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9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百丈山记》教案
 4  百丈山记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钟卫国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2.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

3.体会作者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

2.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朱熹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  (程濒、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二、学生自读、诵读,整体感知,正音。

三、阅读第1段。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2.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而作者认为“山之胜盖自此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对险奇美的欣赏。)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简述登山过程。

四、阅读第2段。

1.本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景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山门前后的诸景点。幽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

2.本段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有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移步换景。“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霹了其审美情趣。

3.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

五、阅读第3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瀑布和山峰。)采用了什么方式来呈现景物?(定点换景。) 

2.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瀑布的壮美的?

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

3.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

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六、阅读第4段。

1.本段写了什么?(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2.第2句有何作用?(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七、探讨写景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宜,方式灵活,富有层次感,读者易于把握。

附:

板书设计:

4  百丈山记

登山三里  险奇

山门前后  幽静 移步换景  不畏艰险

瀑布峰峦  雄壮 定点换景  热爱自然

记游目的  导游

    后记:本课的教学要着力让学生把握好景物的呈现方式,能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景物的呈现方式。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百丈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道山亭记》教案
下一篇:《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