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207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中考探究性试题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关于中考探究性试题的思考
更多更新资料:http://jnebook.scxxt.com.cn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家尧
一、探究概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指向的探究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课标”中,关于探究、探讨的词汇多处出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途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庆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等,无不体现出对探究的重视。
什么是探究?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我想这个解释给我们揭示的探究的内容:探究既指探索研究的方式,也指探寻追究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探究正是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学习对象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它符合主体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实施创新学习。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今天不作深入的探讨。今天我们只关注探究在中考中的体现。
探究从类型来分,主要有: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定向探究就是对指定问题的探究,自由探究如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归纳探究包括对内容的概括,聚合分析等,如概括要点,内容的综合分析等;演绎探究体现为对内容的发散思考,如对词句的赏析即属此类。
如果从考试能力层级来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除识记之外所有能力层次都属探究,但我今天在此重点探讨探究中的高层次理解、分析与综合、评价与鉴赏。
探究性试题具有如下特点:立意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
二、探究性试题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探究题
这部分的探究题主要包括:图表题、语言品析题、综合性学习题。
1、图表题
试题概述:
这里所说的“图表”,是指对图片、图形、漫画、宣传画、广告画、徽标、表格之类非文字材料所承载的信息进行探究,并用语言准确形象地加以表述的一种考查题型。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的前沿题型,漫画图表题以其考查内容的时代性、命题形式的创新性和检测能力的综合性等特点,在中考命题颇受青睐。2004年的青岛、黑龙江宁安,2005年南京、南宁、台州、泰州、宁夏、北京海淀、山西太原、湖北黄冈、湖南长沙等地区都采用此类题。
此类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且有时与其它学科渗透,综合性较强,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特点。
其主要考点有:概括提取图表信息(如成都课改中要求根据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得出结论)、点示画面寓意(如青岛题宝宝快跳的漫画)、阐述图画创意(如山西课改对“人大”校徽的阐述)、揭示图画关系(如南宁的“祖孙三带”的漫画题)、想象描述画面情境、表达读图感受、为画配诗、为画拟写标题或广告语等。
题型示例:
(2005•宁夏回族课改实验区)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画,根据你的创意,为画中的大树、小树各写一句内心独白,然后结合画面解释这幅画的寓意,并写出你的感触。
大树:
小树:
寓意:
感触:
(湖南长沙课改区)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
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
关系不大 有趣
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展开全文阅读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应对策略:
① 仔细观察,全面审视图表信息。对于图表中所含的“图示、项目”而言,要全面仔细观察,不遗漏一个信息,因为其揭示的意蕴可能就在一些“细节”信息之中。
② 注重联系,把握关系与变化。图像揭示的含意不是从其中一个禁止的物像中获得的,而是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来传达的。表格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一个个数据,而应从数据之间的变化、异同来把握其趋势或揭示的问题。
③整合信息,领悟图表含意。对观察中获得的信息要进行整合,以求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图表的所传达的信息。
④注重表达,传达图表意图。语文中的图表题对语言是有要求的,必须准确清楚地传达图表意图,这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维,也需要学生运用准确的词汇,清楚地表达。
2、语言品析题
试题概述:
这里的语言品析题,指的是对孤立的一个句子的鉴赏,要求品评其妙处,或指出句子的深层含意。这类题型深入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所以在许多地方的中考题中出现。如2005年常州市、黄冈课改卷、苏州市、咸宁市都出现了此类题。对重庆而言,连续几年都有对此类题的涉及。
此类题涉及考点主要有三个:句意的理解、词语的品咂、修辞的赏析。
题型示例:
如2003年重庆题:对“联想电话”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进行品味。
如2004年重庆题:“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如2005年重庆课改题: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要求说出好在何处?
