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9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
离太阳最近的树

借助艺术手段,创设学习场景,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深刻体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欣赏的阅读方式深入把握红柳和人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课型】            小组讨论性学习           

【主导教学法】      讨论法与引导法相结合

【教学意图】        1.这是一篇有关人与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2.利用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并由此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他只是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展示):

一、导入:  

开头以有关于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引入,引出红柳生存的环境,“鸟兽绝迹,驼马遁形”而戈壁与沙漠的风景林 — 红柳,却顽强地向沙漠深处延伸。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看课文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与感情。 

2.为了使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红柳的壮美,和人们挖掘后红柳的变化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眼前再现红柳画面,设计了几个问题。

问题设计:(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牵头,一人执笔,一人代表回答)

◆在文中红柳给你留下的最美好印象是哪一个?(用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

(1)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乐观顽强的精神

(2) “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直面困难,防风固沙

(3)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与土地生死相依

◆在文中,你认为最令你感到沉重悲哀的场景是什么?

可能意见1: “人们将大半个沙山掏尽,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起在旷野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最后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就訇然倒下! 

可能意见2:那些被掘起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多么的触目惊心!(画面) 

可能意见3:人们用尽各种手段,包括“高技术的法子--炸药!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可能意见4: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我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在世界各处?从屋子顶上扬起的尘沙,能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你怎样看待文中司务长的所作所为?

可能意见: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司务长的行为是错误的。

可能意见:学生也可能认为司务长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人连生存都遇到危机了,谈什么保护自然!(可适当采取辩论的形式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作引导:如果是站在司务长的角度,那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是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呢?那他的行为是错的。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自然界最残酷的报复。

三、引申讨论:

1.如果在一定环境中,你遇到了类似的关于“环保与生存”的矛盾时,               你会如何抉择?(提出一组图片,由红柳—植被—藏羚羊,自然引出答案,但注意不能陷入自相矛盾)

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并非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急功近利行为。

    2.以一幅“幼儿启蒙图片”为例,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教育的弊端,并请同学们给图片重新作注解。

四、小结:

1.本文是一首赞歌,也是悲歌,这就是我们的作者毕淑敏的一次人生感悟与思考;2.介绍毕淑敏;3.学习本文以后,请你对毕淑敏(或司务长)说一句话。

五、作业:

找找我们身边的环保问题(或人与自然相矛盾的事),运用联想和引申,发出一份“倡议书”

六、结束语:

人类主宰着地球,地球的一切为人类所用,人类和地球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那就是人类在使用地球资源的同时,应极力的去呵护地球!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滕王阁序》学案
下一篇:成主:涸辙之鲋(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