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阅读:2389  
标签:德育论文
家长如何帮助子女顺利过渡?(网友来稿)
资阳市教科所 肖洪峰

雁江伍隍中学 李明隆

各位领导、老师和家长朋友们: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神圣的工作,每个家长都为了自己子女的成才呕心沥血,负出了艰辛的代价。但每个子女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今天我想从六个方面,和在座的家长们一起来探讨过渡时期子女的教育问题。

大家可以想到:在中学阶段有两个过渡期,一个是小学进初中、初中进高中的硬过渡期,一个是初二进初三、高二进高三的软过渡期。中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从生理方面来说孩子正从少儿期步入青春期;从心理方面来说,他们正从幼稚型走向成熟型,从依赖性走向独立性。此时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增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自己心理的认识和评价、调控能力大大提高,显示出与先前发展许多完全不同的特点和质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这短短几年形成。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呈放射状,兴趣爱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学生又要在这个阶段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然而,学生的自我感觉往往和实际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再加上性格的因素,有的孩子过于胆小或内敛,他们会表现成懦弱、畏难的情绪和不知所措的盲然;有的孩子过于张扬和外向,他们也会出现把握不住自己并失去正确方向的可能。再加上社会流行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孩子的思想认识也在发生着非正常的变化,所以研究人员指出,过渡期的教育,就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性教育。不少孩子后来的发展和陨落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养不教,父之过。”认真观察孩子过渡期的变化,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教育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转变观念,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做家长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要懂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怎样才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把孩子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众多的教育因素中,家长的教育观念是第一位的因素。我们先来看这样几个例子:

案例1: 一天晚饭后,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用恳求的眼光看着爸爸,说:"爸,我们学校办了个电脑班,很多同学都报名学习。" 爸爸只顾看电视,并不看儿子的表情,说道:"什么这班那班的,中考、高考的时候又不考你电脑,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 儿子据理力争:"爸,你看电视上经常说电脑很重要。还说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护照。" 爸爸不耐烦地说:"你嚷嚷什么呀,我说不能报,就不能报?妈妈冲儿子挤挤眼睛,说:"乖儿子,咱不报了。你爸刚下岗,心里不好受,家里也没那么多钱。”儿子有些惊讶,略带愧疚地对爸爸说:"爸爸,你下岗了!那我不报了。" 这时爸爸忽然火了,矛头却指向了妈妈:“看,我不让你给孩子说,你偏说。这事让孩子知道有什么好处?”

案例2: 午饭后,母亲和女儿在厨房干活,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了打碎碗盘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便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儿子说:“肯定是妈妈。”父亲问:“为什么?”儿子回答说:“因为她没有骂人!”

案例3:有这么幅漫画。前一幅图画着一个孩子与妈妈在吃饭,妈妈说:“我不喜欢吃鱼肉,只啃鱼刺就行了。”把鱼肉都给孩子吃了。后一幅图画的是孩子长大后与妈妈一起吃饭的情景,孩子说:“妈妈你喜欢啃鱼刺,就把鱼刺给你吧。”

这几个案例似曾相识,掩卷细想,这里的对话和行为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哪些特点呢?案例1反映的是不平等的家庭关系。爸爸不同意儿子报电脑班,就武断地加以否定,因为他认为学习应该以考试为目的,不考的内容自然不用学习,却并没有考虑儿子的理由与感受,可见父与子之间缺少民主的交流。这也可能只是一种搪塞,为了不让儿子知道自己下岗了。可以推测,父亲的观念是:父母是权威,孩子应该服从;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大人的事。案例2中的母亲可能是平时要求孩子太严,而不注意身教,从儿子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已经产生了对不平等要求的认同,这对他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案例3中,妈妈疼爱孩子的心可见一斑,可孩子并不孝顺,然而这能怪孩子吗?家庭教育观念所包括的落后与陈旧的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深刻、长期且潜移默化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就无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因此,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观念,诸如知识观、人才观、智力观、发展观、竞争观、健康观、劳动观等,以疼爱、平等、尊重、信任、鼓励之心与孩子交流。家长们可从以下方面试试:

1.强化家庭文化功能。家庭环境,包括文化读物、房间布局、电视节目、服装发型,都是家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不论个人的主观意识如何,家庭的文化环境都在以不同的声、色、形象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古人所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文化环境的培育要坚持“四以”的原则,即“加快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造就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尊重孩子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孩子的文化使融入家庭文化中。

2.强化家长身教功能。家庭教育是以社会为背景,以家长为教师,以孩子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机制。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习惯,在实现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学校教育所起不到的功效。《中国母亲》一书中记载了许多母亲把孩子培养成为中国革命、建设精英的事例,十分感人。同样,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存在家长纵容、引诱孩子走上歧途的教训。这充分说明,“身教重于言教”,一次真实的示范,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家长只有自觉学习,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①政治素质。家长具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纪律。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前,家里有90岁的老母,身体孱弱的妻子,三个未成年孩子,家庭困难很大。孔繁森把妻子和孩子带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说,到了北京,就等于走遍了全国,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你们都不要牵挂,要搞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如此远大的胸怀,给孩子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有的家长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唯利是图,贪赃枉法,怎么能要求孩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呢?家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正派的人,家长首先要做一个正派的人,象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②文化素质。孩子成绩的好坏,除了老师传授好,孩子学得活外,家长的辅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街头巷尾,常听到一些家长在议论孩子的学习时说,“人家孩子的父母是教授,工程师,咱能和他们比?”言外之意,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人家是情由可原的。然而,作为家长是否在“辅导”问题上多动点脑筋,多花一番功夫呢?每一个家长不可能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即使是大学教授也不可能在一切领域能辅导孩子。但每一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专长,只要肯学习,肯钻研,或在理论、或在实践、或在见识方面为孩子提供某些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帮助是可能的。③心理素质。孩子德、智、体、美的状况,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属于后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行为密切相关。家长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是诸因素中的重要一种。比如孩子有了过错,能不能压住火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交谈中孩子顶撞了你,能不能既坚持原则,又坚持疏导,使矛盾得到解决。能这样做,才能做到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使孩子感到“冬日可暖”,所宣传的道理入耳、入脑、入心,从而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人的心理素质受事业、家庭、健康多方面制约,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加强修养,经受各种锻炼。


展开全文阅读
3.强化孩子实践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人的认识规律。对孩子的教育,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有些家长懂得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理论知识,却不懂得通过多种形式实践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宿舍的管道堵塞了,让孩子通过疏通管道这一实践,既可以培养不怕脏、不怕累和关心长辈的美德,又可以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乃至萌发科学发明的遐想。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在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不参加实践,智力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就大多数孩子来说,智商的高低是不大的,能力的强弱则会因后天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家长一定要解放思想,尽力做到“三放手、三舍得”:放手让孩子布置房间;放手让孩子从事生产劳动;放手让孩子参加小发明活动;舍得花精力,舍得花经费,舍得花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的实践活动或多或少与社会的实践活动相联系。这些活动为孩子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作了准备,有利于自家的孩子与他家的孩子互相沟通,对于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和发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调整心理失衡,消除心理障碍,具有积极的意义。

孩子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了家教中的种种现象,有成果也有问题。这些成果的取得和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有的是单元的,有的是多元的。家长们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加快家庭教育的步伐,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祖国建设的栋梁人才而多作贡献。

二、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孩子都是唯一的。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每个孩子的智力潜能都有差异,个性特点也迥然不同。

