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018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8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课文
1.师: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思考回答: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三、略读训练
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2.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要求:
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
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
1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 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9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分析本文写作特点,
1.师: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事例,分析它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生: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师:全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生:如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3.师: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奉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利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二、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组织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段时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实际情况,讲讲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事迹,也可以是反面的例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谈谈科学的重要性,应该怎样利用科学为我所用的问题。只要学生的发言能言而有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
展开全文阅读
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生命之舟
下一篇:
纪念白求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