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87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雷雨
 《雷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

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

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

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

  

   

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课内思考题:

1、   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2、   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4、   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5、   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

板书设计:

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相遇述旧怨 疑虑——慌张——惊惧

相认生新恨 责问——稳住——哄骗——平息



矛盾根源:

 

     资本家——下层人民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文学作品鉴赏思路:语言——人物——社会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雷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长亭送别》
下一篇:感受亲情(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