1.就智力水平的差异而言,不能只看智商的高低。一个人的成就,更多地不是靠智商有多高,而与其它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有关。了解人的智力类型远比仅知道智商分数更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很差,但是操作能力很强,那就可以发挥其操作能力的优势,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人能否成功不是看其有多少缺点,而是看他是否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人的能力表现早晚亦有差异,有的人"早成",有的人"晚就"。少年成才者,如唐朝的王勃6岁就善于文辞,13岁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乐,11岁创作歌剧。美国的维纳,3岁会阅读,14岁哈佛大学毕业,19岁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控制论的创始人。有的人却"大器晚成"。比如,我国的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时才表现出绘画才能。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已经是60岁了。达尔文50多岁时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名著《物种起源》一书。但是大部分人是在中年成才,因为中年期是发明创造的黄金年龄。现在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慧",为此挖空心思,却没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大可不必。

人的认识风格也有差异。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风格,在认识上也是这样的。比如有的人是冲动型的,有的人是思考型的。前者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比一般孩子思考的时间要短,做题的速度非常快,但出错率比一般孩子要多,这就属于冲动型;而后者做题时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在一道题上花的工夫比其他人多,做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就高,但是速度太慢,到时间了仍有很多题目没完成,这属于思考型。从总体上来看,男女的智力水平不存在本质差异的,但是在具体的领域可能会表现一定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男女有别"。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数学能力、空间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在小学阶段,男孩与女孩的数学能力一般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甚至女孩的成绩优于男孩。但是10~12岁以后,男孩的数学成绩普遍比女孩好;而在语言能力上,女孩则普遍优于男孩。当然,这些差异都是从宏观上而言的。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论证了人的个别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换言之,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因此应该提供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去选择孩子。

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注意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家庭教育盲目、随意,见别人的孩子都学钢琴,就花几千元搬回家一台钢琴,可他的孩子对此并无兴趣,致使这种盲目的投资得不偿失。有个孩子学习不好,非常自卑,有一天兴冲冲地回家了,告诉母亲说老师表扬他学习有进步了。可是这位母亲只是非常冷静地说:"嗯,还不错,但是不要骄傲,以后要继续努力。"这种套话式的表扬有什么用呢?孩子多么希望父母能分享他成功的快乐,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可得到的只是无关痛痒的一句话。又如:初二学生马洪远,平时成绩很差,老师觉得他升重点高中没有多大的希望,平时不太针对他的问题讲课。父亲马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始终不灰心,不断地用爱因斯坦三只小板凳的故事来鼓励他,并且每天耐心听他回来讲今天老师讲的课,像个小学生那样认真听讲,还不时地提出些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做作业。马进自己的文化不高,也勉强算个初中毕业,他对儿子的学习没办法辅导,就让儿子教自己。儿子见父亲那么认真地听自己讲,还和自己一样认真地完成作业,自然受到了鼓舞,上课时就听的分外认真,不懂的也找老师询问,而且越问越有门道,半年时间过去了,儿子的成绩就进入了中等偏上,老师大为吃惊。后来他以全班第三名升入了重点高中。后来,在父亲这个“学生”的激励下,他升入了西南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学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因材施教的一番苦心和耐心。父亲的好学其实是为了儿子,他要帮助了儿子消除自卑,用自己的学来辅导儿子听课、学习。儿子回来讲得清楚的,一定是懂了的;而讲不清楚的,就是没有听懂的,父亲的责任就是让他弄懂,讲清。从而激励儿子注意上课听什么。随着儿子的开悟,知识逐渐清晰、方法体系逐渐形成,成绩自然就上来了。再如:女生刘绢,上高一时,第一次考试拿回家的成绩就让家长心凉了半截,数学总分150分,她只得了70分。家长知道她文化学的一直不好,没有盲目指责她,而是帮她分析问题,鼓励她努力学习。后来家长发现她做题的速度很慢,而且思维不连贯,有跳跃,就找人帮她补习,可一年下来,效果不理想,她的成绩仍是一个中等偏下,要想考重点大学看来没有希望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家长发现她对绘画感悟不错,她以前可是从来没有参加过绘画培训的呀,父亲便让她参加了一个业余绘画培训班。结果她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降,还略有上升,特别是绘画技艺突飞奔猛进,还在市上获了奖。由此开始,刘绢的学习自信心开始增强了,对绘画也有了痴迷的兴趣,高三时她一边抓文化课,一边抓美术,最后术科得分86分,高考上了艺术的重点线,升入了云南大学艺术系学习。这个例子说明,对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不要用自己设计好的前途来要求学生,而应该从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和培养,为孩子选一条她自己愿走、自己能走好的路。


展开余文
2.就孩子的心理差异而言,发展也是很不平衡性。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不良的心理现象:①过渡期心理现象。人生的青年时期是孩子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最后过渡,盲目自信,强调自我,追求新潮,早恋情结是这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特征;②偶象心理现象。偶象是孩子崇拜、模仿、追逐的目标,英雄人物、影视中的主人公、影星、歌星、舞星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偶象。家长的行为如果与孩子的偶象不一,便产生矛盾和对立;③代际心理现象。家长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孩子则认为是毫无道理的。尤其在学习、娱乐和交异性朋友上,父母与孩子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④逆反心理现象。“你说我不行,不行又怎样?”“你说他好,好啥?”有这种心理的人容易结伙成团,孤立、打击那些被老师、家长颂扬的孩子,甚至干出意想不到的事来。

针对上述不同的心理状况,家长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例如:初一女生王丽,每天上课时照镜子,听课常走神,衣着奇异,追求新潮,老师和同学都对她议论纷纷。家长听了非常生气,批评打骂后,有所改观,但背着父母还是天天把衣服翻出来一件件地试,而且穿出去的衣服非常不协调。父母就用学习约束她,每天检查作业,让她没有时间搞其它的。可一段时间后,父母发现女儿经常反驳自己说的话,不论对不对。而且她喜欢和男生在一起,他为此与女儿进行了一番平等的、推心置腹的交谈,在充分聆听女儿心声之后,对女儿的爱打扮给予了肯定,但也提出了建议,并且对她与男生交往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不接受单独邀请,不与男生约会,不得在学校之外交往。后来,家长听同事讲李阳疯狂英语培训人员要到附近某校搞讲座,就专门请假和女儿一起去听讲。听讲回来,李阳的学习观念和人生信条“不要让祖国失望”“要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往前冲”“我要为自己创造美好未来”“不比吃不比穿,学习永远不停止”等深深地打动了女儿,她从此变了一个人。这位家长,成功地运用了谈判法、谈心法、外部条件利用法,抓住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面对孩子思想上开始出现的青春困惑、逆反心理等苗头,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两方面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他成功了。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女儿肯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又如:伍隍中学高二学生戢一平,喜欢明星,觉得自己和某明星很象,就天天装酷,一味地模仿该明星言谈、举止和衣着,还请事假到某电视台去参加了模仿秀。最不能容忍的是听说某明星要到成都来,他和三个同学一起带着家长给他们的生活费前往等待,结果人没等着,钱也用完了。最后还要家长去接人。对孩子好模仿这件事,严格地说家长是不反对的,因为这毕竟是孩子的个人追求,但眼看高三将至,而孩子还是这么没有分寸地到处乱跑,还害得自己耽误工作,就太让人失望了。到学校一了解,儿子在班上的成绩是倒数几名,这就更焦急了。怎么办?心病还得心药治,父亲就诚肯地儿子说:“你考电影学院吧,我看你有这方面的天份。你觉得有没有必要请个老师专门辅导!”儿子原以为父亲会狠狠地揍自己一顿的,没想到父亲会这样说,顿时敌视和恐惧的眼中充满了泪花,哭着说:“爸爸,我错了。”父亲说:“你也没有什么错,追求就应该这么执着,只是你要先跟我说一声嘛!你现在努力吧,先把文化补上来,我马上给你联系专家假期补表演。你的成功也是我最大的希望呀!”戢一平头脑聪明又很执着,一经明确目标就发奋努力,最后以超重点线35分考上了电影学院表演系。戢一平是典型的明星崇拜症,这位家长的做法看起来是有点宠自己的孩子,可这正是他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反映。因材施教就是要这样因人而异。

