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419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
剃光头发微

教学目标

一、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写做主旨。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杂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敏锐的作家,尤其是杂文家,大家都能用锐利的眼光来观照社会现象,进行冷静地思考,而后给后人一个触目惊心的启示。著名作家何满子通过“剃光头”这一小现象,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杂文。

二、作者简介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曾参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

三、研习课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选材立意大中取小,因小见大

杂文一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内容特别集中、精粹。这就决定了杂文选材要大中取小。所谓大中取小,不是把大问题压缩成小问题,而是要求作者高屋建瓴,从重大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同时,杂文的立意要因小见大。这就是要求作者从平凡小事着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透过一点,上升到一定的本质高度,收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本文选材,就做到了大中取小。本文实际上讲的是掌权者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的大问题,但作者重点谈的却是剃头者如何用好剃头刀的问题。这是大中取小。试想,如果正面铺开论述如何用权的问题,写几十万宇也不一定够,一篇杂文如何容纳得下?本文立意,又做到小中见大。谈剃光头问题,不是就事论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说到掌权问题。试想,如果局限于剃光头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至多也只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与掌权问题相比就小得多了。

2.道古论今,纵横联系

杂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杂”,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发挥丰富的联想,从剃光头联想到古今中外,各种材料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请看,作者从剃光头联想到清代“留发不留头”,清末留学生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联想到鲁迅的《头发的故事》,联想到旧社会理发工人被开除宗籍,联想到石达卉关于理发师的对联;进而又联想到古代一种刑法叫“髡”,联想到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等等。这些联想文字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看似闲笔,实质上是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容,开掘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为最后从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有了古今中外这些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种种关于剃头的材料,再由剃光头说到掌权,就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了。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从剃光头直接说到掌权,作品的内容不免单薄,结构是直线式的,整篇杂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势必大打折扣。

3.精巧的构思

课文用绝大部分篇幅,铺陈古今中外关于理发的种种掌故,似乎真要做一篇《剃光头发微》了。文章到最后,才点明主题是嘲讽那些滥用职权者,卒章显志。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本文构思十分精巧。

(二)探疑求解

1.说说本文从剃头谈到掌权的行文脉络。

明确:

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再写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

2.如果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

明确:

如果只保留读者来信和掌权两段文字,其他全部删去,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

3.杂文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试体会下面句子的讽刺与幽默意味。

(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足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明确:“深奥”是反语。作者故意这样说,表示对不让“乡下佬”剃平头的不满。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明确:这里是捎带一笔,对胡适博士考据方法的微讽。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明确:“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幽默,形象地表达了对这种滥用职权的丑恶现象的不满。

四、扩展阅读

理      发

梁实秋

  理发不是一件愉快事。让牙医拔过牙的人,望见理发的那张椅子就会怵怵不安,两种椅子很有点相像。我们并不希望理发店的椅子都是檀木螺钿,或是路易十四式,但至少不应该那样的丑,方不方圆不圆的,死橛橛硬帮帮的,使你感觉到坐上去就要受人割宰的样子。门口担挑的剃头挑儿,更吓人,竖着的一根小小的旗杆,那原是为挂人头的。 

  但是理发是一种必不可免的麻烦。“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理发亦是观瞻所系。印度锡克族,向来是不剪发不剃须的,那是“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意思,所以一个个的都是满头满脸毛毵毵的,滔滔皆是,不以为怪。在我们的社会里,就不行了,如果你蓬鬙着头发,就会有人疑心你是在丁忧,或是才从监狱里出来。髭须是更讨厌的东西,如果蓄留起来,七根朝上八根朝下都没有关系,嘴上有毛受人尊敬,如果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块青皮,也行,也受人尊敬,惟独不长不短的三两分长的髭须,如鬃鬣,如刺猬,如刈后的稻杆,看起来令人不敢亲近,鲁智深“腮边新剃暴长短须戗戗的好惨濑人”,所以人先有五分怕他。钟馗须髯如戟,是一副啖鬼之相。我们既不想吓人,又不欲啖鬼,而且不敢不以君子自勉,如何能不常到理发店去? 


