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863  
标签: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诉肺腑》学案
 9  诉肺腑

●点击学习目标

▲ 知能目标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 情感目标

1.感受小说语言给人带来的美的熏陶。

2.感受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宝黛爱情。

▲ 重点难点

1. 理解宝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体会文中肺腑之言的关键。 

2. 把握并分析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及性格特征。 

●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关于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或芹圃,号雪芹或芹溪居士。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以及父辈曹颙和曹睿嫠锶娜耍昂笕谓织造历六十余年。曹玺之妻,曹寅之母孙氏,是康熙皇帝小时的保姆之一。曹寅童年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由于这种不寻常的关系,曹寅深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康熙南巡时他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曹寅还在任上主持刊刻过《全唐诗》和《佩文韵府》。曹寅病故后,康熙特命其子曹霑继任江宁织造。不久曹颙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宣)之子曹罟谈芤⒓倘沃熘埃敝劣赫迥辏ㄒ黄叨七)曹畋怀野苈湮埂2苎┣刍蛭茱J的遗腹子,或为曹钪印

曹雪芹幼年“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杨州旧梦久已觉”句下小注),自小生长在一个富贵炫赫而又文化气氛浓郁的贵族家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熏陶。“秦淮风月忆繁华”(敦敏《赠芹圃》),当年南方的繁华生活给幼年时代的曹雪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家被抄以后,全家北迁,随着家境的日益败落,他也落魄贫居在北京西郊一带,跌落到“举家食粥”的境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和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从而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霑)》),《红楼梦》就是他在北京西郊山村里写成的。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他的生年或说为一七一五年,即康熙五十四年;或说为一七二四年,即雍正二年。他的卒年或认为一七六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或认为一七六四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或认为一七六四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在未找到确凿的文献资料之前,这些问题还只能暂时存疑。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络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3、关于宝黛爱情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的。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信念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性爱关系的灵魂,它将赋予他们的爱情以丰富的内涵和崇高之美。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正是两颗纯洁高尚的“心”相互碰撞沟通和彼此认同的过程。他们共同生活在“诗化情感世界”大观园之中,每天“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于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谜……”。他们过着高雅的生活,享受着美好的爱情生活。


展开全文阅读
宝黛的爱情源自太虚幻境中的木石前盟,再加上红尘中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情趣相投和灵犀相通,双方遂有了私订终身的意愿。但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这只能存在两颗真诚的心间,双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承诺和物质保障。正因为如此,黛玉对宝玉的爱情自始至终都是不能自信而时起疑心,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醋意大发,多愁善感,招惹烦恼,暗自陨泪。同时她又采用试探的方式来证实宝玉对自已的爱情,从中获得安慰和生活的勇气和意义。

二者之间的爱情完全是精神的,是一种精神之爱和知音相知之情,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寄托着曹雪芹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但它却缺少牢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因此,作为小说中美的最高寄托,他们的爱情就像黛玉是一个弱不禁风的“病美人”,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夭亡一样,注定是悲剧,这象征着美在现实环境中的病态和脆弱。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中艰难存活的理想爱情的无可奈何感和幻灭感。

宝黛的爱情仅仅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诗化和审美,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它的发展必然招致死亡。然而曹雪芹显然并没有去否定这种爱情,相反对这种爱情充满了赞颂和痴迷,对它的逝去是无比惨痛的。(子木)

8.字形辨析

    麟:麒麟     钗:宝钗     嗔:嗔怒      忖:忖度     腑:肺腑

磷:磷火     杈:枝杈     填:填补      村:村庄     俯:俯身

   

●探究互动平台

                   探  究  平  台

【整体把握】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课文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明确: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难,其实也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宝黛诉肺腑”结构思路是怎样的?

