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242  
标签:作文指导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网友来稿)
云南省洱源县第三中学 [杨盈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等一切活动都是与心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教学活动无不与学生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当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时,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或是方法手段上都不能不触及到心理这样一个领域来探索。因此,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

  作文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从他们的作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以及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学和育人两不误的作用的。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中学生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有闭锁性,学业上沉重的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不时发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流露低沉消极的情绪:或悲叹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态的炎凉,或泣诉命运多舛,给人一种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冷凉感觉,或与世无争、甘愿认命、不思奋斗,通篇发牢骚,泄愤懑,缺少昂扬积极的进取心理,缺乏应有的气势和抱负。

  显然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和诱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其实,学生中许多棘手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和学习障碍都源于心理问题。

  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

  指导学生坚持写“心理日记”是一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日记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教师在作文活动中要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学生在写作的艰苦劳动中,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阳光明媚、春风轻拂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可以写,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俯一仰,凡人琐事都可以写。整个写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抒发作者的情感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而出的生活感受来。

  作文要求健康。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健康是必须要兼容社会共性和生命个性的,如果作文中处理好了自私狭隘和宽容理解、冷漠捉弄和友善关爱、自鸣得意和虚心进取、情感与理智、消极与积极、阴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主流与支流等关系,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心国家民族和社会,不吹毛求疵,不一味抬高贬低,那么,给予宽容、欣赏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现在、未来积极负责和充满关怀的。或许学生的作文中描写了爱情的萌动,如果能用理智加以把握,就可算作健康的情感;或许暴露了心灵中丑恶的东西,如果不是津津乐道,而是大胆解剖、自我鞭策,就可算作健康的内容;或许谴责了生活中不公平、不道德、非正义的现象,如果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客观审视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反省或疗救,就可算作健康的文章。

  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学生要学会适应生活,学会与人交流,从而学会创造生活,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同时,要重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鼓励写真话的同时加强引导,在作文的构思中,悟出真、善、美与假、丑、恶,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在作文之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能力的提高。中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就能主动观察周围变化,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师在批阅中,通过与学生不断地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辨别力,丰富感情,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审美能力。在作文活动中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作者邮箱: yyc5355452@163.com

标签:作文指导 浅谈中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洲际导弹自述
下一篇:强项令(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