以扬长避短,但是许多同学甚至老师也因之而轻视文体,甚至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讲文体”,虽然从“文体不限”到“文体自选”是一次大明确,但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又特别是2003年的高考作文,由于审题难度加大,思维品位提高,随之而来就是文体不清,思维混乱,严重影响了得分。在复习备考中应充分考虑文体训练的序列化和学生的实际,要严格按各类文体的特定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修炼三绝招”,即写好三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另类文体写作方法(书信、日记、小小说、电视剧、小品、寓言、神话、科幻、故事新编、广告、启事、演讲稿、辩论词、人物专访、实话实说、采访手记、新闻报道、实验报告、病历诊断等)。又特别是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可并入其中)是历来高考的主流文体,也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
标签:
作文指导
浅谈后话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回归生活——近年高考语文的主流
下一篇:
《散步》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