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748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祭文的写法。 

3.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

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祭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理解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为何该文会让一代又一代毫不相关的人为之落泪呢?就让我们自己来体会吧!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 

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 

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 

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 

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 

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 

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 

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读课文:正音正句读。 

       1.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省(     )所怙(     )、殁(     )死、汴(     )州、孥(     )、薨(    ) 

    嗣(     )位、殒(     )生、奴婢(     )、窆(     )、尚飨(      )颍(     )水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③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五.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词句 

1、词多义辨析 

①致  ②就  ③之  ④始  ⑤舍  

2.通假字

3、活用

     将成家而致汝           使动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做动

4、倒装

      唯兄嫂是依            宾前

5、理解文化知识 

①季父                          ②明年,丞相薨                            ③ 万乘之公相 

六、导读赏析课文

1.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件?

            家事不幸孤苦相依     三别三会   叹自己未劳先衰   叹汝之早逝   对侄死的疑惑和不得不信的现实           表明自己老病衰弱、了无生趣  推断死因 死期安排后事照料后人

  2.就这些事件,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得催人泪下的?

          ①.在深沉的叙事中倾泻情感。 

           侄儿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早逝全赖兄嫂抚养,自己的孤独全凭有侄儿相依相慰;侄儿死后,其子女幼小无依而自己未老先衰,万念惧灰。一幕幕一桩桩,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叙述时不加修饰,不做渲染,诉说琐事显得平淡,但字字句句发自骨肉至情,真实而且深沉。在深沉的叙事中融着作者奔流起伏而倾泻的悲伤之情。开篇是含着眼泪的诉说,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安排侄儿身后事时已是号淘痛哭,直到罪己责己已竟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了。在情感的倾泻中,有怀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见,作者一面哭一面写,一面写一面哭,一边叙述一边抒情,百思萦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泪下。 


展开全文阅读
          ②.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真切感人。 

     古代的祭文大多是公式化的,赞颂死者的功德,评说死者的一生,实际上是讲给活人听,叙事难免夸饰,抒情难免不实在。本文却敢于打破常式,写得真切感人。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开篇一个“告”字,让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当面诉说,而亡者也正侧耳倾听:叙家常琐事如与久别的侄儿共忆往事;推测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对;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犹如共同商量,抚背安慰;说起心中的惶惑,不时发出感问,真恨不得十二郎当面给予回应,听着二人说话,我们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会与作者一起捶胸顿足,恸哭不止的。难怪本文被称为“至情”之作而千古传诵。 

         ③.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语气词的运用,增强全文的感染力。 

     本文读来似叔侄二人之间,生者死者之间的无尽交谈,语言形式独具特色,文中多用重叠的语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使用也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多处接连不断地连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语气,强化情感,并使形为散体的这篇祭文,含有了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下一篇:《雨霖铃》教与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