宝黛诉肺腑可分五个层次:一是双方因金玉之说而争吵,彼此拭泪拭汗。二是宝玉说出“你放心”三字,黛玉催促他继续解释这三字的含意。三是当宝玉明确说明为什么你应该放心时,黛玉“如轰雷掣电”,内心反响非常强烈。其四,黛玉说出“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一语,表明自己已经放心,也让宝玉放心,诉肺腑得以完成。其五是尾声,宝玉误把袭人当成黛玉,痴迷地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样的话。这是宝玉最明确的情感表白,却不免唐突,妙在黛玉并没有听见,而读者已洞见其胸臆。这些话被袭人听见,又为这个大丫鬟后来到王夫人处告状埋下了伏线。

        

【内容探究】

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31、32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 

明确: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趣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后面将详细分析这一点)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明确:宝钗。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又“连忙就走"。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 

   明确: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论门第,一个是侯门之后;一个是皇商之家;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展开余文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明确: 例①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6、试分析本文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艺术。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话描写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特色析要】

试分析《诉肺腑》中的人物描写艺术。

本文对宝玉、湘云、袭人,全是正面描写,对宝钗全是侧面描写,对黛玉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法。由于作者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描写方法,使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得到明确的反映。

宝玉丢了金麒麟,心中焦急万分,正欲起身找寻,湘云便把拾得的金麒麟交还给他,宝玉甚是欢喜。湘云就乘机向他告诫:“幸而是这个,明日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却出乎意外地说:“道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通过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在他的思想深处从来就没有为官做宦光宗耀祖的意识,他把封建社会一般人都认为最光荣的功名富贵看得一文不值。

另外作者又从他对待贾雨村的态度上对他的忤逆性格作进一步的刻画。贾雨村是一个卑鄙无耻的贪官污吏,他为了向贾政阿谀逢迎,每到贾府就要求会见宝玉,而宝玉却看不惯他的胁肩谄笑,闻不得他的庸俗臭味,不愿和他见面。所以当他同湘云等人正在谈得兴高采烈,一听说叫他会见贾雨村,便马上“心中好不自在”,并且抱怨着说:“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湘云极力劝他去见,他却一再表示厌恶:“罢罢!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并不愿和这些人来往。”可见他对这些奔走功名猎取利禄的“禄蠹之流”是如何的深恶痛绝。正由于他一向反对做官“上进”,才和这些人物的思想格格不入,对他们的“时务”“学问”也一概予以由衷的轻蔑。但是他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并不能为别人所理解,所以当他说了那些牢骚不满的话以后,湘云还一再劝他要改变这种态度:“你就不愿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正经朋友……”宝玉一听,大觉逆耳,也不顾湘云是刚到的客,竟十分恼怒地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的!”由于他极端厌恶那一套封建统治阶级的“事业”,不但不愿见这一类人,甚至连这一类话也不愿听。他平日在姊妹们面前一向都是温和有礼,但是一劝他去立身扬名,劝他同那些官僚贵族来往,他便一反平日的态度,当面给她们以难堪。

通过这样的描写已经将他那种鄙弃仕宦道路,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暴露无遗。但作者犹嫌不足,又以画龙点睛式的补叙手法对他的思想性格作进一步的挖掘。当湘云碰了宝玉的钉子以后,袭人因怕湘云懊恼,便连忙向她解释道:“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就走了。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是有涵养,心地宽大的!谁知这一位,反倒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他,赌气不理,他原来不知赔了多少不是呢。”宝玉听了这话却毫不掩饰地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读书应举、讲“仕途经济”,“终于显亲扬名”做“忠臣孝子”,本是封建社会一般青年的奋斗历程和上进目标,而宝玉却予以全盘否定。足见他反对的并非单纯的科举制度,而是否定一切封建传统的规范,他具有和这种社会环境不可调和的反封建反庸俗的性格,他有着一种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的善良愿望,一种渴慕幸福生活的高尚理想。在他周围的人物,都倾向于功名利禄,和他同调的只有黛玉,他便和她互相引为知己,把他真挚纯洁的情感寄托给黛玉。从宝玉对袭人的谈话中已清楚地说明,他所以尊敬黛玉,把她引为知己,是因为她从来不向他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从来不劝他去走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道路。由此可见他们互相吸引的条件不是什么“郎才女貌”,“怜才慕色”,而是由于生活道路的一致,思想倾向的相同,他们首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才是忠贞不渝的爱侣。正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以他们的相爱才显得那样的真挚强烈。他们既不争取外力援助,也不向环境的压力低头,只是纯一地在追求他们共同的生活理想。特别是宝玉还把他对黛玉那种真挚的感情明白地显示给四周的人,甚至在黛玉的反对者面前也毫不隐讳。这种大胆纯洁的恋爱的本身,就是向封建主义的挑战。因而他们这种叛逆性的爱情就绝对不能见容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家庭,就必然会遭受贾府封建势力的一致反对而最后陷于失败。

