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006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网友来稿)
襄樊六中 李庆红

      转眼间,我市初中全面推广使用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教材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我把自己以及同事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批评.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

      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的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困惑之五:教学方法在改,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会不会随之而改?

      坦率地讲,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就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究竟是应该以从国家和民许的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呢,还是从个人和学校的短期利益和目标出发,以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行动指针?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疑问说:“难道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二者就不能结合起来吗?”的确,既能在考场上得到高分同时又能在生活中熟练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聪明学生是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虽然在考场上对答如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见了生人不敢说话,上了台面手足无措,写封书信辞不达意的孩子更是屡见不鲜.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在某些僵化甚至已变成错误的高(中)考题型误导下,在一些教师的题山题海重压和浸泡下,他们早已从原本聪明伶俐的儿童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标准答案”的打击下,早已失去了那颗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可贵童心,而变成了一个个只知盲从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两脚书橱”.再说说教师们,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那种狂轰滥炸式的题海训练对孩子们损害很大呢,但面对动辄教学实效(实际就是升学率)与职称工资、评先表模等个人待遇挂钩的压力,他们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正如中药之与西药:面对药效缓慢却治本的中成草药和虽有副作用却药效很快的西药,只想早是解除病痛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的选择?于是乎,你就不难看到这样种种此类的怪现象:公开课上,大家争着谈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们也争抢着讨论回答教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好一幅红红火火探索新课程教学法的热闹景象.而其余时间呢,大家却是毫不相让的大比内功——你给你的学生做《名题精练》,我就让我的弟子啃《黄冈宝典》,一本不够?那就来两本.时间不够?那就加班补课呗!你中考不是总要考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么,那我就把各册教材中的名篇名段一一点明划出 ,让学生们天天去背诵、默写,直到形成条件反射才算过关;你中考不是总要考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为主的阅读题么,那我就专门找一些历届中考中的精典文段来反反复复的练,还怕他们学不会如何对付这类问题?你中考不是以话题作文为时髦吗,那我就我的弟子们多买几本《话题作文大全》回来读读背背吧,说不定就能碰到原样的话题呢……至于其他方面嘛,那就管不了啦,只要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如此以来,学生的语文素质怎能真正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怎能落到实处?这种现状和不明朗的中考命题改革方向,给我们一些准备以更大步伐推动教改深入的一线教师们深深的顾虑和疑惑.毕竟相对于已属纯熟的旧教法来说,新课程的教法探索面临的是更多的未知甚至是失败的风险啊!


展开全文阅读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感受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在班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探索解决的呢?主要的措施如下: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我们始终不能忘了这一点:我们老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前人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此理.在阅读课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叶圣陶语),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也许,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很荒唐,也许他们的的表达很笨拙,远没有我们心中期望的那样完美,但只要是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真情实感流露,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的真实、坦率和勇敢的精神而喝彩呢?因为我们大人们再多的感受也取代不了他们的自己的体验,终究有那么一天,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还有嘴巴去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说话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个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而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如对生字词的积累掌握中,我就要求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那些词语的读音和写法,还要求他们掌握这些词语的各种常见意思及用法,比如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等.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仅要求他们会在读会写并知道这些词语的基本含意就行了,在学习文言文时也是如此.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较为透彻地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色,我还要求他们把每篇精典的文章完整的背诵下来以积累语言材料;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特点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常会有意识地针对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为照顾全体学生而句句翻译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其三,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涉及到的脱离了农村实际的问题,我们首先统一对新课标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认识,认为这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它科学和合理的意义的,应该积极地实施.而对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材内容不能全面适用问题,我们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增或删,或加以适当变通.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原为“黄河,母亲河!”,考虑到我们襄樊地处秦岭秦岭以南,距黄河相当遥远,学生对之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盲目照搬肯定难以进行.于是,我根据我校地处汉江边的实际情况,将此次活动的主题改为“保护母亲河——关注身边的汉江”,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汉江江水流量与水质的变化,和调查对汉江水造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等具体措施,从自己的身边去观察去发现现实的环境保护问题,从而使这项活动得以顺利且比较深入的开展了下来.使孩子们在锻炼了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增强了“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主人翁责任感.

      其四,奋勇当先,敢立潮头.面对势不可当的课程改革潮流,我和同事们不甘落人后,积极地进行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如力求把原本气氛沉闷,严肃的“讲”堂变成轻松欢快的“学”堂;变“我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我要写好作文显示我的风采”;把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把多媒体带进课堂以有声有色、有形有貌的课件帮助学生达成对课文重点情节和场景的理解等等.同时,在摸索中,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们教学指挥棒的中考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有作一些适当改变的必要,如能否进一步增加主观题的比重而磋少那些客观题的比重 (如文言文选段由课内改为课外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设计更偏重于学生主观感悟及创新表达而不是像现有的按图索骥)?能否在平时组织一些大型的市、区(县)级规模的作文、演讲或书法大赛,并将其获奖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以大大激发学生们写好作文和练好书法的兴趣呢?

      虽然,我们在摸索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经受过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课程新教学改革的最后胜利!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新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立意高远文自胜——谈作文的立意(网友来稿)
下一篇:最爱朗朗读书声(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