三、过渡期教育,要从“心”开始。

“心乃行之始”,许多人的平庸,是因为没有明确高尚的人生目的。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低,是因为没有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今天应付家长,明天应付老师,过两天又应付考试,更多的时候在学校被老师逼着学,在家里被家长逼着学。要孩子取得好成绩,过渡好,就必须让孩子建立起高尚的学习目的,要让他们从内心爆发出力量。

我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民族争光”的学习目的,使自己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他在比利时研究实验胚胎时,同宿舍的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俄国人很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童第周对他说:“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 这样好不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从明天起,我不去实验室,和你一起研究经济学,看谁先取得学位。”那位俄国人不敢应战,赶紧溜掉了。 经过四年的努力,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尤其擅长在显微镜下做外国人不能做的精细手术,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受到了世界许多专家的瞩目。

年轻的数学家肖刚,是小学时就确立了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为祖国富强做出贡献的学习目的。 他只读到初二就到农村劳动,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终于达到了大学水平,1977年10月被破格录取为科技大学研究生。肖刚于1984年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回国后仅两年就被聘为教授,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博士导师之一。

李大钊说过:“青年啊,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运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 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目的不明确,如同无方向的航船,只能随波逐流,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硬过渡时期,孩子由于通过了升学的瓶颈,有放松学习的想法,认为三年时间还长,应该好好轻松一下了。还有刚到了一个新鲜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渴望被关爱的感情,容易对异性产生朦胧或依恋的感情。而软过渡时期,孩子由于前期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或本身对学习的认识不足,到了最后一年,可能会产生不知所措、烦躁、苦闷、厌倦学习等情况,解决内在动力,树立远大目的,爆发成功渴望,这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的重心所在,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激发孩子的远大学习目的:

1.为祖国和民族学习

中华民族和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一直都被许多发达国家所轻视,在今天这个时代,日本说要从经济上征服中国;美国南联盟的导弹炸死中国的记者,美国飞机撞落我国的战斗机,美国无视中国主权干涉台湾内政,并一再用人权攻击中国,在科技上漠视中国;西方国家也在打算在新的时期重新从经济上、技术上占领中国市场,在中国划分其市场份额;而中国劳动力素质差、廉价也是世界公认的。可我们自己还夜郎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中国要自强,要发展,要增强综合实力,这个任务靠谁来完成?只有靠我们这一代学生,如果现在不准备,将来任务落在我们身上时,那我们的祖国会失望的。不能往别人身上推,如果你推我推,国家就更没有希望了。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地位,为了不让祖国失望,孩子,你应该放马一搏,你将是父母的骄傲。扎实地学好文化知识吧,征服世界就从学习开始!

2.为了社会更公平,为了人类更进步

目前很多不公平的事,国际上的、国内的,常让我们感叹,做为一个有志青年就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确定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社会秩序,为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发展而献出一生。读大学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它不能代表人生的终结,我们人生的目的不能局限于此。

3.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活一世,总要有所建树。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平凡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在一时一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人们肯定的人生是更加成功的人生,在历史和人类发展中受人景仰、尊重和爱戴的人生,那就是最成功的人生。人生的目的不同,价值也会不一样,一个人如果活在世上,别人认为他可有可无,那是悲哀的人生;如果别人恨他活在世上,那就是罪恶的人生。怎样做个受人尊重,让人看得起的人,就要看我们是不是能从学习个困难中走出去。一般来说,你在学校能让人佩服,你在社会上也一定会干出让人佩服的事业的。

4.为报父母的养育,为报老师的教育,为报所有爱我的人

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和人生目的,为了一个家庭,为了一个集体,为了众多关爱的人,本身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才能改变家族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才能改变更多人,甚至民族、国家的命运。

家长可以给孩子这样一些建议:

1.书桌里放一本名人传记,如孟子、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周总理、丛飞、张海迪、史铁生等,以心目中景仰的人物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崇拜的人物给孩子买一本,不论体星、艺星、科星都可以,关键是学习他的那种执着精神和他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

2.为自己点一盏心灯。每天让孩子记一条人生格言,如“尊人者,人尊之”“隐其恶,扬其善”“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万次口号抵不上一次行动”等,每天家长就和孩子一起研究一句,家长可以耐心听孩子讲,鼓励他,让孩子心中的灯亮起来。

3.找一个身边的榜样。学生刘欢,高二成绩班上第十二,家长和老师以同桌激励他:“你看某某同学,原来成绩不如你,现在是班上的第一名了。如果你努力,相信一定会比他好。”刘欢同学下来心里想:“是啊,我又不比他笨,每次老师讲课,我比他先领悟,这次考试他名列第一,也仅有几个学科比我好。”于是他把这个同学的名字写在自己的座位上,每天都和这个同学较劲,如果打蓝球,看见同桌进教室了,他马上把球一扔,也进教室学习;如果看见同桌在练某种资料,他也一定买一本来练;如果同桌做一个小时的训练,他一定要比他多做20分钟。就这样,他的成绩步步攀升,在高三一年中连连夺得第一名,高考以高出班上第二名三十多分的成绩被北大工学院录取。一般来说,找一个身边差不多的同学较劲,成就感会更明显,自信心也会更强。

4.给自己设计座佑铭。一个从农村中学走进的北大学子——汪建军,进校时就给自己设计了一条座佑铭:我的中学生活将来一定成为后来学子作文的论据。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锻炼一小时,风雨无阻;学习时间绝不耽误,掌握内容高标准,一丝不落。最后他考入北大读书,现在国务院某厅工作。

此外,家长还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去调整孩子的心态:

1.要让他有强烈自信心。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项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它。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早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抱有成功的信心。


展开余文
2.要让他有饱满的热情。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任何事业都不能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都是生而有之的,然而,要使其不受伤害,继续把热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热情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诸如考试的分数、他人的嘲笑或接连的失败等挫伤,以至被摧毁。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热情,千万不要随意伤害它。

3.要让他有同情心。大多数孩子对于有生命的动物所遭受的痛苦是很敏感的。如果一个家庭经常关心他人,那么,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4.要让他具有灵活性。要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孩子,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

5.要让他充满希望。要经常教育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孩子就会敢于面对现实,临危不惧,从而建立起坚强的个性和忍耐力。