展开全文阅读
  理发匠并没有令人应该不敬重的地方,和刽子手屠户同样的是一种为人群服务的职业,而且理发匠特别显得高尚,那一身西装便可以说是高等华人的标帜。如果你交一个刽子手朋友,他一见到你就会相度你的脖颈,何处下刀相宜,这是他的职业使然。理发匠俟你坐定之后,便伸胳膊挽袖相度你那一脑袋的毛发,对于毛发所依附的人并无兴趣。一块白绸布往你身上一罩,不见得是新洗的,往往是斑斑点点的如虎皮宣。随后是一根布条在咽喉处一勒。当然不会致命,不过箍得也就够紧,如果是自己的颈子大概舍不得用那样大的力。头发是以剪为原则,但是附带着生薅硬拔的却也不免,最适当的抗议是对着那面镜子狞眉皱眼的做个鬼脸,而且希望他能看见。人的头生在颈上,本来是可以相当的旋转自如的,但是也有几个角度是不大方便的,理发匠似乎不大顾虑到这一点,他总觉得你的脑袋的姿势不对,把你的头扳过来扭过去,以求适合他的刀剪。我疑心理发匠许都是孔武有力的,不然腕臂间怎有那样大的力气? 

  椅子前面竖起的一面大镜子是颇有道理的,倒不是为了可以显影自怜,其妙在可以知道理发匠是在怎样收拾你的脑袋,人对于自己的脑袋没有不关心的。戴眼镜的朋友摘下眼镜,一片模糊,所见亦属有限。尤其是在刀剪晃动之际,呆坐如僵尸,轻易不敢动弹,对于左右坐着的邻坐无从瞻仰,是一憾事。左边客人在挺着身子刮脸,声如割草,你以为必是一个大汉,其实未必然,也许是个女客;右边客人在喷香水擦雪花,你以为必是佳丽,其实亦未必然,也许是个男子。所以不看也罢,看了怪不舒服。最好是废然枯坐。 

  其中比较最愉快的一段经验是洗头。浓厚的肥皂汁滴在头上,如醍醐灌顶,用十指在头上搔抓,虽然不是麻姑,却也手似鸟爪。令人着急的是头皮已然搔得清痛,而东南角上一块最痒的地方始终不会搔到。用水冲洗的时候,难免不泛滥入耳,但念平夙盥洗大概是以脸上本部为限,边远陬隅辄弗能届,如今痛加涤荡,亦是难得的盛举。电器吹风,却不好受,时而凉风习习,时而夹上一股热流,热不可当,好像是一种刑罚。 

最令人难堪的是刮脸。一把大刀锋利无比,在你的喉头上眼皮上耳边上,滑来滑去,你只能瞑目屏息,捏一把汗。RobertLynd写过一篇《关于刮脸的讲道》,他说:“当剃刀触到我的脸上,我不免有这样的念头:‘假使理发匠忽然疯狂了呢?’很幸运的,理发匠从未发疯狂过,但我遭遇过别种差不多的危险。例如,有一个矮小的法国理发匠在雷雨中给我刮脸,电光一闪,他就跳得好老高。还有一个喝醉了的理发匠,拿着剃刀找我的脸,像个醉汉的样子伸手去一摸却扑了个空。最后把剃刀落在我的脸上了,他却靠在那里镇定一下,靠得太重了些,居然把我的下颊右方刮下了一块胡须,刀还在我的皮上,我连抗议一声都不敢。就是小声说一句,我觉得,都会使他丧胆而失去平衡,我的颈静脉也许要在他不知不觉间被他割断,后来剃刀暂时离开我的脸了,大概就是法国人所谓Reculerpourmieuxsaurer(退回去以便再向前扑)我趁势立刻用梦魇的声音叫起来,‘别刮了,别刮了,够了,谢谢你’……”  这样的怕人的经验并不多有。不过任何人都要心悸,如果在刮脸时想起相声里的那段笑话,据说理发匠学徒的时候是用一个带茸毛的冬瓜来做试验的,有事走开的时候便把刀向瓜上一剁,后来出师服务,常常错认人头仍是那个冬瓜。刮脸的危险还在其次,最可恶的是他在刮后用手毫无忌惮的在你脸上摸,摸完之后你还得给他钱! 

五、作业

写一篇反映社会的杂文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下一篇:提高教师语言素养,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