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167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善良
善良
一、教学要求:1、探讨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2、抓住关键句,揣摩作者的思维
流程,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3、 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速读,思考:对善良的评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王蒙对善良的议论有哪些新意?
【作者认为,善良与凶恶相对善良是稚弱的,常常败于凶恶的手下,但善良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 不能也,是不为也。即使自以为百分之百的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
2、理清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二(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三(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愈来愈善良。】
(三)品味语言,理解句子。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子和对比句。
2、品味相关句子。
①“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实力者往往战胜软弱者,而且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往往不顾一切,不惜损人利己,甚至践踏道德。但句中的“似乎”表明这些现象不是普遍的绝对的,而作者也相信道德原则并未完全被代替,这是他立论的基础。】
②“善良也是一种智慧……一种乐观。”
【这句话是对善良的性质的较全面的概括,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善良”的深层含义。这句话阐释了作者在上文论述善良在与凶恶作战的过程中尽管常败,但每败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的观点的原因。】
③“事情往往是这样……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这句话是扣紧首句“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与超拔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具体阐述。小孩子天真,不谙世事,不知人世险恶,所以善良;真正参透的人与世界的强大的人因成熟、超拔,不会滥用权力,所以也善良。】
3、理解句群。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
①第1、2、3、4、句与第5句是什么关系?第1句与第2、3、4句是什么关系?第2句与第3、4句是什么关系,第3句与第4句是什么关系?【前三问是因果关系,后一问是转折关系。】
②细细揣摩这组句子对表意的作用,说出这种句式运用的妙处。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善良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广东版《宝玉挨打》(网友来稿)
下一篇: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