本文对黛玉的思想性格不仅作了侧面的描写,又在最后一段作了正面的刻画。从她的自我伤感中明白显示出来,她之所以不向宝玉说“混账话”,决非偶然的沉默,更不是为了向宝玉讨好,而是她那种叛逆性格的自觉表现。作者描写她听了宝玉在袭人面前称赞她从来不说“混账话”之后,“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什么是知己呢?就是她和宝玉生活目标相同,思想性格一致。这种互为知己的关系,是由共同的叛逆思想而来的。在封建社会,这种叛逆性的恋爱是不合法的,是不被允许的。黛玉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为自己爱情的前途担忧;因而她虽然也明明知道宝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但心头还是罩上一层冰冷的纱幕,甚至弄得更加忧伤:“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泪又下来。”从黛玉这一段感伤之中,就集中地反映出她在贾府的尴尬处境,并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阻力。

她虽然出身“名门”,但因父母早逝,不得不寄人篱下,寄居在外祖母家;尽管名义上为贾府贵宾,实际上却是一个孤苦伶仃的沦落者。她在贾府一身之外无长物,在别人的施舍与怜悯下过日子,终身大事也完全系于别人的片言一语,自己丝毫也没有作主的权利。又加上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心多口快,率性认真,既不讨好笼络,又不迁就体察,愈是处在被屈辱的境地,愈是坚持人格的尊严。她和周围的人们相处日益滋长着说不出的难堪,特别是在那些封建人物的心目中印象更加不好。正由于她精神上受着沉重的压抑,才逐渐形成她那样悲剧的性格──多疑多忌、多愁善感──和孱弱的病体。她虽然也深知环境对自己极为不利,但也决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性格,放弃自己的人生见解去迎合那些封建统治者。她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肯向压力低头,向环境妥协。她对宝玉的恋爱,不想取得任何人的援助和同情,只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冲破那封建的牢笼。她这种违背封建制度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遭致那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对。她已明确地意识到那个黑暗的环境给她制造的悲惨命运,因而她才流泪悲叹。

相关链接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进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但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校订注释本,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新读本。

※曹雪芹是多情多才的,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人生见解和价值追求,毕生都在追求美。他书中写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冲突,实际上是理想的爱情和现实爱情的冲突,是诗化的爱情和世俗爱情的冲突,是作者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冲突,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作者理想追求破灭的悲剧,爱情成为这两个世界对立的象征。


展开余文
点 睛 聚 焦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宝黛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但彼此都无法直接吐露心声。因此,二人经常因小事发生争吵,实际上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试探对方的感情。课文所写的是最后一次试探,宝黛终于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

※此问题旨在引导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引导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此环节在于通过我们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

※此环节旨在将问题引向深入,使我们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贾宝玉是封建社会中富于反抗精神的青年代表,是官僚地主家庭里具有进步思想与叛逆性格的正面典型。他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是蔑视功名利禄,鄙弃仕宦道路,渴望自由生活,追求个性解放。这些特点在“诉肺腑”一文中都作了生动具体的刻画。

※这一段话不仅说明了宝玉对待读书和做官的态度,而且也说明了他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他和黛玉恋爱的思想基础。

※宝玉和袭人的这一段对话,也从侧面刻画了林黛玉的性格。从他二人的谈话中即可看出,凡是宝玉所反对的,也正是黛玉所反对的。正因为她渴望自由生活,要求个性解放,她才反对束缚思想和个性的科举制度;正因为她鄙弃功名富贵,轻视封建文化,她才不劝宝玉去谈讲“仕途经济”,不劝他去修养八股制艺。总之,她的人生见解、生活态度都是和宝玉不谋而合的,在反对一切封建传统观念上,她都对宝玉寄予无限的同情,并给他以全力的支持。

※从她这一段自我伤感中已清楚地说明封建势力对真实爱情的阻力,在黑暗的时代,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必然要以失败告终。这一段通过对黛玉的悲剧性格和不幸遭遇的描写表现出了严正的社会政治意义。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课文中写到湘云给宝玉做的“扇套子”却被黛玉给“铰”了。试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黛玉虽不是出身名门,但也是大家闺秀,从小娇生惯养,看到湘云的扇套子比自己的好就赌气给“铰”了。

