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83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项链


      东林高级中学 高二语文组

      冉华

      教学目标:

      1、学习在小说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示人物的形象的手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

      3、字词内容在预习时已布置阅读《导、析、练》中的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体会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相关材料:

      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 而登上文坛,(《羊脂球》通过在普鲁士军队向巴黎大举进攻之际,有十个包括资产者和妓女在内的人临时租乘一辆邮车转移的故事,肯定了妓女羊脂球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道德还远远不如一个妓女。)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

       作者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 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很深 ,1878年,他调到会计部门工作以后,科长明确禁止他做公务以外的事, 他无法忍受,只得放弃海军部较好的经济待遇,由福楼拜介绍到公共教育部做一名随员,他的作品中对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的不稳定与处境寄托了深切的同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英语课文里就接触过,而今天当我们复读时,希望大家学着从鉴赏的角度重新品味。

      检查预习

       早读时抽学生上黑板默写以下词语:

      寒伧 黯淡 自惭形秽 面面相觑 租赁 誊写 裙褶 惆怅 怨天尤人

      1、提问: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项链

      2、提问: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整个故事情节简略地复述一下。

      以上内容由于高一英语课中已接触过,故可以概括性的带一带,尽量节约时间

      4、十九世纪法国的城市可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层:大资产阶级(贵族)、中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产阶级,你认为玛蒂尔德是属于什么阶级的人?举出依据。明确:她是个小资产阶级,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只得跟教育部的小书记结婚。住宅寒伧、墙壁暗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家里有一个小女仆,桌布三天没洗,喝一般的肉汤。

      二、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提问回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哪些?语言、行动(细节)、心理、肖像)

      1、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塑造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形象是玛蒂尔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用的最多的,心理描写。

      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简要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


展开全文阅读
      教师归纳总结

      1、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三、理解小说的主题

      1、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找一找情节:赔项链 知项链中,她的变化。

       明确:她一下子显出 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

      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小阁楼,磨粗了粉嫩的手指,拼命地挣钱,艰难地攒钱,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高声大气地说话……她的外貌特征与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再做那些不着边际的美梦,也不再成天的抱怨与幻想,她懂得穷人生活的艰难了。这是她的性格上的变化,也是她精神世界的变化。

      2、从她勇敢的承担责任,花了十年来偿还债务的这种行为你又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玛蒂尔德?请读18页“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件事到底是成全了她还是败坏了她呢?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讨论法)

      明确:玛蒂尔德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她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侧面。她的性格中也善良、质朴、诚实的本色。当项链丢失并确认不可能找到这一可怕的灾难时,她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如何按时还上?(拷问:如果是在座的各位,面临这样要花十年的代价来偿债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做法?)而玛蒂尔德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不可否认,当生活突变,面临重大危难而负债累累,不仅向往的日子没有出现,连小康之家的日子都保不住时,她能勇敢地面对,并无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开始承受,这不能不说是玛蒂尔德美德所在,也正是她性格最终发生根本变化的内在原因。(范恒立老师曰:从这一点坚守“诚信”的美德上,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发展得那么快的一个原因)

      当十年之后,再见她的女友时,她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去跟她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务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从这达观、坦然,平和的心态,我们看到她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就在漫长的10年还债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追问:十年来,玛蒂尔德对因参加舞会而丢失项链的这件事后悔过吗?

      明确:“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可见,他常常的回想那个舞会,那个晚上的一切,她内心世界中也有不变的东西。

      3、请一个同学起来总结一下小说的主题。

      见单元阅读能力“课文点拨”。

      小结: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的,我们可以通过女主人公的生活追求透视到她生活的那个时代,从而了解到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社会风气及产生这种风气的原因。

      四、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1、“失项链”是女主人公命运变化的转折点。要是不失项链,她的一生就会改写。小说为什么结尾了,才出人意料的说出项链是假的呢?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为什么不在玛蒂尔德去赔项链的时候设置一个情节,让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不用经受十年的磨难? 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讨论)

      明确: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

      A、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B、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C、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可追问,为什么富有的佛来思节夫人会有假项链?)

      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讽刺。情节的发展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并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

      3、作品结尾,在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后戛然而止,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于是就有很多关于玛蒂尔德命运的推测,你们也来为作品续个结尾,看看能不能超莫泊桑这种结尾方式,给小说带来更大的魅力?(学生发挥想像,设想各自认为可能成立的结尾,完成课后练习四,大家讨论)

      明确:文中结尾好,因为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所以,我们可以为这篇小说题幅对联:

      爱慕虚荣换来十载苦痛 巧设情节留下百年称颂

      五、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的主题。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项链》你自己对主题有没有不同的思考与观点?

      观点一: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我们刚才说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不切实际,是虚荣,玛蒂尔德最多只是想得到更好一些的生活,吃点鲈鱼和松鸡翅膀,得到部长的注意,但是灰姑娘却是想要找到白马王子,当王妃,这个志向可以说是比较远大的了,但是,灰姑娘似乎更不切实际的梦想却成功了,而玛蒂尔德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的愿望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苦的代价,为什么呢? 再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扬州妓院里面一个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我想,在座的女同学心里可能或多或少都做过灰姑娘的梦,那么在座的各位男士是否做过韦小宝的梦呢?因此,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夜成功的梦人人都有,有梦,不是错,更不能算是虚荣!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展开余文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是不能失败的,失败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理论家跳出来,说你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说你的不切实际应该叫虚伪梦想叫虚荣,玛蒂尔德就是一个榜样。其实女人的那点小梦想跟男人的相比实在太可怜太庸俗了,但是,这个奇怪的社会,能对男人的众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大加赞赏,却对女人可怜的一点点梦想嗤之以鼻。

      女人的一步登天,是以灰姑娘为范本的,男人的一步登天,则是以韦小宝为榜样。其实,一夜暴富的梦谁都有,何必以成亡败寇的眼光来对一个女人偶然的失败幸灾乐祸,为了证明自己意识形态的正确是否就要以我们的不厚道来换取呢?

      因此,我以为,因为玛蒂尔德希望拥有美貌、高雅和爱情等幸福就认为她是“虚荣”是不恰当的。 如果同学们说玛蒂尔德的梦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我们来想一下,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地位迅速上升的年代,有没有这种一下成功的人呢? 一个地位低贱的箍桶匠,靠着趁革命时期倒买倒卖行贿受贿搞投机生意而迅速起家,赚取了大量金钱,有了钱以后,也拥有了社会地位,这个人就是葛朗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率先在法国开始,只能依靠血统和族徽来占有高等的社会地位的时代逐渐过去。最先下水的资产阶级靠着投机和出卖一切迅速致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对这巨大的变化做了详尽的描写。韦小宝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么,男人可以想成为韦小宝,女人想成为灰姑娘那还算不切实际吗?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教师板书:于连,《红与黑》)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所以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应该是时代的悲剧。

      观点二参考《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16页“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

      六、作业

      1、拓展作业:从玛蒂尔德的婚姻生活的角度入手,诠释这篇小说主题。不得少于五百字,可举例文学作品或生活现实事件来说明。

      2、完成《导、析、练》

      3、预习《陈奂生上城》

      A、阅读《导、析、练》知识网络,解决字词理解,文学常识。

      B、阅读“要点导学”了解陈奂生上城的故事情节,初步了解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后记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项链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柳叶儿
下一篇:第一单元阅读能力引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