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012
标签:
备课资料
《药》中的馒头喻(网友来稿)
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在一本名为《金榜夺魁(语文)》的教辅资料中看到了对鲁迅小说《药》中的一个比喻句含义的解说。这个比喻是:“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该书对这个比喻的含义作了如下的阐释:《药》里的夏瑜死于屠刀之下,小栓死于精神愚昧之下,凶手都是反动统治阶级。如同祥林嫂之成为“祝福”的牲醴一样,他们或被制成人血馒头,或被人血馒头治病的迷信所误,于是成了“祝寿”的馒头。这个比喻,以它的思想的深邃、艺术的新巧,来警醒冷漠的人们,告诉人们:旧社会的“疗治的希望”在于别求新药。
我认为,对这个比喻句含义的分析有些牵强。但不管作者当时想没想到,客观上还是说得通的。不过,这个比喻句的含义或者说作用关键还不在这个地方。
作为修辞格,比喻的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这个比喻也首先是这个作用。把坟比做馒头是恰当的,人们就常常把坟说成“土馒头”。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诗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但如果把这个比喻句简单说成“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馒头”或“宛然阔人家里的馒头”都不行。为什么?关键是“祝寿”二字。这里的“祝寿”应该是指年终祭祖一类的祝福仪式。加上这二字为何就恰当了呢?道理很简单,前面的本体是“层层叠叠”的坟冢,而祝寿时馒头的摆放形状也正是一层层的,一般是底下三个馒头上面再摞一个。看过祭祀的人这个应该很熟悉。所以,以“祝寿时的馒头”做喻体就和本体极为相似,可见不加“祝寿”不行。从意义上说,这个比喻极言死人之多。怎么死的,穷死的,被杀死的。
那么不加“阔人家”行不行?这就是比喻的第二个含义。“阔人家”才有条件“祝寿”,穷人家即使想祝寿,至少有几种可能,一是没有馒头,只能用几盘残羹冷炙而已;二是仅用一个馒头“祝寿”;三是根本就不祝寿。因此,这个“阔人家”的修饰语是不能删掉的。它写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作者正是借这种现实的描写呼唤着民众起来反抗,这也就是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贯倡导的思想启蒙。
2006年3月9日
作者邮箱: lidianlin_1969@163.com
标签:
备课资料
药》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刘项诗歌万古传(网友来稿)
下一篇:
《少年爱因斯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