B、黛玉多愁善感又多疑,看到宝玉用着别的女孩给做的东西就生气,正反映出她对宝玉的真挚感情。

C、这一情节,是宝黛爱情由热恋到成熟过程中的小插曲,为二人感情的升华起了推动作用。

D、黛玉的猜疑和赌气铰扇套,也更坚定了宝玉的思想,为后文“诉肺腑”做了铺垫。

2、课文写到,贾雨村来了,贾政让宝玉去会一会,宝玉却说:“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对宝玉的心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湘云在座,宝玉怕离开对湘云不礼貌。

B、宝玉曾会过贾雨村,对他很是反感,尤其是他的到来,由搅了他和湘云、袭人的谈话兴致。

C、宝玉和湘云、袭人正谈到铰扇套,宝玉心有恼怒,根本没心思去见贾雨村。

D、宝玉自由不羁,厌恶仕途生活,更不愿结交那些为官作宰的人。

3.下列词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的一组是 (    )

A.秩序    虫豸   耄耄     脍炙人口    栉风沐雨

B.诘问    敏捷    攻讦    趁火打劫    命运多舛

C.鼎彝    疮痍    遗忘    甘之如饴    颐指气使

D.胳膊    戈壁    撂荒    割席分坐    引吭高歌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告罄   洞悉     发扬光大    钟鼓馔玉

B.刷卡   推诿     出奇致胜    义愤填膺

C.生肖   邮戳     安部就班    气冲霄汉

D.阴霾   皎洁     波澜壮阔    变本加利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要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八个字,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这都需要提炼。

D.这篇课文选自古华同志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依次填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        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②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        着学生正在生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

③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         在一个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科技       会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A.禁锢    消蚀    只要/就 B.束缚     消蚀     只有/才

C.禁锢    消释    只有/才 D.束缚     消释     只要/就

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B.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两人早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虽都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但彼处见面时仍然亲得不可开交。

C.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D.某些用工单位招聘农民工时许诺的工资等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皮膏药又是什么呢?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如能不辱使命,那将标志着人类研制的星际探测器自动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B.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要比动物小得多。

C.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D.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答案:1、A  2、D   3.C    4.A    5.D   6.B    7.D   8.A

提升题:

阅读课文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一)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9、宝玉让黛玉“放心”的是什么?

答:                                                                                         

10、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有哪些神态表现?为什么会这样?

答:                                                                                         
(二)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11、湘云说的“仕途经济的学问”指什么?

答:                                                                                         

12、宝玉回湘云的话很尖刻,这里,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13、湘云的语言反映了她的性格侧面,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可见她也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只不过不及宝钗深罢了。

B、湘云的多结交官宦以及仕途经济的学问,正反映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毒害。

C、她的言辞也能表现出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点。

D、湘云劝说宝玉透露出她对宝玉深深的爱慕之情,显示了她的叛逆精神。

答案:9、宝玉让黛玉“放心”的事自己对黛玉的爱情是专一的,是无人取代的。 10、神态:“如雷轰掣电”,“竟有万句千言”,“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原因:林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彼此“知心”“重人”、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爱情。然而封建的“金玉之论”,暴雨感情的游移不明,让她终日以泪洗面。于是她常常或喜或悲,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一旦得到宝玉的“肺腑”之言,她的心情怎能平静处之。 11、通过做官来经邦济世,治国理民的道理。12、这里反映出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的叛逆性格。 13、D(湘云的话是符合封建礼教的,并非叛逆。)

创新题

阅读《红楼梦》第29回的相关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怎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口里说不出来。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你了。” 

14.这些文字主要写什么? 

 答:                                                                                        

15.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宝黛二人?

 答:                                                                                          

                                                                                              

16、两人为何会产生误会?找出原句回答。

答:                                                                                          

答案:14.这段文字主要写宝黛二人为明晓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试探终至误会的内容。15.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二人因误会而赌气而使误会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写则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二人心细如发、互相揣测、顿生误会、备受煎熬的情形。16、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  

 
标签: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诉肺腑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诉肺腑
下一篇:《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