四、过渡期教育,要落实学法指导。

学生的一切重心都落在学习上。学习要讲方法,家长在孩子学习的困惑时期,应该给他提供学法的支持。这个学法包括学习、考试、调整心态等三大方面。

硬过渡时期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到了新学校,遇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的是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二是学习内容的改变。课程的增加与内容的加深,学习的负担重了。三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的讲课方式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知识量大,课时安排紧,老师讲课很少有重复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所以只满足于听课、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不再取得好成绩了。家长应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1 养成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习惯。充分利用45分钟的时间,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领会,力求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这样时间长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作好课堂笔记。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做笔记,临到考试时复习不得要领。刚开始,孩子可能记得较乱,也记不全,家长可每天检查笔记,让他们重新整理,指点他们如何记得快、记得好。3 搞好预习、复习。在中学阶段,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头天晚上把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好好看一遍,老师讲课时,就能积极配合。特别对预习中的难点问题能够有重点地听,加深理解。复习也不能到考试时才临阵磨枪。每天晚上都要把当天学过的功课认真看一下,学完一个单元,便将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使之系列化。4 科学运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最好把一天的时间做个统计,分而置之。如放学后到晚饭一般有一个小时,可用来完成作业。晚饭后稍事休息就可做习题和有计划的复习。早起抽时间背英语或语文。总之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对于软过渡时期的孩子,就要注意知识的记忆策略和学习模式建构及学习中关系的处理问题了。

首先,要加强知识的记忆。进入初三、高三,许多孩子由于紧张,焦虑,感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强,学习成绩原地踏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这种情况如不及时调整,就很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失望、疲惫、自暴自弃,甚至精神崩溃的泥潭。特别是文字科目要识记的内容太多,孩子的畏难情绪严重,学习感到无序,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就很难取得百尺竿头更进步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知识复习的效果呢?基本的策略和方法就是:求准,求牢,求序。1.求准。经过二年的学习,各科的知识已基本形成框架,这时很多让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或假象,觉得自己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可等到考试或做题时却又发现想象与效果相差得太远,于是又陷入了迷茫和失望的深渊。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前二年学习时,有许多知识是没有记准确的,很多细节忽略了的,知识的线条虚而不实。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原来还学得可以,为什么到了初三、高三就不行了的原因。对此,在的知识复习中,要教育孩子首先应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确保知识的识记准确无误。在记忆重要内容的时侯,要力避只记住“大概”的粗放做法,要记得细,记得清。如病句的类型和特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艺术,英语的单词及语法知识等,都要记得线条清晰,内容准确。另外,学习中,还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要知道,知识记忆的大敌不是慢,而是站;不在少,而在淡。记忆的效果和时间是成正比的,要记住一个东西就一定不要怕用时间,似是而非的多了有效吗?只有记得清楚而准确了,考试才会稳拿分数。2.求牢。求牢就是要让记住的知识牢不可忘,这是一项与遗忘作斗争的策略。不少孩子疑惑:为什么当时记住的,过后就忘了呢?为什么今天记住了,过两天就没印象了呢?这都是没有记牢的缘故。怎么才能记得牢?主要办法就是“反复”!我们要有“与其伤它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狠劲,要有把字刻入心里而不是画在心上的决心。例如:记一个内容时,先仔细地看一遍,如常见字形的书写,边看边念,手上边写画,多管齐下。记完之后默想一遍,口说一遍,要力求每一个笔画,每一组词语都在脑中出现一遍,想不起来了就再记再想,直到能完整准确地浮现为止,这就算是记住了,但还不能算记牢。接着还要进一步加深印象,在白纸上再将一个个词语默写一遍、两遍甚至三遍,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意念一动,脑子里就马上清晰地浮现出一连串的词语。而一旦记清或记住了一个内容,也不要在下次记忆别的内容时把它丢到一边,要像滚雪球那样,一边不断记忆新的内容,一边不断反复过去记忆的内容,这样才可能真正地记牢。这种方法,看起来速度慢,实际上效率高,记住的不易忘,做题快又准。这里还附带的要提到一个记忆习惯和时间安排的问题,对知识的记忆,不能只利用课间、吃饭、午休、晚睡的边角时间,还要利用自习的整块时间,特别是遇到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识记量比较多的内容时,更应如此;可以把整块时间和边角时间综合利用,把记与忆结合起来。3.求序。平时记得很清楚的知识,为什么到了考试就怎么也想不起来呢。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心理过度紧张,思维短路;一种是平时记忆的知识散碎,缺乏条理。前一种情况可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暗示来克服,而后一种情况就必须在考试前下功夫,在记忆时使用“求序”的策略,即处理记忆内容时,先总后分,在脑子里先形成章节树、知识树,做到主干清晰,细节准确,纲举目张,收放自如。对于那些本来就散碎又无序可求的内容,也要力求用彩线串珠(如多音字的字音,就可自编一句话来区别记忆),趣味记忆(如文言一词多意,就可找出意义间的内在联系来记),口诀记忆(如鉴赏诗歌的术语)等方法让自己易于提取。又以记背诵课文为例,可先明确有多少篇,题目是什么,先记住;然后再记准每一篇有些什么内容、名句和词语,最后再将所有要背的课文联系起来回忆,序列性就增强了。又如记《高中地理(第一册)》,孩子就可以先记目录,有几章,每章有几节,按怎样的顺序排列,有什么内在联系等;随着对“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球的岩石圈”的记忆,孩子不难悟到教材是按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在介绍地理知识的;而所有的知识又都是围绕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个中心在展开的。这样记忆主干知识,不仅为具体知识的存放搭起了框架,也为快速提取创造了条件。只要在记忆每节内容时,都把它与总纲联系起来记,就一定会使所记的知识形成清晰的“序”。

当然,不同的人在记忆知识时确有个性,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记忆特点来进行指导,但上面的三个要求,三条策略和方法,是初三、高三复习产生效益,不可或缺的方面。希望家长们能向孩子讲清楚。

再次,处理好软过渡期学习中的几个关系。1.听课与自学。进入初三、高三,老师都比较注意精讲,内容往往很有针对性或预测性,孩子切不可认为老师在老生常谈,一心只按自己的复习进度进行,上课不听,下来自学。最好的办法是两者相辅:首先要相信老师的计划和指导,上课紧跟老师的进度,提高听课的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有计划安排复习,巩固上课学的,弥补自己不足的。2.练题与复习。 练题是训练自己的能力,复习是巩固自己学习的效果,不能光做题而不复习。每过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周),要对一周来做过的题进行归类、梳理、反思,翻阅并整理错题集,回忆一周或几周来的复习内容,对下周的复习内容进行预习。3.分数与心态。孩子很容易被自己做题的得失所左右,这时要教育他多看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实力在提高,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成绩,正确对待失分,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自己写下今后的注意事项,并经常回顾反思。4.自我状态与环境状态。家长要教育子女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心态和学习进程。教育子女不要被周围同学的伤感情绪,亢奋精神、专注干劲、成功分数等因素所影响。一个人独来独往,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知识的记忆和考题的钻研中去。在这个时候,要多与孩子交流,排解他心中的苦闷、压抑、焦虑、紧张和困惑。5.文科记忆与理科练习。文科复习时强调用时间去记忆,要反复多次;而理科复习时强调大量练题,要见多识广。,两个学科又都需要用时间梳理。这个时侯千万不能像平时学习那样偏食,应合理安排时间,克服不愿识记忆、只喜欢做题的陋习。可以要求孩子早晚记忆,零星时间回忆,中午和下午的时间做题。而文科学生记忆内容多,就更得多用时间来记忆。就是理科学生,到了临考前的一段时间,也应该把主要精力用来记语文和英语,削减每天做数理化题的时间。6.优势科目与劣势科目。优势科目是总分中的得分大户,是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杀手锏”。此类学科不可放弃,使自己尽失优势;但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只要用时间去关照它,相信保持优势不难。它就像一壶烧沸后的水,无需再拼命加火,仅用小火便可使水持续保持沸腾状态。劣势科目是高考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匹黑马,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攻克堡垒,挖潜增分,重点就得放在这里。它就像是一壶半冷半热的水,大有潜力可挖,加火就会升温;有的又可能是一壶冷水,在复习阶段非得猛加几把火不可。

