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4131
标签:
教师随笔
罴说(教师中心稿)
罴说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③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⑤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⑥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貙: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②罴:一种比熊大的猛兽,也叫人熊。③绝:极度,独特。④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⑤寂寂:清静无声。⑥捽:揪住。
[译文]鹿怕貙,貙畏虎,虎又怕罴。罴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和火种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他、抓他、扯他、撕他、最后把他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拓展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罴之状,被发人立 ( )
B、伺其至 ( )
C、因为虎而骇之 ( )
D、虎亦亡去 ( )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字用法相的一项( )
A、被发人立 B、为鹿鸣以感其类 C、发火而射之 D、貙走而虎至
3、翻译下列句子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猎者”是最终为罴所食的过程。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A、“被”通“披”,披散。B、伺:等候。C、因:于是。D、亡:逃跑。
2、A
3、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4、模仿鹿叫引来了貙,为了吓走貙,就吹出虎的叫声,却引来了虎,为了吓走虎,而吹出罴的叫声,却引来了罴,最终被罴吃掉。
5、这则寓言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至害了自己。
标签:
教师随笔
罴说(教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寻找时传祥》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