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64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灿口入与食物相克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黄 树 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⒈ 知识教学点
① 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的一般形式,即提出谬论——分析并用实例批驳谬论——确立正确的观点。
② 领悟本文论述有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写作特色。
③ 学习本文用大量的事实进行举例论证,充分说理,全面批驳“食物相克”的错误论点的表现手法。
⒉ 能力训练点
通过学习,提高对常见的肠胃病的病例分析能力。
⒊ 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⒋ 美育渗透点
感受饮食文化的美。
二、教学设想
列阅读提纲,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作者的主张,对作者的反驳进行必要的讨论。
三、教具学具准备
⒈ 准备有关的软件和图片。
⒉ 电脑设备和实物投影机。
四、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痉挛: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多由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引起。
适逢其会:恰巧碰到那个时机。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休克: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病症,因身体受到剧烈损伤、过冷、过于疲劳或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抑制,从而导致其他系统机能的紊乱。主要症状是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四肢发冷,脸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淡漠等。
⒉ 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更 gēng 更换 供 gōng 供应 勾 gōu 勾销
gèng 更加 gòng 口供 gòu 勾当
五、课文导入
2002.3.29的《健康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唐大寒副教授曾针对食物相克做过许多实验。他挑选了人们常说的四组最易相克的食物:蜂蜜与葱、黄瓜与花生米、红薯与香蕉、糖精与鸡蛋做实验,发现吃了并没有问题。他说,食物相克是中医食疗的一种说法,与民间传说的相克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医学认为,食物有寒、凉、温、热性之分,不同性的食物食性可能会相互抵消。此外,不同体质的人吃什么样的食物有一定讲究;木耳菜、空心菜和苋菜与牛奶不能同时吃,是因为牛奶中的钙、锌、铁等物质会与草酸发生反应,变成有机状态,而难以被吸收。
起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腐败或污染了有毒的化学物质造成的,并不是食物相克,如吃了坏鸡蛋又吃豆子,并不是鸡蛋、豆子相克。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引起食物中毒。
以上这则新闻扭转了我们日常的一些错误的认识,让我们对食物有了新的认识。这只是一则简单的新闻,我们一起来学习《“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这篇文章,对以上这个问题加以详细了解,
六、教学步骤
⒈ 提问:这篇文章反驳了什么错误看法?
明确:把一些疾病的“病从口入”等原因说成是“食物相克”,如“应该注意不要同时吃白薯和鸡蛋,不要在吃黄瓜之后又去吃花生。”
⒉ 提问:文章提出了什么正确的观点呢?
明确:有些事情的发生往往是这样的:从表面上看,原因是甲;可是仔细一追究,原因却不是甲,而是乙。
⒊ 提问:既然是错误的观点,那文章是怎样反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作者首先摆出了引起肠胃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①微生物的感染;②饮食过量;③过敏反应;④食后着凉;⑤精神性因素。
⒋ 提问:作者摆出这五种肠胃病原因是在驳斥什么呢?(批驳“敌论”的突破口有三种,即批驳论点、批驳论据和批驳论证)
明确:批驳论点。因为错误的论点是:一般的民众认为引起肠胃病的原因是“食物相克”,作者在这里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批驳,指出引起肠胃病的原因是“病从口入”。
⒌ 提问:一般民众认为引起肠胃病的原因是“食物相克”,那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呢?或者说论据是什么呢?
明确:关于普通食物之间的“相克”,不只有民间的传说,而且有古代书籍的记载。其中传闻最广的一些“相克”的食物,譬如“螃蟹与柿”、“葱与蜜”等等。
⒍ 提问:作者对错误论据是如何反驳的呢?
明确:以上所说的“相克”的食物曾由我国的生物化学家做过实验,用以喂鼠、喂狗、喂猴,最后并由人来试食,都证明毫无中毒现象。这当然是最有力的说明。
⒎ 提问:这是驳斥议论文三要素中的哪个要素呢?
明确:驳斥的是论据。
⒏ 提问:为什么在驳斥论点之后还要驳斥论据呢?
明确:因为人们可能对于口头流传的说法不一定相信,但对“古代书籍的记载”却能深信不疑,因此文章有必要以事实来驳倒“古代书籍的记载”,这样才能使读者对“食物相克” 的说法有个清楚的认识。
⒐ 提问: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个怎么样的结论呢?
明确:在我们普通的食物中间,是没有什么“相克”的。“病从口入”是真相。
⒑ 提问: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明确:凡事必须仔细追究,要寻找真正的原因,求得科学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⒒ 小结:本文是一篇科普小论文,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是一篇典型的驳论论文。
七、作业布置
⒈ 调查研究“病从口人”的多方面致病因素。(①多方面搜集材料。②多角度分析因素。③全方位概括总结。)
⒉ 预习第15课,要求字词,多音字,形近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八、教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灿口入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精美短信文学创作手法浅探(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