2005年咸宁市的一道题:“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应对策略:
①从修辞角度入手。此类题用于品析的语句一般都是含蓄而富有意蕴的句子,一般都采用了比喻、双关、拟人等修辞手法。只要我们能识破它采用的修辞手法,就找到了切入口。如比喻,我们就要考虑其背后的本体是什么?如双关,就要想想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②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每个语句都会有一些关键词,其包含的信息量大,意义最为丰富,这些关键词对全句意义的合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分析时就是要深入领会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如上述几例中的“联想、风暴、扎根、太平洋”这些即是关键词。
③了解赏析的角度。对于一个句子而言,其赏析角度主要包括:修辞的运用、语言的准确、语言的凝炼、音韵的和谐等。
3、综合探究题
试题概述:
“综合性学习”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是因为新课标和课标新教材中都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的要求。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考查中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调动,注重语言运用的得体、生动与准确。
从2005年涉及的内容来看,十分广泛:重庆市是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为主题,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以“认识谚语”为主题,江苏南京是“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福建厦门是“好店名”为主题,河南实验区是以“对联”文化为主题,广东湛江是以“龙”的有关知识为主题,宁夏是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
目前中考中的“综合性学习”题型还处在试题设计与研究的初级阶段,有的地方的“综合性学习”题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题、与“语文常识”题还没有多大区别。
这类试题有如下特点:(1)生活性。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综合性。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3)实践性、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2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题型示例:
(2005年重庆课改题)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7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2分)
(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分)
①
展开余文
②
③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2005浙江省课改区题)1.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50字左右)
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
示例:
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此例涉及三个不同的角度:社会实践、文化积累、语言运用,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对策略: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如2005年的综合性学习题就涉及了2004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广东),安徒生诞辰200周年(陕西),“世界读书日”十周年(重庆),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3、根据情境,恰当表达。可以这样说,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一点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而言,因为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如给活动命名,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等。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二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受到各地中考命题的关注,也是旨在通过试题的导向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每期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一两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应付这个题当是“闲庭信步”。
(二)阅读探究题
试题概述及题型示例:
应该说,所有的阅读设题都应是探究试题(识记类题除外)。当然不同的题其探究的成分是不一样的,能力层级不同。
考点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结构安排、语言品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鉴赏;形式既有要求展示探究过程的,也有要求展示探究结果的。
在阅读试题中有几类新题型:
1、对学生探究及思维过程的考查题
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思维结果,很多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往往是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出现了偏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考试评价对这方面的考查也出现了一些探索,如: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模拟题)要准确填出第○3段括号内的词语,可以通过结合语境、研究词义来完成。请你根据下表提示的步骤,进行相应的推断,并写出研究结果。
研究步骤 研究内容 研究结果
1、先抓重点词语的理解 “绒毛羽干”一词的意思 “干”是多音多义字,在此处应读( ),因此,“绒毛羽干”的意思是:
2、再结合上下文理解 确定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词语 它的腰腿如同绒毛羽干一般,极〖 〗(2个字)
(2004年重庆北碚区中考题)“败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2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3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的“败笔” 的含义与 项相关,但不完全相同,根据文中的 ,我们可以推断出“败笔”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
2、对学生批注能力的考查
圈点批注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继2004年北碚区使用了该题型后,2005年又有了更多的地区使用这类题型。批注主要集中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赏析表达特色、生发联想、质疑问难等方面,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题干多给学生提供了思路,加上了批注示例,这就降低了难度,适应了学生认知能力。
题型示例详见2005年的浙江卷、江西卷、福建福州卷等。
3、文章内容及形式评析题
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观点及表现形式发表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型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的要求,试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只须言之成理即成。
(2005年重庆课改卷《爱莲说》阅读题)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4、材料链接类比探究题
即在选文之外另外链接几则材料,或提供背景,或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几则相关材料,要求结合选文进行探究。阅读探究自去年黑龙江宁安市首次出现这类题之后,2005年受到众多地区的追捧。这类试题以其开放性、自由度为学生的思维及情感表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其探究要求包括分析材料的同一性、分析材料的差异性、就材料灵活地表达观点三种形式。
(2005年黑龙江省第22题,阅读文章《华语情结》)请你任意组合至少两则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思考,谈谈你对母语现状的认识。相关链接(五则材料,略)
应对策略:
1、尊重文本。阅读中的探究性试题,试题答案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胡说,尊重文本自身的规定性是个性化解读的前提。
2、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
(1)培养意识:整体意识和语境意识。整体意识即首先让学生读文,并快速把握文章的文本特征、情感、主旨、思路等,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并将此印象带入对问题的解答之中。语境意识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回到文中,找出问题涉及的句子及与之相关的部分,从中推断答案。
展开余文
(2)掌握方法:阅读中有许多好的方法,如文体切入法、整体把握法、信息筛选法、语境分析法、比较阅读法等。
信息筛选法。准确地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并加以合理的筛选,始终是现代文阅读的关键。在筛选信息时,首先要找准信息区间,之后锁定关键词句,再进行信息整合完成答案。如重庆市中考题的第18题、21题即可采用此法。
语境分析法。即通过题干所涉及的前后语言环境来答题,根据上下文品味词语,推断隐含意义,体会修辞的作用等。如问排比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就不能只是回答增强气势,而要根据语境找出其增强了什么气势,这样才准确。
比较阅读法。此法可用于结构的安排、修辞的赏析、语言的品味等试题,通过移(移动顺序)、易(改变用法、用词等)、增(增加词汇)、删(删除词汇、语句)等方式来比较阅读,从而体会原文词句、结构的妙处。如重庆题第24题品味加点的词语: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将此句换成“怕打破了这美好的温情”,两相比较,结论自明。
(3)恰当表达。一是抓住文中关键词,二是理清思路,想好作答,三是不过份追求文采。
以上只是谈了我对探究性试题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更多更新资料:http://jnebook.scxxt.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中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