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99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毛泽东词二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沁园春•长沙》,指导学生诵读全词,抓关键词语理清脉络,分析体会上片的两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说说怎样鉴赏诗歌?
2.抽查学生朗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分析作品的意象,领悟作品描绘的意境,解决重点、难点。
1.作品给我们描绘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我们先一起研习“独立寒秋图” 。
〖问题设计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的语序和散文的语序有什么不同?说说这三句词的大意。(明确:诗词的句法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有很大的区别,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虽不合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可增强美的韵律和美的情趣,阅读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这三句词的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自立于橘子洲头,凝视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描述画面]让学生根据词意描述出三句词所写的画面。(参考答案: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的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滚的无尽遐思……
〖问题设计2〗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直立”等?(明确:不能。“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活动设计2】研习“湘江秋景图”。
〖问题设计1〗作者以一个“看”字领起下面数句的写景。请问,这个“看”字管到下面哪一句?(明确: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片各有一个这种格式,也称为“扇面对”。下片中的“恰”字同是领字。
〖问题设计2〗抓住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描绘这幅画面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哪些词语具有表现力?为什么?(参考答案: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b.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寓情于景]c.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雨儿轻快的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空间转换顺序]d.具有表现力的词语:①“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④“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漫江碧透”一句突出可湘江的清澈,“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影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的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词语极富表现力]
[投影]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教师朗诵“看……竞自由”一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将词中的文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点拨】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问题设计3〗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绚丽的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
【点拨】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集。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呢?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共产党内部,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问题设计4】思考:中国古人一提到秋,总是伤感、寂寞无可奈何居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投影:李煜、范仲淹的词)毛泽东同样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点拨】毛泽东同志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生机勃勃,辽阔壮丽。原因在于越描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绘中蕴涵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肃杀、感伤的情调,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历代文人陈陈相因,大多走不出悲秋的老路。本词一反传统做法,描绘的是色彩绚烂的秋景,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士大夫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的不同,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自然有别。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展开全文阅读
附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沁 湘江秋景图 近观:漫江碧透 问:
园 百舸争流 谁主
春 仰视:鹰击长空 动 沉浮
俯瞰:鱼翔浅底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长
沙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少年
中流砥柱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同学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熟背全词。
2.将上片的内容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毛泽东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毛泽东词二首第一课时
下一篇:
毛泽东词二首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