再次,掌握程序化的思维模式。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殷明同学以高分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当他考入杨浦区复旦附中时,震惊地得知自己升高中入学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他说:“全市好手云集于此,其间不乏全市乃至全国得过奖的同学,有的同学甚至受过团中央表彰,这令我这个寸功未建的学生汗颜不已。”但凭着刻苦,加上又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我很快从最差的状态中跳了出来,加入了中等生的行列,但要争取优秀就非常困难了。“尽管我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比起那些优秀的同学来只是班门弄斧而已。我在班级中成绩一直徘徊不前,无论我多么用功,也总是解不出那几道卷纸最后的难题,也总是没法赶上那诸多的高才生。当时我想,在同学老师眼中,我一定是没有多大发展希望了。我一直在寻找一条超越之路,可命运总是一次次打败我。高中的考题难度比初中大多了,思维过程也复杂得多,仅靠对题目的领会已无推动意义。这时,思维上渐渐成熟的我知道,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经过相当长时间多悟道,我终于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程序化的思维方法。有了这套方法,我在学习上产生了一个飞跃,成绩名次向前赶超。在校内考试中我从默默无闻,考到了名列前茅,在会考中以全优成绩名列第一。在高考中,我合理运用这套方法,加上正常发挥,终于获得了成功。殷明同学介绍说,悟出的程序化思维模式,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信息库。它就是平时学习的知识仓库,说得更恰当些是图书馆。因为它不仅仅是将各种知识堆在一起,而是将每一科目的内容采用类似图书编码管理方式进行分门别类。我把有共同之处的知识点的编码简洁化,尽量减少各个信息之间的封闭关系,使每个问题都能触类旁通,但又把握不同性质问题之间的界限,杜绝概念模糊,防止对信息的错误取用。比如物理上的动能守恒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我就采取了既合又分的方法,两个问题在总体上是关联的,做题时两者便于兼顾,不至于只考虑一个而忽略了另一个;由于又有区分细则,两者又不至于混为一谈。当然这个“仓库”的建立是一个比较累的活,但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编字典似的怕人。这种编码信息库储存的是知识要点,并非一应杂物往里塞。只有那些自认为难以掌握,或掌握不牢的难点、重点、易错点才建立完整的信息库。至于那些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就完全不必这样操作了。运用计算机的话来说,信息库中的重要信息,是储存在磁盘上的文件,而基础知识因为平时便于运用,储存在计算机内,可以随时调用。

2.建立信息处理系统。

对于一个一遇到考试就头昏脑涨的学生来说,手中有一套对问题的处理方法,许多问题便不那么可怕了。获得这么个貌似复杂的系统并不难,那就是首先要训练量加大。做题时做不出不要紧,但答案分析是万万不可马虎的,尤其是对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要特别注意。将成功的解题经验应用到解每一道题上去,经过总结,逆向推出一整套接触信息初期便采取的分析处理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对要点的归纳、整理、类比、异同分析,联系平时解题时总结的规律,敏锐地捕捉到解题关键。这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经常输球的乒乓球运动员,对着录像,琢磨输球的原因,终于找出胜负的关键,意识到“接发球”好坏是全局的前提,只有初期对形势、信息便有很好的把握并有正确导向的球员,才能打好球。我这个“球员”后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接发球”的成功处理上。

3.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属于电脑中程序执行的范畴。我充分利用信息处理系统对问题的消化性理解,分清是调“内存”还是“外存”,假如是难点,则迅速将信息库中的内容协调起来思考。这时如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便努力去找相关的第一信息储存以打开思路;如果有陌生的感觉,则在信息库中充分进行开放性思维,把各种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并结合信息库中总结的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信息组合方式进行思考。这种有指导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较一般的思维法有质的飞跃。

4.建立适时警告系统和检查系统。

我将平时所犯的各类错误进行归纳,大致掌握了各种错误发生的背景,这样我做题时心里便有一个警钟在随时工作。有时对问题反复进行快速扫描,脑中对错误的深刻印象往往使我对之十分敏感,这样错误率就大大降低。即使做题很顺畅时,也能自觉地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一下思维的正确与否。俗话说:“旁观者清。”我很理解这句话,因为有时自己闷头做得欢,其实明白人一看便知思路从开始就错了。这种警告系统是基于平时逻辑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而采用的,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进入旁观状态的很好的方式,一有疑问,便重新进行信息分析、组合,得以较迅速地从错误状态中改出。逆向思维在验查结果时也有很大用武之地,验查时先将思路回忆一遍,看是否有错误,然后再反推一下,并用常识看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因为执行了这个“守门员”式套路不拾遗许多以前必错的题,都被一一卡住了。这是解决平时思路不正确、解题过程错误及粗心大意的有效手段。

5.推广运用到各科目的学习中

程序化的思维这个名词看似适用于理科学习,但如果充分领会了电脑工作法,文科例如英文、语文亦可采用上述方法,只是步骤有些不同。针对英语的标准化命题,我也采用标准化思维,按一定步骤进行选择,语文作文则利用信息库中储存的大量文学、艺术等知识,进行充分联想贯通,并用警告系统随时注意让材料为中心服务,同时通过选择、分类、整理,将材料处理删减,组织完工。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优秀生极多。殷明同学入学成绩为全班倒数第一,他付出极大努力才大到中游,已属不易。但他不甘后进,做学习的有心人,在屡试屡败中找到了程序化的思维方式,终于让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一个飞跃,由中等生跃升为第一名。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最后,考前的指导尤为重要。“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对考试技能技巧的指导,除老师外,家长也应重视。厦门一中校长、特级教师任勇特为高三学生献上高考要诀:考前坚定意志,战胜自我。临考前练习要一次成功,书写要讲求规范。看书要回到基础,练过的题要勤于总结,寻找规律。考试要适度平静,适度自信。期望值不要过高,要专心做题。坚持适度运动;面对问题要处变不惊。考试焦虑要自我暗示,转移焦点。应考时应填写信息,稳定情绪; 坚持总览全卷,区别难易;认真审题,灵活答题;过程清晰,稳中求快;心理状态,注意调节;尽量多做,每分必争;抓住“题眼”,构建“桥梁”;遇到易题,格外小心;思路暂塞,学会变通;注意检查,减少失误。他全面地总结了考试前后应该引起考生注意的问题,家长借此提醒考生也很有必要。

关于考前的时间指导:1.考前如何安排睡眠?6月2日-5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生物钟应该基本上和高考时间相符合。孩子在这个特殊时间里主要做的工作是查漏补缺,同时要保证适当而充足的精神。如果孩子有午休的习惯,应该尽量控制在一小时之内。晚上学习效果相对较好的学生,最晚不要超过11点睡觉。2.复习时间怎样来安排?高考前到6月5日,复习时间可按照最近阶段的复习计划来进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午的学习效果相对比较好,所以早上的光阴是不能错过的。早上6点左右起床,可以保证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不要超过这个时间。中间每两个小时左右,要休息15分钟到30分钟。下午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下午容易疲劳,如果时间过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2~3小时为宜。吃晚饭前的这段时间,是最适合休息的,因为此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散步、去超市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但千万不能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对于晚上学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最晚也不要超过11点睡觉。高考期间的复习时间可以相对减少,但不应把书扔在一边不理不睬。6月6日-7日晚上,学习仍可以保持在3个小时左右,建议晚上9点半到10点左右结束学习。保证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迎接高考。因为上午马上要参加考试,起床后绝对不要再看书解题。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浓咖啡,以助提神,促使考试时大脑达到最理想的兴奋状态。3.怎样睡个好觉?专家提供了三大睡眠实用对策。第一,睡眠要足够。包括晚上的睡眠和午睡,一天一般要睡够8小时。第二,睡眠要守时。睡好的第一要诀就是守时。第三,应对失眠有办法。首先,偶尔失眠后,仍要按时作息,不要提前睡觉,早晨要准时起床。其次,偶尔失眠的正确做法是要身心放松,闭目养神,同样能够起到休息的目的。其三,不要把功课和考试“带”上床。如果失眠症状很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要特别注意,防止将睡意残留到第二天,那会对你带来不利影响。

