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138  
标签:备课资料
再读《荷塘月色》(网友来稿)
赵赵

      以前一直很固执地认为我不喜欢《荷塘月色》,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带有政治色彩的被别人认为是经典的文章。可当我这么多年以后重读的时候,当我忽略了四五段荷塘迷人的雅致,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知识分子,多才多思的知识分子,在情绪波动时,当那种不宁静不可逆转地来临时,当在世俗的世界困惑无聊时,他选择了一次纯美纯自由的精神之旅,这是多么惬意又多么无奈的事情啊!

      人从生到死都会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本来任何生命的存在都应该是自由的,象阳光雨露风暴中的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甚至生命之上,又被强加了许多人为的东西。于是,物质是基础,人为物役,不可避免又浑然不觉。

      既然没有办法逃离出去,既然“远方除了远一无所有”,那么,为什么不象朱先生那样,选择一次精神上的远足呢?

      文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一个灵魂都可以纵横驰骋,骑着思维的快马,“一日看尽长安花”,或摇着梦想的小船,浅斟低唱,举杯邀明月,舞到灯火阑珊,不知东方之既白。我们可以做一个情种,可以做一个浪子,可以做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没有关系,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感受你想感受的任何一种生活。

      朱先生想到采莲,想到“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想到“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一个绚烂的青春展现在眼前:绿水,浮萍,轻舟,少女,浅笑……我们的青春不也是这个样子吗?外表虽然衿持,却有遮掩不住的激情在内心奔涌,于是,无数次为它特设一个环境,希望它能找到它的荷塘,希望它能绽放它的莲心。现在,青春不再了,象是一片无边的没有生机的残荷,不能再汁液饱满,不能在凌波微动,只能在一个凄冷的夜里,和另一颗伤感的心灵共同去听那打在枯叶上的点点滴滴的秋雨……我们不伤感,至少我们还有回忆,在回忆里可以重新拾起以前散落的叶子,顶在沧桑的头顶,经历一次青春的自慰。这个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

      朱先生想到《西洲曲》,想到那个“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的小姑娘,在荷塘里,在高楼上翘首,想看透空间,寻找到使自己生命有意义的那一个隐匿于茫茫人海中的“点”,但很悲哀,她所看到的,只是“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只是空阔,只是辽远。

      多么美丽的爱情!正当我们被柴米油盐冲昏了头脑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可遏止地向往?

      我想,朱先生的此次行动属于“独自去偷欢”的那一种,偷的不是现实中声色的满足,而是精神世界里一次高贵的欢娱。

      我想,现实应该很无奈吧!让一颗敏感的心去做无望的逃离。

      逃得越远,回来的路越长,有的人一瞬间就走完了回程;有的人用尽一生,还是没有能够回来,甚至没有能够找到归途。

      作者邮箱: zlj0821@sina.com

      
标签:备课资料 再读《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下一篇:教师:谁为你砸烂身上的枷锁(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