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484
标签:
教学论文
反咬朱光潜对推敲之咬(网友来稿)
洛阳一高 韩军红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高中语文第二册第13课)里对几乎人人皆知的韩愈和贾岛的“推敲”典故又推敲了一番,“咬嚼”了一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虽然“古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自己并不这么看,认为“‘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因为:“‘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朱光潜先生“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朱先生这段话看上去论据凿凿,很有点说服力,但实际上朱先生自己错了。
朱先生用来怀疑前人怀疑韩愈的出发点是和尚“推”或“敲”的是寺门。那到底和尚“推”或“敲”的是寺门吗?
先来看看韩愈帮贾岛推敲的那首《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
“闲居少邻并”中的“闲居”是谁的?从诗的标题可知是李凝的。诗中交代了李凝“幽居”的环境——在荒原上。因为在荒原上,故“少邻并”。我们又从“草径”一词可知很少有人和李凝来往。很少有人来往不说明绝对没人和其来往。和李凝来往的是什么人呢?是那些和李凝一样有着出世思想的人,这里面就有“和尚”。“僧敲月下门”中僧敲的是李凝家的门,而不是寺门。
会不会是寺门呢?不大可能。有人会说李凝家和寺庙可能是隔壁。这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如果是佛寺,那么通往寺庙的路就不会是“草径”,况且贾岛已经说了这“幽居”“少邻并”。诗中的“池”和“树”也应该是在李凝家周围,有了这池和树才更显出李凝“幽居”的清幽。
既然那门不是寺门,那么朱光潜先生对“推敲”二字进行“推敲”的理论的前提就是错误的。你想,和尚深更半夜到李凝家里来,会不敲门吗?这门八成是从里面插上的,所以必须敲。即使李凝没有插门的习惯,和尚也应该敲。在深更半夜不敲门就进入别人家里的和尚肯定不是什么好和尚。
韩愈一定深知这些生活常识。除此之外,韩愈更深知作诗之理,用“敲”字更能显出夜的寂静,这属于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朱光潜先生为什么犯了如此的错误?可能是他没有注意诗的标题,没有注意全诗。他没有意识到这首诗的主人公是李凝而不是和尚,诗中的“居所”是李凝的“幽居”而不是和尚的“寺庙”。
不管是什么人,在读书时如果断章取义,那么他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可笑的。
作者邮箱: hanjunhong2003@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反咬朱光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示例(网友来稿)
下一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