家长可以据此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指导。下面是几个成功的例子,可资借鉴。

成功例子1:王冠楠,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他对考试的理解就是:了解自己+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发挥自己=无悔的六月。考前一周,这时候可以适当放松一些,不过绝不是不学习。他建议孩子这时多做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一来可以消除高考的一些神秘,保持自信;二来要保持手感,不至于因为考前一周没做题一上考场找不到感觉。还可以多和同学在一起聊聊,互相的鼓励往往可以减轻一些考试焦虑。和父母交流也很重要。当时王冠楠每晚都会和父母出去散步,话题很随便,并不刻意回避考试,全家的气氛都很放松。考试时,许多孩子都喜欢给自己定目标,有的喜欢定大学,有的喜欢定多少分。王冠楠认为,学校、分数都不是很好的衡量尺子。例如,2003年考题难,考650分,清华都可以上了,而在2004年是不能想的。所以如果孩子以这些为尺度,一旦考题难了,感觉达不到预期分数,很容易场上紧张。他认为,衡量自己的尺度其实就是自己,如果每一题都按自己的方法去做了,每一场考试都尽力了,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都可以接受。抓强保弱力争得高分。

成功例子2:任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 考前仍然可以有策略地复习使自己有所提升。孩子要通过这段时间保持状态,增加信心,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保温期”。我的主要策略是,提高优势科目,温习劣势科目。

成功例子3:袁帅,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这么年轻,几觉睡不好根本不要紧。“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的人,心里有一点事就睡不着。”对本来觉就少的袁帅来说,高考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失眠。整个高三下学期,她都在与睡眠作斗争,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因此,她在与失眠作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就是:无为而至。

五、过渡期教育,要重视心理和生活的指导。

1.先说硬过渡期的孩子。

家长要注意多指导,少指责。他们生理上发生剧烈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及情绪"闭锁症"等方面。少年从自己的身体变化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对父母的反复叮咛、包办代替感到厌烦,他们常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对父母的话不仅不太听得进去,有时还会有意无意地顶撞父母。而许多家长也把进入中学看成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似乎进中学成了孩子长大与否的"分水岭",对上中学的孩子的要求一下子也提高了。如对小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失误,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等长大了就好了",而对中学生考试的失败,家长往往会大惊小怪:"怎么上了中学还不知道好好学习,这样的成绩以后怎么考大学?"诸如此类.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殊不知,尽管进了中学的孩子开始长大,有了独立的愿望,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看,但毕竟他们还未能脱离童年时期的许多幼稚行为和心理,其身心发展远未达到能够自己处理事情的程度,他们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关心,只是不希望家长过分唠叨、过分呵护。若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操之过急,在他们还未完全适应中学生活时就把许多问题交给他们自己去处理,如当考试没考好时,家长不再像过去安慰孩子;做作业十分吃力紧张时,家长不再坐在一边帮助;动不动便拿成绩来评价孩子的一切活动……。久而久之,孩子在指责中会产生自卑、叛逆等不良心态。这对孩子今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现象在重点中学尤为突出。这里强手如林,孩子怎么可能次次领先?

做父母的首先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其次,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应平等商讨,如果孩子脾气倔强,也要耐心教育,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粗暴和强制的方法更是错误的,切忌霸道作风。第三,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此时,孩子便可感受到父母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家长应让孩子明确自己是初中生或高中生了,理应尽快适应学习环境,主动适应学习生活:首先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对自己要有责任感;其次,勤学好问,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处理学习与生活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是住校学生,还要教会他们自己安排生活,处理好个人卫生等。特别是在离开父母后,要多给孩子感情上的关心,不要让他产生寻找“新爱”的想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进行青春期教育。12——18岁的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周围伙伴身上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就会围绕这些变化以及有关男女性征的特点,提出很多问题,或产生很多疑虑,以至出现不该有的想法和作法。西方某些性教育者把这一年龄段称之为“狂风暴雨期”或“危险期”,这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性教育应寓于整个人生教育之中,不可孤立行事,青春期的性教育比较复杂,可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做些起码的辅导,如讲月经、遗精是怎么回事,解释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安抚他们的情绪,也可介绍些生理小百科之类的书籍。虽然目前价值观的“多元化”给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家庭来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应脱离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一般遵循以下的道德伦理精神:①完善自我的概念,使个人即不受他人的损害,也不去损害他人;应当自尊并尊重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性行为不应以他人的牺牲来满足个人的私欲,即反对性的自私和滥用。③男女在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决不能成为性别不平等的依据,只有消除性别的歧视,才能充分发挥两性的潜力,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④性并非仅仅指性交,也不仅仅是生育,它包含情感、交往、价值观、文化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

这一阶段学生易产生早恋心理。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多指中学生)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是:影响学习;身体发育尚未完善;经济没有来源;职业事业还没有定型;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没有能力建立家庭。因此,家长在处理子女的的早恋问题时必须把握一个度。可以这样去做:一是打预防针。多关心他的身心发展,支持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的交往。设身处地去体验他的内心世界,体贴他的需要,适时适度给他介绍一些性知识,使其朦胧产生的神秘感、好奇感逐渐消退。二是引导态度要真诚。引导工作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解除困扰和恢复常态。首先,让子女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强烈的事业心。第二,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有针对性地传授科学知识,指导其正常交往。第三,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第四,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第五,设法摆脱早恋。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搁置法: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三是给他们多一点爱。一旦孩子真正恋爱了,家长应控制感情,平静对待,切不要指责和辱骂,激怒孩子,使其逆反。处于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孩子格外需要正向情感,父母应该和风细雨般地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轻松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四是沟通要把握好度。子女早恋甚至怀孕时,只有得到家庭的谅解互帮互助,才不会因茫然与绝望而酿成更大的惨剧。教育时要注意,一般来说女孩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男孩则更需要像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心相交。在与孩子沟通时,需注意适度。所谓适度,即把握好教育分寸,不要过于追究具体细节,适可而止。五是持久才能见效果。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情感这东西不是说断就能断。特别是学生,情感成份多,理智成份少,自控能力差。有的明知道学生不能谈恋爱但无法控制自己;有的经教育后很想与对方分开却总忍不住偷偷去想他(她);有的在分手后因为感觉空虚、无聊又会重新开始。所以,处理早恋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持久地、细心地教育。只是别天天挂在嘴边,引起孩子的反感。

2.再说软过渡期的孩子。

⑴如何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

伍隍中学高三学生雷达,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位居中等偏下。眼看高考逼近,他在中午吃饭时,说自己在学习中有畏惧困难的心理,即每当遇到学习中的难点或自己学得不好的学科,就有一种嫌麻烦的感觉。他说他虽用了很多时间来弥补学习的不足,但一直因这种心理在作怪,成绩不见上升,他不知如何是好,都有点想放弃高考了。父母听后,下来仔细地分析孩子的情况,觉得应该和他好好谈谈,关键是要帮助孩子确定学习目标,解决学习的目的问题。孩子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畏难情绪变为必胜的信心。在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时,他们比较注重教育的过程,不急于求成,不过分强调结果。开始每天学习的目标定得低,只要求孩子早晨背30分钟的英语,记15个单词,读熟一段短文;把每天上课复习的内容重温一遍;做一个半小时的练习题,并不断地肯定孩子的进步,指出他的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就见孩子开始哼歌了,开始自觉地多用时间了。然后他们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孩子对复习过的内容做到“快”“准”“活”三个字,每天进行一次梳理,完整地做二套题。这就像跳高,孩子最高能跳160公分,一下子升到这个高度,孩子可能跳不过去,如果分为120公分、140公分,最后再到160公分,有了这3个台阶,跳过160公分就容易了。让孩子完成目标也是这个道理。

⑵如何应对考试的焦虑?

