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17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行道树》
《 行 道 树 》教 学 设 计
重庆万州凉风中学 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等词语。
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
3.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课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投影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礼赞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想想这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又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二、作者作品
投影:
张晓风,1931年出生,台湾著名女作家。36岁时,就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1981年出版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又互有渗透的三个层次:一是对大自然,对山川草木的感恩情感;二是对故国明月的相思情愫;三是她广阔的胸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三、表情诵读,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字词。
投影显示:
堕落(duò):①思想、行为等往坏里变;②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
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牙龈(yín)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lán):①贪得无厌(含贬义);②不知满足。
冉冉(rǎn):慢慢地。
苦熬(á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2.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以及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归结:
文章用拟人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无私奉献的信念。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我们是行道树
第二部分(2—5)行道树的无私奉献
(2)生存环境恶劣
(3)事业神圣而痛苦
(4)生活寂寞,孤独苦熬
(5)坚持不懈地制造清新
第三部分(6):照应开头,扣题——我们是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
3.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简要陈说理由。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最喜欢的语段:(1)第2自然段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2)第3段写行道树的痛苦;(3)第4段中写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4)第5段中写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那么文中阐发这一哲理的议论性语句是什么?围绕对主旨的理解,你认为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文眼句,它的关键词是什么?
教师明确:哲理性语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2.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
(1)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4)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5)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6)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4)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5)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6)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是自己的人生在无私奉献中大放异彩。
学生齐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并要求课外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解释词语。
2.练习册上相关作业。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行道树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荒岛余生
下一篇:
黔之驴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