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励志演讲稿
阅读:1780  
标签:励志演讲稿
相同的情怀,异样的表述——《巴尔扎克葬词》与《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读(网友来稿)
■陈立宏 李正兵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巴 》)和恩格斯的《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马》)都是沉痛悼念伟人的悼词,作者都用中肯的言辞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但细观两文,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内容看,《巴》除了具备悼文的内容外,还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马》主要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作者的哀思。《巴》在文章的最后三个段落还阐明了自己的生死观。他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些观点,明显地带有打上了作者的思想烙印。《马》严格遵循悼文的格式,在悼文的开头交代了写作缘由—马克思“离我们而去”,中间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贡献进行了评价,最后一部分作者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对他生前为无产阶级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颂。

      二、从结构看,《巴》富于散文特点,饱含深情;《马》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巴》是篇文艺性很强的演说稿。作者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字里行间奔涌跌宕着作者恣肆淋漓的激情,从中读者感受到的不是眼泪、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马》主要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作者是从“思想家”和“革命家”两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二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体现了结构的严谨性。同时,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紧密,显示了逻辑的严密性。

      三、从情感看,《巴》情调悲壮、高亢、激越;《马》情调朴实、冷静、深沉。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作为极富浪漫气质的文学家雨果必然会用极富情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巴尔扎克逝世的沉痛悼念。《巴》文中,作者用恣肆飞扬的文笔,奔放酣畅的诗情,充分显示了巴尔扎克的逝世给自己的心灵造成的强烈冲击。恩格斯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讲这番话的,这就决定他在表情达意时必须相当含蓄。《马》文中,他将自己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全部溶缩到最后一句:“他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种沉痛委婉的说法,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起到化悲痛为力量的作用。

      四、从语言看,《巴》文辞华美,以理启人;《马》文字朴实,以情动人。《巴》文采华丽,饱含哲理,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就是用诗化的语言,将巴尔扎克的死上升为一种理性哲理的思考,达到以理启人的目的。《马》既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使用激情的语句,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深地痛悼与思念。如在第一段中,作者用“隐讳”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将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还不到两分钟”,表明了自己没在最后时刻陪伴亲密战友而深感遗憾、惋惜的心情。 (作者单位:湖南华容五中 414211)

      作者邮箱: ningxi5117@sina.com

      
标签:励志演讲稿 相同的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析《道士塔》的艺术手法——浅析《道士塔》的艺术手法(网友来稿)
下一篇: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关于《错误》中“错误”的几种理解(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