甘肃静宁一中郭玲,进入高三后,顿感学习压力大,心里特别紧张,尤其是看到墙上的高考倒计时牌一天一天的减少时,心里就特别的紧张。面对高考,她感到无从下手,未复习的内容太多,复习了的好像忘记的差不多了,眼看着高考来临,有了想放弃的准备。但是,一想到父母,她没有办法面对他们企盼的眼神。每天回家后,心情烦躁,很容易发脾气,过后又伤心地哭泣;看书的时候常看了很久没有翻动一篇,一旦翻动又看也不看地翻动,常常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一到月考就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一落再落。针对此情况,老师和家长合作,对她进行了如下的指导和调整:

1.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头脑中某些观念的不合理性,学会用理性的信念对其进行剖析、辩驳。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复习到。高考题量大,覆盖面广,大多以双基内容为主,单纯地因为一、两道题不会做而考砸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且,我难人亦难,没什么担心的。再说高考分数不是决定人成败的惟一标准,考大学也不是成功的惟一途径。

还有考试期间,身体健康与否对考试是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必然的,并非考试时生了病就一定考不出好成绩。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要相信自己“今天的精神真不错,一定能考好”。

2.加强自信以化解焦虑,因为自信是抑制焦虑的有力武器。当自己出现不应有的焦虑情绪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坚定自己的信心。凡事多向乐观的方向想,如“我又记住了一点新的内容,真好!”“我又弄清了一道题,真让人高兴呀!”试对着镜子里的你微笑,然后对自己说:“我行,我很棒!”每天每一个需要鼓励自己的时刻都能这样做一下。

3.学会缓解焦虑自我放松:深呼吸法,每天坚持做2~3次深呼吸,姿势不限。散步时深呼吸的节奏可以是:吸气—4步,屏气—8~12步,呼气—4步,屏气—4步。形象控制法,想象美好的最开心的事物和情景,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得栩栩如生,把自己最快乐的感觉找到,并陶醉其中。饮食减压法,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可大量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品。

4.利用好月假和五一长假,看一些很好的节目,如200多名演员激情演绎,著名指挥家蒋燮斌执棒,交响乐团现场伴奏气势恢宏,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的震撼力。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首次出任大型歌舞集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70%以上的演员为云南的少数民族。整场演出再现了云南原生态的生活之美。哈林巫师篮球队将富有激情的表演带给五大洲各国人民。他们的篮球秀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为篮球运动注入了无限的欢乐、活力和创造力。黄金周《网络相声精品晚会》,此相声晚会将邀请到姜昆、戴志诚、李金斗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表演网络相声大赛。

郭玲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有目的的抑制焦虑,她的情绪得到了缓解,高三一年渐渐地有了自信,最后考上了本科。

下面是在考试逼近之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对策:

症状一:“我不行”

表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负,自己什么都会,只不过经常出些低级错误。

分析:一个是自信心缺乏,而另一个则是自信心过大。对此,孩子要采取正确看待自己,妄自菲薄和不自量力都是不可取的。建议:对于自卑的学生,应该认识到:高考只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考查,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合理地利用最后这段时间,都会有进步。自卑,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跟别人攀比造成的,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努力向上,那就值得肯定。对于自负的同学,要时刻提醒:看清自己。高考容不得一点疏忽,一分之差可能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踏下心来,把临考前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才是最要紧的。

症状二:“管它呢”

表现:“高考?爱咋着咋着吧。”分析:一年的复习,心理的疲惫使部分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高考产生排斥心理。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精神长时间集中在高考上,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惰性。建议:存在这种情况,“倾诉”不失为一个走出倦怠的好法子。找朋友、同学或老师等信任的人聊聊天,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谈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话题,通过倾诉来转移情绪。

症状三:“太敏感”

表现:过分关注考试排名,对自己的名次升降敏感过度,喜欢竞争,感觉有种向上的动力,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很吃力。分析: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竞争过程中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结果比竞争意识差的人情况要好得多;然而,过于频繁的竞赛,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状态,不仅失去激励作用,反而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孩子应该明白,竞争可以激发你的潜质,但太看重竞争,过分关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孩子应该在适当的竞争基础上,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另外,适当地放松紧张心态还可以不时地鼓励自己,从而忽视外界的一些干扰,相信自己,不灰心,不放弃,建立独立稳定的心理环境。

症状四:“爱抱怨”

表现:“我们的数学老师太差劲了,要不是他,我的数学也不会考这么点分!”“要是生在北京,我这个成绩肯定能上清华,可现在,连能不能上重点大学都不一定!”……高考临近,不少孩子心情焦躁,抱怨不停。分析:紧张的备考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孩子来说,这是一次心理攻坚战。时刻紧绷的大脑、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孩子无力喘息,而抱怨、牢骚也就适时地产生了。建议: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其让抱怨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本来不错的心情,还不如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高考迫在眉睫,抱怨有害无益!

症状五:“太苛刻”

表现:为了节约排队买饭的几分钟,便吃一些方便食品;下午放学,从不和同学做伴回家。“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复习语文时总想着自己刚才做数学卷时,是否浪费了时间……即使这样,复习效率却越来越差。分析:这类孩子的优点是自制力强,缺点是只关注自己的要求、标准,不肯调整自己,不愿和他人交流、沟通。尤其以女生居多。他们的性格中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因为自己的“苛刻”所产生的人际关系障碍必定影响心情甚至会影响到备考效率。建议:孩子应该适当地将自己的心理期望值调低些,以便从容应考。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经常和同学沟通,多和家长、老师交流,这样自己的想法、情绪就有了一个出口。同时,适当将复习节奏放慢一点,更有益于提高复习效率。

⑶如何应对考后的失落?

进入初三、高三后,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老师和家长都应对考得不好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家长。这时的所有指责都是无意义的,家长应该帮助子女走出考试的阴影,寻找原因,尽快投入新的学习。

案例1:林颖是一个非常刻苦努力的高三学生。下课后,人家都出去玩去了,她却常常还在教室里做作业;上体育课,她也会偷偷地跑回教室学习;晚上常常为完成作业和复习忙到12点以后;星期天,她还要到父母找的英语和数学家教那里补课。老师、家长和林颖都对未来充满很高的期望。但高三的期中考试成绩却与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只要和父母或老师说到学习,她的眼泪就会止不住往外流,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了!

  从林颖的个案来看,首先存在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下课后不作适当的休息,第二堂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缺乏锻炼,也会使身体难以承受高三紧张的学习与生活。晚上熬夜过晚,第二天上课就只能苦撑着听老师讲课,但接受和理解的效果显然就会差强人意。其次是心态上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通过高强度的短期努力,很快就能见到学习的效果,如果达不到目的,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也会怀疑努力的作用,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就是老师、父母和个人对成绩的短期预期过高,使之成为复习与考试中的心理负担。一旦考试中遇到困难,就会因紧张而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

家长应该给孩子指出的是:失败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加以克服。可能问题的关键在自己对考试前后的细节把握不当,不妨进行反思一下:一、考前有没有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我们把这称为“考前预热”,一般在考前一两天就要反复做这个工作,你做了么?考前你是不是让自己充满自信?是不是充满成功的期待和保持适当的兴奋?二、考试过程中,自己是不是有焦虑、轻敌、粗心及患得患失的心态?考试应有的心态是专心致志: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思考答题上,对答题之外的所有事情别无他顾,完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三、在做题时你是不是没有从题本身的特点着眼?是不是以一定的习惯定势和思路来求解答案?是不是出现了记忆障碍?是不是解题时钻了牛角尖?是不是自己以前的知识有缺漏?四、我们来琢磨一下怎么克服自己考试出现的问题吧。如果是考前缺少心理预热,我们在下一次考试前就要注意,特别是要呼醒自己的纠错系统,例如:可能会出现哪些类型的题?每一种题我要注意什么?可能出现的失误和心理是什么?我怎样调节?等等。

考试过程中要提醒自己集中精力做题,不要患得患失。分析题时要认真,不要凭感觉和印象,要看清条件,运算仔细。遇到难题要冷静,可以把它放到最后做,也可以由大到小进行知识梳理和筛选,以确定考题的症结,特别是解题受阻后要及时转向。如果知识有缺漏,那还要祝贺你,因为你及时发现了问题,可以尽快地弥补。通过自己的复习后,既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系统,又要建立全面的解题方法系统,更要形成一整套防错的对策。

案例2:李婷的心思就在书本上。高一高二的成绩在班里大多能排到前十名,所以她的好学和勤奋常挂在老师的嘴边。但是进入高三后,她的期中考试成绩很令人担忧,在班里后退到了十八名。家长发现她这几天神情很沮丧,很明显是期中考试给了她太沉重的负担。李婷自己来反思:“我比以前还努力啊,怎么成绩就退下来了?我想应该是我努力不够吧。要不就是我太笨了。”

妈妈这样对李婷说:“你最近太累了,睡得太晚起的又太早。打仗还要养足精神呢,没考好是因为太疲倦,下次考试前好好休息,成绩还能上去的。谁说你笨了?妈妈一直相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再说了,你不是一直都在努力吗?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妈妈相信你能行的。” 父亲是了解她的,鼓励说:“我们一直就认为你是最棒的,你以往的学习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认为现在的考试成绩肯定不是你的真实水平,是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我想只要吸取教训,下次克服了,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随便提醒一句,你别给自己胡乱加压力!学习只要头脑清醒,善于反思,勇于探索,不愁成绩不上升。”李婷从父母亲那里得到鼓舞,重新矫正了自己的认识,改变了策略,对她来说,只有身体不出问题,知识梳理清楚,考试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就这样,她走出了考试的阴影,2006年考了621分,上了重点大学线。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春 就考试成绩突然下降,分析说,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短期的下降,这种情况是可以采用具体的办法解决的,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出孩子学习上的不足,短期内就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基础不好造成的,这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很难在短期时间内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在一种平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最真实的水平。家长可帮助这类同学设计恰当的短期和长期努力目标,减小心理压力。短期的最好“跳起来就能摸得着”,长期的可以定得高些,但要通过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适时调整和修正,以免过高而影响信心。其次应该就每一科目倾听他们自己的感受,再根据他的问题提供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切忌泛泛而谈。  比如:不要老说“学得不灵活”,那怎样学才灵活呢?又比如:如果考试中遇到难一些的题目就紧张,那他平时做作业时是不是就形成了怕难题甚至有意回避的心态?如何克服?这些都要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倾听才能发现。最后,帮助他们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星期天在内的每一天,除了学习之外,必须规定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并且要协助监督执行。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打好高三复习的“持久战”!

⑷创造适宜孩子学习的家庭环境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一间学习的独立房间。孩子到了高年级时,要有一个能够安静地学习的房间。桌子放的方面要朝向窗户,正面采光,如果窗外环境嘈杂,也河以放到另一边的墙上,开始也许不习惯,习惯了就好了。桌子上要有台灯、夜里照明时使用,桌子的大小,以宽。75公分,长120公分为宜。学习室的光线要好,在暗处看书会弄坏眼睛,白天,天气 好的时候,阳光充足,但应避免阳光直射,夜晚台灯要用20瓦的日光灯较好,光线太亮反而会使眼睛疲劳,光线要与写字的手方向相反,如右手写字的,台灯就应放在左侧。房室的温度、太热、太冷,都不适合孩子学习,最好的温度,是摄氏20度。要通风、空气新鲜。学习的房室装饰不要太花哨,床和桌子最好分开些,孩子一看到床就条件反射容易困倦。学习的房室要安静,防止噪声,尤其是电视的声音等,不要边学习边听音乐(或看电视)以免孩子分神。孩子学习时,要给他一个民主、宽松的气氛。父母要让孩子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安排孩子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做,家长在一边指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尤其是当孩子主动问你:"妈妈,我现在做什么"的时候,你要微笑着提醒他"你认为该做什么呢?"让孩子自己想,自己做。给孩子订阅适宜的报刊、杂志和书籍。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人谈话,从小养成爱书、读书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所以家长要加大买书的投资,给孩子一个读书的空间。家里要有孩子的书柜(或是书架)放上适合孩子读的书,书的内容要广,有历史、地理、军事、生物、科学、童话、寓言、小说等。

⑸安排好孩子的生活。

学生饮食有三忌三需。即:一忌油腻刺激。孩子切忌吃大量油腻的动物性食品,油炸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量。二忌偏食少食。孩子在复习期间的营养摄入应该以保证脑神经健康运转为主要目的,同时也要保证提供身体需要的营养,加强自身抵抗能力。家长在准备饮食的时候也要尽量做到花样多、口味好,侧重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如肉、鱼、奶、蛋、豆类等。三忌汤水泡饭。俗话说:“汤泡饭,嚼不烂”。这种吃法使唾液来不及和食物充分拌和,食物便被“冲”进了胃里。同时,也冲淡了唾液和胃肠消化液,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容易造成胃病。不过,吃饭时少量喝些汤,可润湿口腔、调和口味、增进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利消化与吸收。一需多喝水。每天要保证1500ml-2000ml的摄入量,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大脑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喝水一般要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去饮水。二需多吃果蔬。天气热,人容易上火,水果不仅能补充各种营养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还能有效防止上火。膳食里蔬菜每天保持300克-400克,水果每天保持100克-200克。蔬菜水果中,绿色和橙黄色的是最佳食物,可以多食用。  三需少食多餐。少食、多餐不仅有助于减轻孩子紧张与疲劳,还能降低厌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进餐的次数,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可保证孩子一天所需的营养量。

以上是我对孩子在硬过渡时期和软过度时期,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指导方法所做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其中定有不少肤浅和不当之处,希望家长们能结合教育的体验,多提批评意见,我渴望和大家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这个神圣的问题。

谢谢!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标签:德育论文 家长如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教参
下一篇:《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